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國民政府軍統局、中統局等特務機构系統中的部分梅州籍骨幹成員
國民政府軍統局梅州籍骨幹
張炎元(1904~2005),字炳華,廣東梅縣人,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前國民黨情報局局長,與毛人鳳、季源溥齊名。先後畢業於黃埔軍校第二期、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張炎元是軍統局創始人之一,繼毛人鳳之後出任了“國防部情報局”(軍統局在臺灣的後身)局長。“軍統“的前身“復興社特務處”是由戴笠、張炎元、王天木、黃雍、周偉龍、徐亮、馬策、胡天秋、鄭錫麟、梁幹喬等十人開始搞起來的,在軍統內部稱他們為”十人團“,也稱“軍統十兄弟”。
梁幹喬(1903—1946),原名梁昭桂,廣東梅縣鬆口大塘村人,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黃埔軍校第一期步科、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畢業。1926年赴蘇聯學習,1931年加入復興社,與戴笠等成為軍統十人團之一、國民黨十三太保之一。梁幹喬是軍統特務集團最早骨幹之一,在特務系統中,歷任黃埔軍校政訓班訓育組長、教通研究院副主任、中央憲兵司令部政訓處少將處長、軍統局上海區書記長、軍統局南京總處書記長。抗戰爆發後,歷任軍統局鄭州辦事處主任,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二廳三處少將副處長、中將副廳長,第十戰區政治部中將主任,陝西全省軍隊群眾動員組訓總指揮部參謀長,陝西第二區行政督察專員兼第五區指揮官等職。
郭壽華(1902—1984),字幹城,學名郭誠,廣東梅州大埔人,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先後畢業於黃埔軍校第三期步科、莫斯科中山大學、日本明治大學。1933年起先後參加復興社特務處(軍統前身)和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簡稱“軍統”)。在特務系統中,郭壽華歷任復興社候補幹事、復興社特務處行動組副組長、軍統局武漢區區長、駐義大利武官、軍統局香港站站長、軍統局廣西站站長、軍統局總部督察室主任、軍統局督察訓練班副主任、軍統局廣州站站長等職。1947年到臺灣,任國防部保密局(原軍統局)臺灣站站長、保密局設計委員會委員。此外,郭壽華先生還是民國廣東湛江市建市後的首任市長。
謝鎮南(1902—1981),廣東梅縣人,黃埔軍校第三期政治科畢業,國民革命軍少將,軍統特務。歷任新編第一師三團特務連長,廣東緝私處潮州辦事處主任,廣東稅警總團第六團團長,軍統局廣東站站長(秘密身份)兼廣東緝私處處長(公開身份),軍事委員會水陸交通檢查處少將專員廣州行轅政治部主任秘書,廣州綏靖公署新聞處長、政工處長。1949年赴臺灣。
李克軍,原名琅先,廣東梅縣丙村橫石村人,國民革命軍少將,畢業於黃埔軍校第四期。抗戰期間曾任軍統廣東站站長。抗戰勝利後曾任汕頭接收特派員、汕頭市肅奸委員會主任。抗戰期間,李克軍擔任軍統廣東站站長時,1941年由於韶關郵檢所發現線索,就處理過一件日軍派代表來與餘漢謀合商的叛國活動案。
謝力公(1907~?),廣東梅縣人,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中央軍校第八期政治科畢業。曾任軍事委員會蘇浙區總務組組長,抗日戰爭爆發後歷任軍統局松江訓練班副主任、軍統局臨澧特訓處處長、軍統局設計委員會主任、軍統局成都區區長、軍事委員會成都行轅調查室少將主任、中美合作所訓練組少將組長、國防部保密局(原軍統局)香港站少將站長。1961年退役後定居臺北。謝力公不但是“軍統”內部的“蘇聯事務專家”,還是軍統著名的特工訓練專家,曾任軍統松江特訓班副主任(戴笠兼主任)、臨澧特訓處處長、中美合作所訓練組組長等職,經他手訓練出來的特工可謂“桃李滿軍統”。
