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收復新疆用的什麼武器

新疆 94℃ 0
摘要:左宗棠收復新疆時,軍隊的貭素、裝備的軍械都是當時最好的,《阿古柏伯克傳》描述左宗棠的軍隊“這是一支完全不同於亞洲的中國軍隊,基本上近似一個歐洲強國的軍隊”。收復新疆前,西安和蘭州局仿製了大量德國槍炮,裝備精良。左宗棠收復新疆的勝利,先進的武器裝備、完善充足的後勤保障固然是致勝的關鍵,但最主要的是左宗棠指揮的清軍是正義之師,阿古柏是入侵者,所以阿古柏的失敗是註定的。

左宗棠收復新疆時,軍隊的貭素、裝備的軍械都是當時最好的,《阿古柏伯克傳》描述左宗棠的軍隊“這是一支完全不同於亞洲的中國軍隊,基本上近似一個歐洲強國的軍隊”。

軍費問題,時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的李鴻章沒出一分錢,北洋沒支持一兩銀子,直隸和天津海關未承擔任何義務,左宗棠西征軍費主要靠東南沿海的協餉,上海、福州、漢口等海關的關稅,長江以南各省的厘金,最重要是大名鼎鼎的胡雪岩擔任其採辦,解决了軍餉。

圖為1875年,左宗棠部隊的炮車。

軍隊問題,湘軍鎮壓太平天國時,曾分出一部分去往陝甘鎮壓回民暴動,所以太平天國結束後,在陝甘的湘軍未裁撤,得以保留,為左宗棠收復新疆的主力,還徵調了各地的團練武裝,有豫軍、淮軍、蜀軍、楚軍等,以上所有西征部隊的兵勇,全是久經內戰洗禮,再精挑細選,留下貭素最好的。

圖為俄國人拍攝1875年左宗棠的部隊。

裝備問題,依靠兩人,一是鉅賈胡雪岩,二是主辦福州船政局、東南海防欽差大臣沈葆楨。胡雪岩在上海為其購買軍火,主要是西方各國新式的槍炮,均源源不斷運往陝甘,比如後膛螺絲開花大炮、劈山炮、來福槍、後膛馬步槍、抬槍等,連洋帽都有十萬頂,為此清廷賞胡雪岩穿黃馬褂,授江西候補道,成了典型的官商。

收復新疆前,西安和蘭州局仿製了大量德國槍炮,裝備精良。

軍火由東南運往陝甘時間長,費用高,於是在西安、蘭州兩地辦製造局,甘肅火藥局、陝西軍需局等,就地生產軍火,能工巧匠全由沈葆楨從福州船政局抽調、國外招募等,仿製了德國普式螺絲槍、後膛七響槍、後膛上響槍,改制連架劈山炮、布魯斯螺絲後膛炮等,所需的子彈、火藥大部自給自足,所以當時的蘭州成了西征新疆,積需軍火的大本營,武器和彈藥源源不斷運往前線。

《阿古柏伯克傳》描述左宗棠的軍隊“這是一支完全不同於亞洲的中國軍隊,基本上近似一個歐洲強國的軍隊”。

左宗棠軍的西洋裝備:好鋼用在刀刃上

當時,洋務運動已經開始了,雖然數量有限,但還是一定程度改善了清軍的裝備。

不過,江南製造總局、金陵製造局、天津機器等主要為李鴻章所控制,產品大部分供應淮軍和海防部隊。

囙此,左宗棠接任陝甘總督後,先後在西安、蘭州設立機器局,就地製造軍火。

1874年時,蘭州機器局已經可以製造銅引、銅帽、大小開花炮子,並能仿造德國的線膛炮和後膛七響步槍了。

1875年時,該局已經可以仿造馬梯尼步槍了。

單純就仿造水准而言,這已經是非常先進了。

要知道,馬梯尼步槍,在1871年才成為英國的制式步槍,

問題是:產能不足。

蘭州機器局的規模非常小。在整個1875年,仿製德國後門線膛炮20尊,後膛七響槍數十杆。(這是大清缺乏統一規劃的結果,湘淮各派,各機器局自己搞自己的,各行其是。如果大清能做出統一規劃,清軍的裝備何至於亂七八糟?)

