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獨特IP賦能鄉村振興

海南 73℃ 0
摘要:11年,海南昌江黎族自治縣王下鄉的森林覆蓋率從55%增至98%。解讀王下鄉走紅的密碼,民族文化是不可忽略的主題詞。鮮明的黎族文化元素,是王下鄉醒目的標籤。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當然,文化的繼承和發揚有其規律性,一成不變並非唯一的正確選項。沒有本土文化的繁榮,就沒有真正的鄉村振興。

韓慧

11年,海南昌江黎族自治縣王下鄉的森林覆蓋率從55%增至98%。數位見證了王下鄉人在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現實路徑上踏出的堅定步伐。山變綠了,村子美了,動聽的歌兒唱起來了,遠方的客人紛至遝來,王下鄉從一窮二白的偏遠山村,蝶變為海南人氣最旺的鄉村旅遊目的地之一。王下鄉人品嘗到了保護生態環境的甜頭,也握緊了鄉村遊這把打開幸福之門的金鑰匙。

解讀王下鄉走紅的密碼,民族文化是不可忽略的主題詞。近些年來,我省鄉村遊發展勢頭良好,備受遊客青睞。比如三亞西島漁村遊、文昌好聖村航太主題鄉村遊、瓊海博鼇“美麗鄉村會客廳”遊,都曾是節假日裏刷屏朋友圈的網紅打卡地,都有其共性的一面,即鮮明的文化特徵。如今,王下鄉成為海南鄉村遊又一範本,再次佐證了本土文化之於鄉村遊的重要意義。

鮮明的黎族文化元素,是王下鄉醒目的標籤。在王下鄉“黎花裡”文旅小鎮,從吃的黎族農家飯,住的黎族風情客棧,到娛的黎族歌舞表演、農事耕作,購的文創產品,無不充滿民族文化特色,給予遊客全方位浸入式旅遊體驗。特別是由專業人士設計開發的“黎花裡”IP文創單品,將文化融入產品,隨遊客走出大山,走進更多人的視野,成為傳播黎族文化的載體和橋樑。民族風情為王下鄉鄉村遊打上烙印,令其具備較高品牌辨識度,有助於擺脫“千村一面”的“怪圈”,跳出同質化發展窠臼,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提升市場競爭力。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鄉村遊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而文化是鄉村遊的靈魂。在本土文化賦能鄉村振興,激發鄉村遊活力的同時,也應看到,鄉村遊同樣反哺、滋養著本土文化。一方面,鄉村遊為地方文化的傳播提供了舞臺。紛至遝來的遊客既是鄉村遊的消費者,也是當地文化的體驗者、傳播者。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通過遊客的口耳相傳,走向更廣闊的空間,實現更廣泛的流傳。另一方面,鄉村遊為本土文化的傳承提供經濟支撐。一些地方文化之所以陷入後繼無人的尷尬和焦慮之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經濟的掣肘。如果文化無人“埋單”,失去經濟供養,難免淪為束之高閣的瑰寶,落滿灰塵、日漸式微。

當然,文化的繼承和發揚有其規律性,一成不變並非唯一的正確選項。當一個地方的文化經由旅遊走向市場,必然會面對外來文化的衝擊。削减外來文化對本土文化的不利影響,需要當地有關部門提前考量,進行富有前瞻性和系統性的引導,揚長避短、去粗取精,讓文化傳承與經濟發展交相輝映、並駕齊驅,共同成為守護美好家園的雙翼。

沒有本土文化的繁榮,就沒有真正的鄉村振興。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實踐與探索中,如何守護文化之魂,讓美麗鄉村延續美好鄉愁,真正成為遊客的心靈棲息地,是一個值得不停追問的課題。

标签: 打造 振興 獨特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