1986年,一少將去福建拜訪一和尚,見面後擁抱:老首長,我想你啊

福建 95℃ 0
摘要:1986年的初春,開國少將鐘國楚來到了武夷山下。春光明媚,風景如畫,在一派和煦光景下,眾人踏青而來,倍感舒暢。可不久之後,地方領導同志便對鐘國楚少將的行程頗感奇怪。原來,鐘國楚直奔山上而去,他步履匆匆,身姿矯健。在抵達一座老廟後,他才停下來。在寺廟中,他拜訪了一比特老和尚。一見面,鐘國楚便親熱地抱住了對方。緊接著,他激動地說道:“老首長,我想你啊”。看到故友,老和尚也熱烈回應。

1986年的初春,開國少將鐘國楚來到了武夷山下。春光明媚,風景如畫,在一派和煦光景下,眾人踏青而來,倍感舒暢。可不久之後,地方領導同志便對鐘國楚少將的行程頗感奇怪。原來,鐘國楚直奔山上而去,他步履匆匆,身姿矯健。在抵達一座老廟後,他才停下來。

在寺廟中,他拜訪了一比特老和尚。一見面,鐘國楚便親熱地抱住了對方。緊接著,他激動地說道:“老首長,我想你啊”。

看到故友,老和尚也熱烈回應。他不緊不慢地說:“國楚衕誌,我過得很好,你不用擔心”。這個時候,一行人也終於認出了這位和尚。誰也沒有想到,他就是曾經威震八方的楊道明。楊道明到底有何經歷?他為何選擇做和尚?

參加紅軍

1910年,楊道明出生於江西興國。家鄉偏僻落後,父母都是貧農,家裡姊妹眾多。在那個年代,楊家人的日子過得很苦。囙此,懂事的楊道明很小便出外做短工。在地主家裡,他白天割草喂猪,晚上和牛睡在棚裡邊。正所謂,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楊道明一邊撐起養家重任,一邊期盼著翻身的希望。

1930年,紅軍來到了興國。一夜之間,萬千貧農翻身做主,楊家人也分到了田地。消息傳來,楊道明激動不已。不久,他又來到了興國城外的山崗上,有幸聆聽了毛主席、朱老總的演講。受此影響,他思想開化,內心熱情如火。就這樣,他毫不猶豫地參加了隊伍。

跟著隊伍,楊道明打土匪,除劣紳,拯救了許多老鄉。可是,狡詐的敵人很快封鎖了根據地。1931年,數十萬國民黨軍實施了圍剿。為了掩護中央機關,大批興國百姓遭到逮捕。其中,楊道明一家人慘遭殃及。在叛徒的出賣下,楊家大哥被砍頭,父親選擇自殺,二哥流亡他鄉。更為淒慘的是,兩個侄子也未能倖免。

得知噩耗,楊道明悲痛不已。身為紅軍戰士,他對敵人愈發憤恨。從此,他打定主意,一定要和反動派作戰到底。1931年5月,國民黨18師潜入了我軍腹地。很快,一場大戰便打響了。戰場上,楊道明嫉惡如仇,衝鋒在前。聰慧的他嫻熟地使用著槍械,一一還擊對手。突然,楊道明接到了伏擊任務。在李家坡一帶,一夥詭異的敵軍有了動靜。

只聽一輪火炮聲響起,敵軍向我陣地投擲大量手雷。在猛烈的攻勢下,紅軍選擇迂回包抄。彼時,國民黨18師師長張輝瓚興奮不已。好大喜功的張輝瓚快速挺進,他帶著一支保衛排來到了前線。看到身穿高級軍裝的敵人指揮員,楊道明靈敏地發現了戰機。彙報之後,附近的戰士都一一趕來。

蘇維埃的內務部長

楊道明和數十名戰士繞到張輝瓚身後,他們突然發起襲擊,打了敵人一個措手不及。等到發覺之時,張輝瓚早已首尾無法兼顧。就這樣,他成為了我們的俘虜。此戰之中,楊道明立下大功,他更是得到了毛主席的接見。年僅21歲的他也進入了上級視野,在惡劣的條件下,楊道明快速成長起來。

1932年,紅軍打響了第二次反圍剿作戰。彼時,楊道明擔任後方軍需長。掩護羣衆,籌集糧食,支援前線,他忙碌奔波,沒有一天懈怠。失去親人後,楊道明把戰士們視為兄弟,把隊伍看作家庭。為了革命事業,他願意獻出一切。大戰之中,他不怕危險,豁出性命,拯救了許多負傷阿兵哥。

到了夜裡,他偷偷從外地轉移進來物資、彈藥。一路上,敵人設定重重封鎖。楊道明和戰友們肩扛手抬,繞道數十裏,翻過了十幾個大山。其中,鐘國楚便囙此成為他的部下。因為楊道明的努力,紅軍的彈藥、物資問題得到了解决。後來,毛主席如此稱讚他“幹革命就是要這樣,你很好,很頑強”。同年,他光榮地加入了共產黨。

1933年,楊道明當選興國縣委書記。擔任領導崗位,他兢兢業業地完成任務,做出了一系列成績。面對敵特的潜入,楊道明設定了許多口哨。後來,他又動員羣衆,鼓勵青年參加紅軍,取得了巨大影響力。1934年1月,楊道明被上級欽定為紅軍副內務部長。這一年,他剛剛24歲而已。由此可見,楊道明多麼受上級信賴。

佛刹隱居

幾年時間裏,楊道明為紅軍解决了許多後勤問題。故此,他的提拔也深受大家認可。1934年3月,在王明、博古等人的錯誤領導下,紅軍遭遇損失。面對重火力的敵人,隊伍進行了長征。身為贛閩子弟,楊道明對家鄉滿含深情。在撤退之時,他主動留下,並負責敵後統戰、聯絡工作。

1934年10月,在中央紅軍撤走後,興國一帶陷入敵人手中。當時,楊道明手裡只有幾百人的隊伍。面對國民黨盧興邦部,他們根本沒有作戰能力。在被包圍後,楊道明組織了突圍戰鬥。遺憾的是,部隊半路遇到襲擊,傷亡頗為嚴重。激戰之中,楊道明負傷跌落山崖,奄奄一息。

之後,國民黨盧興邦放出風聲,公告楊道明已經死去。得知這一消息,上級首長們都傷感萬分,興國老百姓更偷偷緬懷他。實際上,楊道明幸運地被人所救。跟著馬夫,他被一路馱到了福建。醒來之後,楊道明再也找不到組織了。無奈之下,他只得借住在附近寺廟裏。1935年8月,敵人展開搜查活動。為了避險,楊道明進行了剃度。從此,他進入了佛門,離開了隊伍。

結語

時間荏苒,一晃數十年過去了。上世紀八十年代,年過七旬的楊道明終於向世人說出了身份。得知他曾是蘇維埃政府的內務部長,福建省委迅速向上級做了報告。後來,楊道明得到了認可,他的檔案也重新被製作了。不過,楊道明拒絕了厚待。進入佛門,他已感安詳。儘管不再是黨員了(剃度後被視為自動脫離),可他依舊關心國家、民族發展。1986年,當昔日下屬鐘國楚來到後,他激動不已。往日的戰友情又湧上心頭,在佛刹之中,二人敘舊良久。1999年,楊道明在武夷山圓寂,享年89歲。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