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疆傳來好消息,和田-若羌鐵路,還剩55公里即將完成接軌,世界第二的大沙漠,將被中國的“基建狂魔”用鐵路圍起來,也就是說,環塔里木鐵路網的建成已指日可待。此時,不由想起毛澤東主席在68年前,對鐵道兵王震司令員說的那句話:我們要把鐵路修到新疆去,要把塔里木周圍都修上鐵路。今天,這個世紀宏願即將實現。說起西部鐵路,要從一場戰役說起。
一
永遠的8·26
1949年秋的蘭州戰役,是解放大西北的關鍵一戰。其重要之處在於,當時在大西北最有戰鬥力的國民黨軍隊是青海馬家軍,由於所處地域和歷史的原因,青馬不僅是軍事意義上的頑敵,更扼控著一野進軍新疆和西藏的咽喉要地,蘭州戰役有三個特點:
第一.第一野戰軍是在扶郿戰役結束後後,部隊未做休整就
發起了隴東追擊戰,從關中平原一直追到蘭州城下,立即開始了攻城戰鬥。馬家父子據守蘭州打陣地戰,是一野求之不得的,因為青馬的騎兵在野外很難對付。
第二,蘭州背靠黃河天險,只能從三面强攻,而無法四面包圍,這是解放戰爭都市攻堅戰裏不多的特例。地理環境决定了,一野部隊攻擊青馬這樣工事堅固、作戰兇悍的頑敵,必然要付出很大犧牲。
第三,攻蘭部隊的所有補給,要靠陝北和關中的百姓,千里迢迢用最原始的運輸工具前送。打到蘭州後,一野補給線由於道路崎嶇,關山隔阻,部隊是在後勤保障極為困難的狀態下發起戰鬥的,蘭州東起馬架山西到狗娃山,一野五個軍一線突擊連隊的口糧,是從陣地下挖出來的生洋芋,僅四軍戰後就給當地百姓賠了3000多銀元。急進急打,正是因為後勤困難。三年解放戰爭,西北解放區為一野出過戰勤的羣衆,高達670萬人。
土八路確實土,蘭州攻克後,一向生活簡樸的彭總,也要帶屬下高級指揮員吃頓好的,身為師長的劉懋功,平生才第一次吃館子。
蘭州戰役打的如此艱難,擺在新中國面前的,不僅是軍事上的後勤補給難題,更是國土統一與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必須高度重視的問題:必須發展現代交通。
2
駱駝和大車的時代,該結束了
《西遊記》膾炙人口,唐僧師徒有九九八十一難,反映西行的極度艱難。近現代以來,從河西走廊進入新疆,主要依靠駝運和騾馬大車。蘭州戰役結束後,飽受後勤困擾的一野部隊,又要擔負進軍青海、寧夏、新疆的任務。當時華北18、19兵團轉隸一野建制後,總兵力達34萬,進入甘肅的有三個兵團近30萬人。蘭州打下來後,1軍進軍青海,2、6軍進軍新疆,3、4軍在河西走廊和甘南建政剿匪,7軍駐防要地天水。
19兵團三個軍,則北上解放寧夏,於年底移駐陝西的隴海鐵路沿線。某日,彭德懷司令員突然召見19兵團64軍軍長曾思玉,對他說:你們要承擔起打通隴海盲腸的任務,為西北人民造福。
隴海盲腸,指的是寶天鐵路。
民國時期,唯一修築到西北的鐵路是隴海線西段,鐵路只通到陝西寶雞,而寶雞至甘肅天水雖然完成鋪軌,但因設計標準低,施工質量差,每年只有不定期的幾個月能通車,被稱為“隴海盲腸”。要把鐵路延展到大西北,這是個關鍵的“卡脖子”地段。