有產能有限,囙此,開戰前,左宗棠又從德國購買了一些火器。

但總體上,左宗棠軍的西洋裝備比例不大。

不過,從蘭州製造局的生產產品,我們能看出左宗棠的思路。

數十杆槍,無異九牛一毛,但20尊後門線膛炮意義重大,極大提高了左宗棠軍的攻城能力。

這也是左宗棠的基本思路:左宗棠軍隊沒有條件大規模生產、裝備西洋裝備!只有將有限的西洋裝備集中於對火力要求最高的火炮上。

至於大規模裝備,用於野戰的,還是青睞經過改進的“土裝備”。

“魔改”裝備

左宗棠沒有能力大規模生產新仿製的西洋裝備,但大規模生產“魔改土裝備”還是沒問題的。

劈山炮早在乾隆時期就為清軍常用的裝備,攻堅能力一般,但用於野戰還是很猛的。

不過,由於工藝所限,當時的劈山炮行制大,沉重。

鎮壓太平天國,多是沿長江作戰,運輸起來還算好。

到了大西北,如此笨重,運力有限,就難以大規模使用了。

左宗棠請洋匠將“劈山炮”進行改造。

經過改造的劈山炮,“身只五尺,能放半斤子,半斤群子,可致遠四五裏”,而且,安裝了架子,可以不用人扛,是一種典型的輕型野戰火炮(劈山炮準確的說不是火炮。而是一種類似散彈槍的炮。沒有炮彈,從炮口裝填石頭、鐵塊,壓緊後發射。)。

“抬槍”,可以裝備散彈,是清朝中期對付騎兵衝擊最有效的武器。

1830年平定回疆之亂時,“賊步騎萬餘來犯”,清軍以抬槍發射散彈,一炮可容三十多子,敵軍倒下一大片。

這麼好的反騎兵武器,當然也是左宗棠的“魔改”對象。

左宗棠改進了廣東無殼抬槍。這種抬槍由三人兩杆變成一人一杆,“較洋槍有准而更致遠”。

進行收復新疆之戰前夕,上海運來了一尊經過改進的“田雞炮”。

所謂“田雞炮”,就是明代就已經出現的虎蹲炮。

經過上海製造局的“魔改”,“田雞炮”的發射速度加快,炮彈從空落下,“以打馬隊之成團者為最妙”。

左宗棠對此非常喜歡。可惜,蘭州製造局沒有掌握相關“魔改”科技,只好多打造炮彈,以供使用了。

混合式

當然,除了“魔改”的土裝備和引進、仿造的西洋裝備,左宗棠軍仍然裝備了大量的鳥銃、刀槍、弓箭等裝備。

所以,與當時其他清軍類似,左宗棠的軍隊裝備看起來有點魔幻:既有當時最先進的步槍、火炮,也有自己經過魔改的土裝備,更有連改造都沒有改造過的陳舊裝備。

這鏡頭很像遊戲:地上跑著持砍刀穿盔甲的步兵,天上飛著直升飛機,家裡在造核子弹···

畢竟:近代化,對我們來說就是一個詞,但對時人來說,只能是“循序漸進”。

不過,左宗棠的這支混合不同時代裝備的軍隊,卻充分發揮了各個武器的效能。

百花齊放,各司其職

在劉錦棠收復新疆的作戰中,往往讓騎兵配備冷兵器發起奇襲,打擊敵人野戰部隊,打亂敵人節奏。

隨即,如果據點不堅固,就一攻而下,據點堅固,就等待步兵、炮兵。

當敵人發起反擊時,裝備大量反擊騎兵的“魔改”土裝備往往發炮轟擊。

敵人裝備火槍的步兵集團反撲時,清軍並不對射,用“劈山炮”伺候。(這也是當年湘軍對付李秀成的辦法)

敵人騎兵發起猛烈反撲時,抬槍、虎蹲炮伺候。

囙此,整場戰役中,號稱精銳的敵騎兵,號稱裝備精良的敵步兵,根本無法在野戰中造成威脅。

攻城時,清軍則以步騎掩護,構築炮臺,以德國後膛炮轟之,即便不能直接破城,也會引發對手的崩潰,任什麼險峻城池,被攻破完全沒有懸念。(金積堡之戰的經驗)。

囙此,整場作戰中,清軍唯一顧忌的是補給問題。至於作戰,劉錦棠打到哪裡,那裡根本扛不住,基本沒有任何波瀾。

我們談論裝備時,往往都傾向於談論最前沿、尖端。

其實,不論對一支軍隊,還是一個人,手裡的資源永遠由三部分組成:尖端但未熟練掌握的;未必尖端但已熟練運用的;已經過時但仍然在使用的。

我們既要保持更新換代,也要隨時做好組合,才能隨時保持强大戰鬥力。

左宗棠收復新疆的勝利,先進的武器裝備、完善充足的後勤保障固然是致勝的關鍵,但最主要的是左宗棠指揮的清軍是正義之師,阿古柏是入侵者,所以阿古柏的失敗是註定的。

(部分內容圖片來源網絡)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