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成林
常言道,服務為民當“急羣衆所急”,可萬寧部分瓜果菜補貼款的發放,卻是不急不忙、慢慢悠悠。名單公示一年多,補貼款仍舊不見蹤影。本該便民利民的好政策,在散漫拖遝中懸了空,引得羣衆頗有怨言。雖然相關方錶了態,儘快處理,但由此損害的政府公信力恐怕一時難以修復。
補貼款何以遲遲不發?根據報導可見,癥結出在資料的稽核上。那麼問題來了,面對同樣的資料,為何省農業農村廳認為符合條件,而萬寧市農業農村局卻認為資料不全?說法相互打架。更匪夷所思的是,同一採購商,同樣的申報流程、申報材料,為何有些可以領取,有些不能?再者說,即便補貼款不發放,總得及時回饋、詳細說明吧,可現實是,等媒體報導了,相關方還在“隔空對話”,堵點究竟在哪,依然不清不楚。而今,各方關注下,問題總算提上了日程,可依然讓人不解的是,究竟是怎樣的一套程式,要走到年底前才能將補貼發放完畢?這恐怕也要向公眾交代明白。
可見,問題不在申報材料上,而在責任虛置、作風散漫上。抓工作,不能只是將政策出臺了之,關鍵要看實施的效果。同樣,補貼款也不能一撥了事,還要及時追跡問效,察看是否落到實處。可是,在該案例中,相關方沒有“回頭看”,政策落實的“梗阻”無人去管,只是等到媒體曝光了,才著急想辦法、去解决。解决問題,靠輿論推著走,沒有“查堵破難”的主動意識,試問,如此作風如何能把政策落實落細、落到羣衆心坎上。
更進一步看,政策落實多具系統性,往往牽涉多個環節、多個部門,需要彼此協同配合。在“查堵破難”工作中,省委也明確強調,堅決破除“各自為政”現象。可是,在補貼款發放上,羣衆卻感受不到相關方的協同攻堅,看到的更多是“各說各話”。責任在“你來我往”中懸了空。抓落實,是各行其是,是還主動溝通,反映的正是作風的虛與實。
政策落實,慢不得、拖不得。承諾的不兌現,好政策不落實,傷的不僅是民心,更是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就該案例來看,解决起來並不難,難的是如何以此為戒,分清責任,堵住漏洞,嚴實作風,嚴防類似現象再次發生,確保每一項政策都能落實落細。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