梁若節(1908~?),號福昌,廣東梅縣鬆口人,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力行社特務處南京洪公祠訓練班第一期、中央軍校高等教育班第二期畢業。曾任力行社特務處(軍統前身)內勤、組長,軍統局總部黨政科股長,軍統局川康區情報股股長,軍統局總部黨政科科長,軍令部第二廳科長,軍事委員會水陸交通統一檢查處迪化檢查所所長、新疆伊犁警察局局長,軍統局軍事專員,軍統局青島辦事處主任兼青島站站長及青島市肅奸委員會主任(肅奸委員會負責接收逆產、清算漢奸),國防部保密局第二處處長,廣東省警衛司令部視導室少將主任等職。1949年秋去臺灣後,曾任臺灣憲兵司令部政治部主任(臺灣憲兵系統中的特務首腦)、“國防部情報局”設計委員會主任等要職。1965年退役。
謝奮鵬(1904~?),廣東梅縣丙村梅花小黃塘村人。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畢業,獲行政學碩士學位。歷任漢口市政府幫辦秘書、教育科督學,復興社特務處(軍統局前身)科員、組長。抗日戰爭爆發後,任交通部交通警察總局第一處少將處長,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警務處少將處長(軍統局在警詧系統中的首腦,軍統警務處總攬軍統控制的警詧系統內的情治工作,管理全國警察系統中的軍統特工人員),協力廠商面軍總部外事處少將處長。1946年任上海港口警備司令。1949年到臺灣。1960年退役,後定居美國。
侯志明(1896~1980),字澹生,廣東梅縣(今梅江區東郊鄉周溪藍塘村)人,畢業於黃埔軍校第四期步科、陸軍大學將官班。歷任東征軍第二團九連排長、國民革命軍北伐軍總司令部上尉副官、蔣介石的少校侍從秘書、中校政治處處長兼杭州《民國日報》總編輯、“復興社”中央幹事會候補幹事(“藍衣社”成立,侯志明是3個候補幹事之一)、中央軍校畢業生調查處上校科長、軍事委員會總政治部少將人事科長、第四戰區政治部少將主任、中將主任兼戰地黨政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重慶衛戍總司令部政治部中將主任、國防部新聞訓練班中將副主任、東北“剿總”政工督導組中將組長等職。
劉志陸(1891—1941),廣東梅縣人,國民黨陸軍上將,1907年考入虎門陸軍學校,畢業後入廣東陸軍講武堂,1910年加入同盟會。早年歷任廣東陸軍第一混成協第四標標統、廣西陸軍第七協協統、獨立旅旅長、討龍第三路總司令、護國軍第四軍軍長、廣東督軍府參謀長、潮梅鎮守使兼潮循道道尹、粵軍第二軍軍長、直魯聯軍第三路軍總司令兼第十三軍軍長、膠東防禦總司令等職。1929年到上海,與青幫頭子杜月笙、張嘯林等結交,曾加入會黨,與杜月笙同為“悟”字輩。是軍統局“蘇浙行動委員會別動隊(忠義救國軍)”首任總指揮。在劉志陸的指揮下,蘇浙行動委員會別動隊迅速開赴抗日前線。據統計,劉志陸指揮的這支部隊,僅淞滬抗戰一役,為國捐軀的就達2700餘人。
劉煒(1906~1969),原名偉,字偉吾,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廣東大埔縣湖寮鎮新寨村人,早年畢業於廣東大學(今中山大學)、黃埔軍校第四期步科、陸軍大學將官班第三期。畢業後歷任憲兵連長、營長、團長等職。抗戰期間歷任憲兵第五團團長、憲兵司令部參謀長、憲兵東南區司令等職。1949年赴臺灣,歷任憲兵司令部副司令、司令,“國家安全局”設計委員等職。1969年6月在臺北病逝。
溫建剛(1894-1934)廣東大埔人,字天劍,畢業於雲南陸軍講武堂第十五期、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十六期。歷任黃埔軍校第一、二期教官、中校區隊長,軍校辦公廳少將副主任,北伐軍總司令部中將代理副官長,南潯鐵路警備司令,山東煙臺警備司令,南京首都警詧廳中將廳長等職。