64軍解放寧夏的征塵未洗,全軍就開赴連簡易住房都沒有一間的渭河河谷,會同19兵團63軍、65軍及陝西軍區一部共七萬官兵,開始了寶天路修復大會戰,指戰員懸垂打炮眼,艱難挖土方,付出了65名戰士的犧牲和大量傷殘,完成了最艱難的路段施工和大部分土方工作量,當64軍揮手告別寶天路時,西北軍政領導手書碑刻“永志不忘”以志紀念。1950年年底,19兵團東調,在打通隴海盲腸之後,他們上了朝鮮戰場。
3
一定要在8·26之前鋪軌到蘭州,給新中國慶生
整治隴海盲腸的同時,天水到蘭州的天蘭鐵路同時開工。
按照建國後的通車順序,四川的成渝鐵路是第一條新建鐵路,第二條就是天蘭線,是當年周恩來總理親自部署、親自稽核的重點專案。天蘭線六跨渭河,穿越隴中的深溝險壑,修築難度相當大。
鐵路修建過程中,西北抽調骨幹力量,成立了以一野2兵團政委王世泰為局長的西北鐵路幹線工程局,作為修建天蘭路的領導機构和施工主力。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還體現在,當時不僅有經驗豐富的蘇聯專家和工程師,還有從東北調來的上千名日籍鐵路科技人員,這些老一代日本技工歸國後。始終把天水視為第二故鄉。
建國後,大規模搶修、新建鐵路主要靠部隊,突擊天蘭路,一野7軍和4軍又奮戰在第一線。
參與築路的7軍19師,就是後來著名的鐵道兵5師,修完天蘭線改編為鐵道工程師參加抗美援朝,1953年從朝鮮歸國後,鐵兵5師修黎湛,建鷹廈,築貴昆、戰成昆,援建攀枝花,可謂萬裏轉戰,功勳卓著。
很少為人提起的是,1962年對印自衛反擊戰,東段戰場最大的達旺-德讓宗-邦迪拉戰役,我軍為在總攻發起時形成對印軍的火力優勢,修建了一條從縱深到前沿的70多公里急造軍路。鐵道兵5師從正在修築中尼公路的24團抽出兩個營,與友鄰的工兵分隊和數千翻身農奴拼力苦幹,只用了兩個星期,就讓我方的122毫米榴彈炮拉上了藏南的險峻山地,予印軍以壓倒式的炮火打擊。而在戰前,印軍的參謀軍官和工程師還一致認為,要在喜馬拉雅山修好這條路,最少要兩個月。
上世紀70年代,鐵兵5師又奔赴新疆,建成具有重要戰畧價值的南疆鐵路。
4軍部隊更是一手拿槍,一手拿鎬,在參加建築天蘭路的同時,所部11師還在甘南剿匪平叛,11師是蘭州戰役中打的最慘烈的部隊,砸開了蘭州鎖鑰沈家嶺陣地。也是建國後承擔作戰任務時間最長的的部隊。
兵工築路,在民國時代不乏先例,閻錫山曾用晉軍修築同蒲鐵路,河西馬步青所部也曾修護蘭新公路,但論及質量和規模,特別是鬥志,跟革命军不可同日而語。
王世泰上任後,做出過一項重要的决定,是國民政府工程部門明知有鬼,但就是解决不了的難題。即通令私營包工頭全部退出,凡侵吞、貪墨工程費用的一律嚴懲。修建鐵路,西幹局緊緊依靠廣大的工人、部隊官兵和築路民工,加强組織領導,切實保障工人的利益,絕不拖欠築路工人的薪水,在國有鐵路的基建和運營管理上,這些當年的成功經驗是不能丟掉的。
1952年8月,離蘭州解放紀念日還差三天,天蘭鐵路鋪軌到了蘭州,並在當年的國慶日舉行了盛大的通車典禮。天蘭路通車是舉國歡騰的大事,全國東西向最重要的鐵路幹線隴海鐵路,到此才算全線貫通。毛主席非常欣慰,寫出了上圖中的那串大字。
4
兵貴神速,有馬更要有鐵路
