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西部菌
高校作為人才培育和科研學術的重要基地,對一座城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高校數量,高等教育水准,直接影響著都市的綜合實力。
日前,官方印發《關於“十四五”時期高等學校設置工作的意見》,要求從嚴控制高校异地辦學。不鼓勵、不支持高校跨省開展异地辦學,原則上不審批設立跨省异地校區。
眾所周知,國內的高等教育版圖,在經過1950年前後的大調整之後,基本就定型了。但近幾十年來的經濟發展,經過了很大程度的洗牌,發展格局早已不同往日。
比如,深圳這樣的新興都市,城市建設的歷史才短短四十年左右,所以在高等教育上存在著嚴重的短板。
但一所頂級高校的孵化和培育,往往需要很長時間,像那些985高校,動輒百年歷史。所以為了彌補高校缺失的短板,為都市發展提供人才,這些都市就採取聯合辦學的管道,攜手頂級高校,在本地設立研究院或分校區,將高校資源移植過來。
這套异地辦學模式,為經濟發展迅速但高等教育水准欠缺的都市,提供了一條捷徑。有研究顯示,截至2020年4月底,“雙一流”建設高校异地辦學中,西部流向東部20個、東北流向東部13個、中部流向東部15個。
然而,也帶了來了一些問題:一些高校的分校區,反而實力强過本部校區。比如,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校區的錄取分數線已經超過本部校區。中東部發達都市,對西部優質高校資源的虹吸,加劇了高校資源分佈不均衡的局面。
囙此,在此之前,官方就曾明確表態,原則上不支持、不鼓勵跨都市、跨省建設新校區。這次再次明確重申,相當於堵住了很多都市通過异地辦學快速提升高校實力的路。
那麼,哪些都市將受到重要影響呢?
我們可以看下現時頂級高校的分佈。資料顯示,“雙一流”高校總數排在前十位的都市,分別是北京(34)、上海(14)、南京(12)、西安(8)、成都(7)、武漢(7)、天津(6)、廣州(5)、長沙(4)、合肥(3)。
而2020年GDP排在前十的都市,分別為上海、北京、深圳、廣州、重慶、蘇州、成都、杭州、武漢、南京。
可以發現,近些年來在推動异地聯合辦學上,力度較大的,正是深圳、重慶、蘇州、杭州等頂級高校數量不多的經濟强市。
深圳自不用說。再以重慶為例,重慶之前就發文明確提到,要累計引進100所高校、科研院所落戶,前不久,還攜手中國農業大學、南京大學、華中師範大學、西南交通大學等多所知名的高校,開展各種合作。
所以,對异地辦學的限制,將給它們的高校建設造成不小的影響。未來,要提升高等教育的
整體實力,恐怕還得自力更生,加大資金投入,加强人才優待,穩紮穩打地將高校水准慢慢提升起來。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