李新俊(1905~1984),廣東興寧人。李安定的胞弟。黃埔軍校第四期步科、日本明治大學政治系畢業。歷任黃埔同學總會廣東分會理事,參加“威志團”和“力行社”任“力行社”幹事會幹事。1932年任廣東鹽務使署緝私大隊上校大隊長。1936年任桂系軍閥組織的廣西抗日救國軍新編第二師師長,第四集團軍總部政治設計。1938年任龍川團隊指揮部少將指揮官,同年底昇中將,1940年12月任廣西省第十二行政區督察專員兼中將警衛司令。1942年調任廣西省政府委員兼民政廳長。1946年任廣西省軍官訓練團教育長。1947年1月任廣西省政府委員,同年6月調任廣西第四區行政督察專員兼警衛司令。1948年任國民政府政務部常務次長、部長。1949年到香港。
湯毅生(1905—1953),字紹禹,廣東省五華縣人,黃埔軍校第五期畢業,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國民政府軍統特工。1931年任十九路軍上校團長,參加一二八淞滬抗戰。1937年起歷任新編第二師少將副師長兼第三團團長、蘇浙忠義救國軍第一支隊指揮官、中美合作所特種科技人員訓練班副主任、廣東交通警察縱隊中將司令等職。1953年逝世。
淩德民,廣東梅縣人,國民政府軍統特工,曾任廣州稅警總團大隊長,西南運輸處警衛稽查組專員,肇慶、玉林、百色查緝所上校所長,國民黨南寧警備司令部少將高參等職。在玉林任職時,曾截獲日軍重要軍事情報,為第三次長沙會戰勝利作出了貢獻。
李國俊(1904~1998)字炎東,廣東省梅州市五華縣人。廣東大學(今中山大學)、黃埔軍校第四期、日本警官大學、中央訓練團黨政班第一期畢業,復興社特務處(軍統前身)骨幹。在國民黨軍中從基層軍官晋昇至團旅幹部,參加東征北伐,屢建奇功。1932年在日本警官學校第十六期畢業,返國任首都警詧廳服務一年後,奉派赴歐洲考察黨政,經11國歷時兩年返國。歸國後,任國民黨首都警詧廳督察處處長。1936年調任廣東省警詧訓練所所長兼廣州警察局副局長。抗日戰爭爆發後被任命為韶關警備區少將副司令兼廣東省警詧總隊隊長,並兼第七戰區少將政治部副主任,廣東省青年團書記長。抗戰勝利後為廣州市警察局局長,嗣調任國民政府首都警詧廳副廳長。1948年任汕頭市市長兼國民黨中央執委。1949年去臺灣。
李彥良(1904~1950),字其金,廣東省五華縣橫陂鎮錫坑老樓村人,中山大學畢業。曾任軍統西江諜報隊隊長、廣州市警察局警探處處長兼軍統局第二方面軍“肅奸指導委員會”委員等職。廣州洪門有十多萬人,數百間武館,廣州警察局警探長李彥良是軍統特務,控制這大批館包烟庇賭。李彥良强控制廣州市內各公共娛樂場所,如海珠、東樂、天星、樂善各大戲院,每天營業收入歸李支配,刮錢不少。李彥良是軍統大特務、廣州市警察局局長李國俊的族弟。
劉兼善(1896~1972),字達麟。祖籍廣東梅縣,生於臺灣屏東。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日本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科畢業。1911年加入同盟會。曾任黃埔軍校兵學教官,軍統局對日諜報及反奸機關專員,國民黨臺灣省黨部委員,臺灣銀行董事,“國民大會”代表等職。
賴剛(1902—1975),別號可柔,廣東興寧人。黃埔陸軍軍官學校第一期步科、廬山軍官訓練團將校班畢業。力行社及勵志團成員。歷任黃埔軍校校長辦公室秘書、總務處副官、省港罷工委員會糾察隊支隊長、副大隊長兼軍事教官,黃埔軍校第四、第五期營員、區隊長,軍校政治部《黃埔潮》編輯,廣西獨立五師師長,廣西省警衛處中將處長,桂北師管區司令兼全州縣長,廣西第五區行政督察專員兼警衛司令等職。
鄒宇光(1915~1982),又名鄒宣祥,廣東梅縣程江周塘村人,國民黨少將、軍統特務,畢業於黃埔軍校第十一期,曾任軍統南雄航空檢查所主任、駐蘇大使館副武官、國防部軍官外語學校少將校長等職。
謝志磐,廣東梅縣人,國民黨軍統特工,1938年9月30日與趙理君等人將和日軍接觸的前中華民國國務總理唐紹儀暗殺。
