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祭酒”是個什麼官?有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江西 77℃ 0
摘要:古代的“祭酒”是什麼官,首長祭祀還釀酒?古代的官職名稱有些很奇怪,現代人一身不易理解,如果靠望文生義的話,往往會鬧笑話。這就是說,最初的“洗馬”,就是太子出行時,騎馬在前開路的侍衛官,屬服務人員。2/祭酒本來是幹什麼的?其實,“祭酒”最初並非官職,而是一種榮譽。“祭酒”一詞在古代典籍中出現得較早,據《儀禮·鄉射禮》載:

古代的“祭酒”是什麼官,首長祭祀還釀酒?都不是!

1/引語:太子與洗馬

古代的官職名稱有些很奇怪,現代人一身不易理解,如果靠望文生義的話,往往會鬧笑話。比如前些天,老黃給大家介紹的“洗馬”(讀音為xiǎn mǎ),就是古代官名,亦稱“太子洗馬”。

“洗馬”作為官職,最初為秦時所設,到漢朝時,“洗馬”也寫作“先馬”。“洗馬”也好,“先馬”也罷,都是秦漢時為太子的侍從官,其職責是太子出行時,充任前導(在前面引路),故名先馬(洗馬)。

這就是說,最初的“洗馬”,就是太子出行時,騎馬在前開路的侍衛官,屬服務人員。只是,隨著時代的發展,“洗馬”一職的職責又慢慢發生了改變,由當初的體力勞動者一變而為腦力勞動者——即由侍從武弁變為掌管公文信劄及書籍的文官。比如,唐代的“洗馬”就是主掌東宮經史子集四庫圖書的刊緝貯藏的文職官員,職級為從五品下。

2/祭酒本來是幹什麼的?

另外,翻閱古典籍時,還常會碰到另一個讓人燒腦的官職——“祭酒”。那麼,古代的“祭酒”是個什麼官呢?

其實,“祭酒”最初並非官職,而是一種榮譽。“祭酒”一詞在古代典籍中出現得較早,據《儀禮·鄉射禮》載:

“獲者南面坐,左執爵,祭脯醢。執爵興,取肺坐祭,遂祭酒。”

這裡的“祭酒”,是指在舉辦重大宴會時,推薦賓客中年長比特尊者一人舉酒祭神,主祭的長者立主比特,面南酹酒祭神開席者,是為“祭酒”。後亦以泛稱年長或比特尊者。

“祭酒”成為官職名稱,是漢魏以後的事了,由於所從事的職業不同,“祭酒”也分多種。

比如,漢代的博士祭酒。古代的博士不是學位,而是官名,職責為掌管書籍文典、通曉史事。漢代的博士祭酒為學官名,西漢稱僕射,東漢時才改為博士祭酒。《漢書》明確表明,博士祭酒為博士之長,即首席博士。

再如“師友祭酒”。“師友祭酒”系新莽時始置,為太子官屬。《漢書·王莽傳中》:“為太子置師、友各四人,秩以大夫……又置師友祭酒及侍中、諫議、六經祭酒各一人。”從這裡可以看出,太子師友、諫議大夫、六經學官,均非一人,而各設祭酒一人,為首席,首長之意。

另外,曹魏時亦曾設大學博士祭酒,以十九名博士中才智威重者充任。由此可見,所謂“祭酒”,就是同類人才(官職)中的位居首席的最優秀者,這有點類似於現代的“首席執行官”。

3/曹操手下的兩大祭酒

魏蜀吳三國的老大中,曹操在招攬人才上是最不遺餘力的,所以,一大幫文人佳士,都聚攏到曹氏父子身邊,從而形成了著名的“建安文人集團”。建安作家用自己的筆直抒胸襟,抒發渴望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掀起了我國詩歌史上文人創作的第一個高潮。這就是史上所稱的“建安文學”,亦即建安風骨。

曹操不僅僅是籠絡文人,還為特殊人才大開綠燈,比如,他的手下就曾有兩位著名的祭酒,一為邴原,一為郭嘉。

曹操為司空時,曾設定東閣祭酒與西閣祭酒,都是司空府上的屬官,漢末名士邴原就曾任曹操的第一任東閣祭酒。說起這個邴原,其名氣在普通讀者心中並沒有郭嘉大,但是,在三國時期,卻也是個不可多得的俊傑。

邴原是北海朱虛(今山東臨朐東)人,家貧早孤,熱愛學習。他家隔壁有學堂,邴原經過學堂旁就哭泣。

老師問他說:“小孩子悲傷什麼?”

邴原說:“孤兒容易傷心,窮人容易感懷。那些學習的人,必定都是父兄都有的人,一是羡慕他們沒有成為孤兒,二是羡慕他們能够學習,心裡悲傷,囙此流淚。”

老師也為邴原的話哀傷,說:“想讀書,可以啊!”