鐵路繼續向西延展,從1953年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蘭州由解放前的一個純消費都市,迅速變成西部的工業化中心。以蘭新鐵路為骨幹,包蘭、蘭青鐵路相繼建成,蘭州更成為西北地方的鐵路交通樞紐,都市人口由建國初期的20多萬,激增至140多萬。這裡邊,有大量內遷、援建企業的職工,更有大批的支邊青年,他們來自五湖四海,迅速推動了西北和其他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鐵路的巨大經濟帶動作用是前所未有的。
河西走廊上,西漢時期設立的河西四郡武威、張掖、酒泉、敦煌(鐵路在柳園),全是蘭新線的重要車站。玉門油礦出產的原油,終於可以大批量利用鐵路輸送到東部煉廠,為貧油年代的經濟建設竭盡菲薄之力。且汽笛鳴響之處,鎳都、銅城、衛星城拔地而起,又反哺了鐵路客貨運運量的增長。蘭新鐵路的延展,讓甘、寧、青、新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
鐵路在軍事及國防上的作用更是今非昔比。
1953年,馬步芳的叔父馬良,接受臺灣空投的軍火和電臺人員,在甘青川一帶聚眾叛亂,號稱“陸上臺灣”。甘青川交界地區草原廣袤,山高水寒,而且沒有公路。為了剿滅這股叛匪,當時緊急調動遠在山西的騎兵第一師開赴西北。騎兵師五千人馬從大同登上火車,由正太線(現石太線)轉平漢線再轉隴海線,抵達甘肅隴西車站後,下車上馬,以急行軍速度弛至黃河彎曲部,打了馬良股匪一個措手不及,殲滅其主力後轉入山地搜剿,馬良被活捉,所部被剿滅。成為騎兵利用鐵路快速輸送兵力,在特殊地形上發揮騎兵機動力作戰的典型戰例。
1962年,新疆發生了轟動一時的伊塔事件,數萬邊民在蘇方引誘下越境外逃,為了迅速控制邊防,正在甘南擔負剿匪和生產任務的騎兵第一師,奉命緊急進疆。騎兵師迅速抵達了邊境,及時制止了事態的擴大。甘南距新疆邊境兩千多公里,為什麼能這樣快趕到?
因為恰好在這一年,蘭新鐵路修到了鹽湖,距烏魯木齊僅有幾十公里。騎兵師從蘭州登車,到達鐵路終點後,改以乘馬行軍和摩托化開進相結合,迅速佈防在中蘇邊境一線。
若真是騎馬進疆,時間不允許。1949年王震兵團進疆,除了汽運和空運的部隊,各師都組織了騾馬大隊,從酒泉一路跋涉,要用兩個多月的時間才能走到烏魯木齊,走到南疆則時間更長。再往前三年,青海馬家騎5軍進疆,從西寧出發,用了三個月才到達迪化(烏魯木齊),雖然有馬步芳故意拖延,以待蔣介石撥付軍費的原因,但騎兵的行軍速度大致如此。
當時調騎兵師進疆,是因為在中蘇友好時期,從國防實際需要和經濟上考慮,駐疆部隊早已大批轉為生產建設兵團,北疆長期沒有野戰部隊。突發情况之下,在山麓草原地帶具有機動力優勢的騎兵,必然成為進疆平息事變的首選,而遠距離兵力輸送,憑藉的就是蘭新鐵路。
(環塔里木鐵路網即將完工)
光陰荏苒,半個多世紀的歲月裏,蘭新鐵路經過電氣化改造、複綫建設和多次大提速,特別是蘭新高鐵的貫通,新疆鐵路的運能運力已經實現了質的飛躍。今年,經亞歐第二陸橋出境的中歐班列已經跨過萬列大關,而環塔里木鐵路網的貫通,對南疆經濟的作用自不用說,看看地圖,國防上的意義太大了。
68年後,為西部鐵路奉獻了青春和汗水的幾代建設者,終於可以告慰老人家:主席,今天的西部鐵路,已經如您所願。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