廖倫淑,廣東五華人,黃埔軍校第五期政治科、中央軍校研究班及中央訓練團將官班畢業。曾任浙江省警官學校政治指導員,第二十六師政治部代主任,軍事委員會辦公廳秘書,鄂豫川忠義救國軍總指揮部少將政訓處長,軍事委員會東南幹訓團政訓組長、步兵總隊少將總隊附。
張輔邦,廣東五華人,上海三育大學肄業、黃埔軍校第三期步科畢業。曾任第八十七師特別黨部書記長,中央軍校調查科上校主任,津浦鐵路警詧署長。交警第一支隊司令,湘黔桂邊區“剿匪”司令,軍事委員會交通警察總隊總隊長。廣東省警衛處長,粵漢鐵路護路副司令兼警務處長。
王皓明,廣東梅縣人,先後畢業於國立中山大學經濟系、莫斯科中山大學、中央訓練團。曾任中央軍校南寧分校政治教官,軍事委員會桂林辦公廳及綏靖公署政治部上校科長,第二十六集團軍政治部少將主任兼特別黨部書記長,廣西省訓練團視導處長,廣西省政府黨政軍幹部訓練委員會委員,廣州綏靖公署少將參議等職。
魏漢喬,廣東五華人,軍事委員會辦公廳編譯處少將專員,軍令部第九處副處長,國防部情報署專員。廣州綏靖公署總務處、情報處少將處長。
張森五,廣東梅縣人,畢業於黃埔軍校第一期第五隊,力行社特務處香港行動組、組長。
葉簡修(1895~1936),家名宜慎,廣東梅縣雁洋雁上村人。畢業於黃埔軍校第四期。曾任中國國民黨中央政治學校校區隊長,復興社中央政治學校分社書記等職。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追贈為陸軍少將。
藍萼洲(1908~1997),字曉瀾,廣東大埔縣湖寮鎮新寨村人。曾任國民黨第四戰區戰地失學失業青年招生委員會秘書兼軍官團政治部少將主任、廣東博羅縣縣長、廣東第六區行政督察專員兼警衛司令、臺灣警備司令部政工處少將副處長、臺灣省營倉庫公司總經理兼第一銀行董事。
廖獻周(1912-1999),字宗行,廣東五華縣棉洋鎮唐純村人。畢業於中央警官學校高級班第四期。曾任廣東省警詧訓練所教務主任、廣東省警詧學校教育長、廣東省警衛司令部少將參議等職。1949年,秘密策動廣州警詧起義,組織成立“廣州市臨時治安維持委員會”,協助軍隊進穗接管。
鐘岱,原名馥香,1910年出生在廣東蕉嶺縣。黃埔軍校燕塘分校畢業,1944年國民政府授予少將軍銜,是一比特抗日將領。日軍佔領香港後,他配合東江縱隊搶救護送茅盾、夏衍等文化名人安全轉移至大後方。解放前任廣州市保安員警總隊長,參加廣州起義,為廣州解放作出貢獻,是廣東省、廣州市人民代表大會代表。解放後任農工民主黨中央委員、組織部副部長、北京市政協委員等。
黃開榮(1903~1981),廣東梅縣人,國民黨少將。畢業於廣東公立法政專門學校、第四戰區黨政軍幹部訓練團。曾任廣東省會警察局督察長、廣州市漢民警詧分局長、廣東省警詧總隊第一大隊大隊長、第四戰區司令交通處副處長、戰區購糧委員會上校組長、第四戰區司令部少將參議兼兵站分監部處長、第二方面軍總部少將高參、廣州行營參議、廣州市稅捐徵收處主任、稅捐稽征處處長等職。
羅春暉,廣東豐順人,軍令部二廳無線電通訊總所第九電臺上尉台長。
國民政府中統局梅州籍骨幹(CC系人物)
郭潜(1909年—1984年),廣東梅縣丙村鎮人,本名郭乾輝,曾用陳然、郭鐵梅、郭華倫等名,畢業於中山大學,曾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簡稱中統)天津區少將區長、黨員通訊局(原稱中統)直屬天津通訊處處長,成為負責一方特務工作的要員。赴臺灣後,黨員通訊局又進行了改組,改稱調查局,郭潜擔任了臺灣省調查處處長,為國民黨逃臺初期穩定局面做了很多工作。1958年,郭潜升任調查局副局長,進入了特務機關的最高層。
陳彬(1912~1945),又名陳彬昌,廣東梅縣松源案背村人,畢業於中山大學物理系。陳彬曾任中統香港站少將組長、中統上海站中將站長等職,在抗戰時期曾策劃刺殺漢奸丁默邨和日軍重要將領、日本華南派遣軍特務機關長柴山醇等。1945年被日軍押赴澳門殺害。抗戰勝利後,在1946年至1947年間審判丁默村的法庭上,公眾才第一次瞭解到,1939年12月21日刺丁案的指揮者正是中統上海站長陳彬。但陳彬已於1945年4月25日因刺殺日本特務機關長柴山醇而被日寇殺害於澳門(國民黨廣州行營主任張發奎將軍調查證實)。陳彬將軍被追認為抗日烈士,入祠抗日烈士紀念堂。