邴原回答說:“沒有學費。”

老師說:“孩子如果有讀書的志向,我白教你,不要學費。”

於是邴原就入了學。一個冬天的時間,便將《孝經》與《論語》背誦下來。

原十一而喪父,家貧,早孤。鄰有書舍,原過其旁而泣。師問曰:“童子何悲?”原曰:“孤者易傷,貧者易感。夫書者,必皆具有父兄者,一則羨其不孤,二則羨其得學,心中惻然而為涕零也。”師亦哀原之言而為之泣曰:“欲書可耳!”答曰:“無錢資。”師曰:“童子苟有志,我徒相教,不求資也。”於是遂就書。一冬之間,誦孝經、論語(《三國志·魏志·邴原傳》)。

其後,邴原終成一代名士,受到北海相孔融舉薦。所以,曹操為司空時,選任邴原為東閣祭酒。

建安十五年(210年),邴原擔任丞相征事,後又代凉茂為五官將長史,閉門自守,非公事不出。隨曹操征吳,於途中去世。曹操評估說:“邴原名高德大,清規邈世,魁然而峙。”

曹操麾下另一個著名的“祭酒”就是郭嘉,與邴原不同,郭嘉的職位是“軍師祭酒”,意為首席軍師。

郭嘉,字奉孝,出身潁川郭氏,原為袁紹部下,後轉投曹操。史書上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曹操稱讚他見識過人,是自己的“奇佐”。所以,郭嘉一出現,就讓曹操眼睛一亮,喜上心頭,即招為“軍師祭酒”

太祖曰,“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嘉出,亦喜曰,“真吾主也。”錶為司空軍師祭酒(《三國志·郭嘉傳》)。

郭嘉投奔曹操後,果然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立下了功勳。比如,曹操討張繡新敗,遭到袁紹寫信羞辱。曹操雖然想給予回擊,但又擔心自己不具備與袁紹抗衡的實力,此時,郭嘉站了出來,向曹操提出了著名的“十勝十敗”論。

為了增强曹操的必勝信心,郭嘉陵一連舉出十條理由,以證明“公有十勝,紹有十敗。”郭嘉的分析很具說服力,不但振作了曹軍將士的鬥志,更助曹操擬定了遠期和近期的作戰目標。

嘉竊料之,紹有十敗,公有十勝,紹雖兵强,無能為也。紹繁禮多儀,公體任自然,此道勝一也。紹以逆動,公奉順以率天下,此義勝二也。漢末政失於寬,紹以寬濟寬,故不懾,公糾之以猛,而上下知制,此治勝三也。紹外寬內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親戚子弟,公外易簡而內機明,用人無疑,唯才所宜,不間遠近,此度勝四也。紹多謀少决,失在後事,公策得輒行,應變無窮,此謀勝五也。紹因累世之資,高議揖讓以收名譽,士之好言飾外者多歸之,公以至心待人,推誠而行,不為虛美,以儉率下,與有功者無所吝,士之忠正遠見而有實者皆願為用,此德勝六也。紹見人饑寒,恤念之形於顏色,其所不見,慮或不及也,所謂婦人之仁耳,公於現時小事,時有所忽,至於大事,與四海接,恩之所加,皆過其望,雖所不見,慮之所周,無不濟也,此仁勝七也。紹大臣爭權,讒言惑亂,公禦下以道,浸潤不行,此明勝八也。紹是非不可知,公所是進之以禮,所不是正之以法,此文勝九也。紹好為虛勢,不知兵要,公以少克眾,用兵如神,軍人恃之,敵人畏之,此武勝十也。公有此十勝,於以敗紹無難矣。(《三國志·魏書·郭嘉傳》)

郭嘉的“十勝十敗”之謀,就連一代偉人也發出了由衷的讚歎:“郭嘉是歷史上一比特傑出的智謀之士,他的十勝論幾乎涉及了中國兵法思想的各個方面,切中要害,言簡意賅,博大精深,古今罕成。”

果然,在建安五年(200年)的官渡之戰時,曹操一舉擊敗袁紹。由此,郭嘉正式確立了自己在曹操軍事智慧團中的覈心地位。建安九年(204年),郭嘉被封為洧陽亭侯。

在曹操諸多謀士中,唯獨郭嘉最瞭解曹操,並且兩人關係親密,猶如朋友一般。據載,二人行則同車,坐則同席。在嚴格治軍的曹營帳裏,郭嘉有很多不拘常理的行為,但在偏愛他的曹操眼裡,“此乃非常之人,不宜以常理拘之”。

在長年征戰生涯中,曹操總是把郭嘉帶在自己身邊,以便隨時切磋,見機行事。每逢軍國大事,郭嘉的計策從無失算。曹操更是對年輕的郭嘉寄予了無限的希望,打算在平定天下後,把身後的治國大事托付給郭嘉。

然而,天不假年,郭嘉在隨曹操遠征烏丸時病逝,年僅38歲。郭嘉陵因病早逝後,曹操囙此痛心不已,發著名三歎:“哀哉奉孝!惜哉奉孝!痛哉奉孝!”

4/源遠流長的國子祭酒

讀者們最為熟悉的“祭酒”,就是學官“國子祭酒”(“國子監祭酒”)了。“祭酒”正式成為學官,是始於晋武帝咸寧四年(278年)。亦有人說,戰國時荀子就曾三任稷下學宮的祭酒(祭酒相當於大學校長),只是,那是個臨時稱謂,其後並不是常設官職。

晋武帝時,始立國子學,與太學並立,國子祭酒統一掌領國子學、太學,是為國子學或國子監的首長官,以後歷代多沿用。國子監是中國古代國立最高學府和官府名,傳授儒家思想,其中最重要的禮儀就是祭祀,所以國子監的首長被命名為祭酒。北齊時國子學改名國子寺,隋煬帝時改國子寺為國子監,所以國子祭酒後來又稱為國子監祭酒。

明朝以前,國子祭酒或者國子監祭酒,地位等同於國立大學校長或首長全國教育的行政主官。國子祭酒自晋武帝咸寧四年(278年)起設,到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國子監改設為學部,改“國子祭酒”為“學部尚書”,前後共延續了1628年的“國子祭酒”一職,才正式退出歷史舞臺。

(圖片來自網絡)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