餘俊賢,廣東平遠人,CC系人物,曾任印尼《民國日報》總編輯。1929年回國後,曾任中央黨部組織部總幹事、海外組織科科長,國民黨廣東省黨部主任委員、國民黨政府監察委員。到臺灣後曾任臺灣“監察院”院長。並任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會主席團主席。1987年才卸任“監察院”院長,成為蔣經國時代年高資深的大員。餘俊賢是中統首腦人物之一,曾任國民黨廣東省黨部主任委員。廣東的中統在方覺慧未任廣東省黨部主委前,以餘俊賢、高信為首,以中央政治學校畢業學生為骨幹。廣東省黨部是中統大本營。
曾養甫(1898—1969),廣東平遠縣人,CC系人物,1923年在天津北洋大學畢業,後赴美國留學深造。1925年初回國參加國民革命,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後方總政治部主任。1927年後任南京國民政府建設委員會副委員長。1929年3月當選為中國國民黨第三届中央執行委員,任浙江省建設廳廳長。後任中國國民黨海外黨務委員會委員、僑務委員會常務委員,管理中英庚款委員會董事,國民政府委員會委員長行營公路處處長,中國國民黨中央黨務學校副主任。1931年12月繼續當選為中國國民黨第四届中央執行委員。1936年後,任廣州特別市市長、黃埔開埠督辦公署督辦兼廣東省政府財政廳廳長,1938年後,任滇緬鐵路督辦公署督辦、國民政府交通部部長兼軍事工程委員會主任委員,曾督辦修築滇緬國際公路。學者稱其為“中國土木水利(交通)建設之父”、“孫中山建國方略實踐第一人”。
鐘天心,廣東五華人,CC系人物,畢業於北京大學,曾任國民黨北京特別市黨部委員兼青年部長、黃埔陸軍軍官學校潮州分校政治教官兼東路軍總政治部編纂委員、廣州市政府秘書、上海市特別黨部常務委員兼上海交通大學訓育主任、立法院立法委員、憲法起草委員、外交部條約委員、廣東省黨部特派員、廣東綏靖公署黨政處長、第四戰區動員委員會秘書長、三民主義青年團中央幹事會幹事、國民黨第六届中央監察委員、“國民大會制憲代表”、國民政府行政院政務委員兼水利部長等職。
李大超(1900~1984年),廣東五華縣人,CC系人物,北京大學政治系畢業,曾任任國民革命軍第四十九軍政治部少將主任、黨代表兼煙臺警備司令部政治部主任,廣東省政府參議,廣東電政管理局長,國民黨第六届中央執行委員,廣東省銀行及實業公司常務董事,國民黨港澳總支部主任委員等職。
丘念臺,廣東蕉嶺縣人,是丘逢甲的第三子,先後畢業於上海大同學院,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物理科。曾任國民黨臺灣省黨部主任委員,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委。
徐白光(1893~1966),廣東蕉嶺縣人。上海南洋大學肄業。歷任國民革命軍第二十軍軍部中校參謀,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情報處上校科長、少將副處長。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國民黨中央統計局交通處長。日本佔領區上海分局局長,軍事委員會駐東南亞特派員。抗戰勝利後,任國民政府交通部次長,國民黨臺灣省黨部組訓處長、代理主任委員。
李次溫,又名李時造,字次溫,廣東梅縣鬆口人,畢業於嶺東同文學堂,丘逢甲的門生。早期同盟會會員,曾參與潮州黃岡起義。曾任國民黨貴州省黨部中央特派委員、國民黨貴州省黨部主任委員、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海外黨務委員、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
謝作民,廣東梅縣人,印尼歸僑,曾任國民黨四川省黨部主任委員。
黎超駿,廣東梅縣人,國民黨中統特工,四川中統頭目謝作民手下打手。曾任國民黨南雄縣黨部書記長,廣東省幹訓團指導員,紫金縣縣長等職。
鄒志奮(1906~1978)字耐雪。廣東梅縣人,國民黨少將。南京中央政治學校、珞珈山三青團幹訓團畢業。曾任國民黨荷屬印尼總支部常務委員,中央黨務委員會委員兼主任秘書,軍事委員會少將參議兼中央設計考核委員,國民黨中央候補執行委員等職。
劉旭輝(1906~1995),廣東大埔縣人。畢業於上海大同大學。曾任三民主義青年團中央訓練團幹事,三青團湖南省支團幹事長,國民革命軍第十九集團軍總司令部秘書處少將處長,軍委會中央訓練團辦公廳機要組少將組長,第六戰區戰地黨政分會黨務處處長,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司令部、政治部中將副主任及代主任等職。
黃馮明(1912~?),字炳麟,廣東豐順人,國民黨少將。日本九州帝國大學行政科、中央政治學校留日班畢業。曾任三青團港澳直屬區團部書記長,廣州軍事特派員公署少將參議,廣州市政府參事兼人事處長、新聞處長,國民黨廣州市黨部監察委員等職。
王應錚,男,廣東梅縣人,國民黨中統特工。中統上海站鋤奸行動小組成員之一,是中統上海站站長陳彬的主要助手之一。曾參與刺殺76號頭目丁默邨等人。
溫啟民,廣東蕉嶺縣人,國民黨中統特工人員,是中統上海站站長陳彬的二舅子。1941年春與陳彬將軍奉中統密令潜伏於李士群身邊,戰鬥在敵人心臟。陳彬通過溫啟民、溫仲琦,再與中統局長朱家驊等建立了內線通道。
張民權,廣東五華人,國民黨中央黨校、中央政校訓育員,中央黨部幹事,甘肅省黨部特派員,西南運輸處特別黨部書記長,中央委員及青年團中央團部組長,秘書視導室副主任及新疆團部副主任兼書記。
李超桓,廣東五華人,日本京都帝國大學經濟系畢業,國民黨港澳支部秘書。
戴恩賽,廣東五華人,澳門秘密組織國民協進反攻委員會主席。
餘森文(1903—1992),又名興邦,廣東梅縣人。潜伏在中統內部的中共隱蔽戰線工作者。先後就讀於南京金陵大學、廣東中山大學、英國倫敦大學。曾任上海交通部職工子弟學校校長,上海同濟大學教育長兼中學部主任,浙江省第九區行政督察專員兼警衛司令,國民黨廣東省黨部書記長,麗水地區專員,溫州地區專員等職。,原中共中央統戰部副部長張執一曾稱讚說:“餘森文衕誌戰鬥在敵人心臟裡,由於機智、縝密、智勇雙全,在工作中從未暴露過組織和個人身份,是我黨從事地下工作最出色完成任務的戰士。”
朱浩懷,廣東平遠人,曾任任南京國民黨中央幹事、湖北省黨部黨務指導委員兼書記長、廣東省黨部委員、順德縣長等職。
李晋天(1900~1951),廣東梅縣人。畢業於中央軍校特別訓練班。曾任中央軍校廣州分校上校政治指導員、潮惠團管司令部特別黨部書記長、國民革命軍七十六軍特別黨部少將書記長、中央黨部秘書處幹事等職。
丘譽(1901~1970),廣東大埔縣人,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畢業於廣東高等師範學校、建國粵軍講武堂、黃埔陸軍軍官學校第二期政治科、中央政治學校研究班。曾任新編第三師政治部主任、廣東第四區行政督察專員兼警衛司令、第四戰區司令部秘書長、三青團中央幹事會幹事兼廣東省團部書記長、第四戰區政治部主任兼黨政軍機關特別黨部書記長、廣東省政府委員兼秘書長等職。
陳淦(1904~1982),廣東梅縣丙村鎮人,國民革命軍少將。畢業於國立暨南大學商科國際貿易專業。曾任中央黨部副處長、武漢日報社總編輯、國民黨四川省黨部秘書、第四戰區政治部第三組少將組長、第三十五集團軍暫編第二軍政治部少將主任、軍事委員會政治部少將設計委員兼第七戰區政治部戰地政工大隊少將督導員、第七戰區政治部任少將督察員、新豐縣縣長、梅縣縣長等職。
郭兆華,廣東大埔人,CC系人物,曾任廣州市參議員、廣州華南中學校長等職。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