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古代蒙古將軍,卻為何將家族墓葬放在西安市區?

内蒙古 142℃ 0
摘要:出土墓誌顯示,這組墓葬屬於蒙元時期劉黑馬家族。劉黑馬,本名劉嶷,字孟方,元憲宗孛兒只斤·蒙哥賜名也可禿立,祖籍濟南曆城,生於宣德威寧,大蒙古國將領。在他14歲的時候,劉柏林投降成吉思汗,並為之驅馳征戰。劉黑馬家族墓葬真實地反應了蒙元時期漢軍世候的社會生活、等級制度,以及喪葬文化與器具組合。也是蒙古對古代中國入侵的一個歷史見證,具有極為重要的歷史意義。

出土墓誌顯示,這組墓葬屬於蒙元時期劉黑馬家族。劉黑馬,本名劉嶷,字孟方,元憲宗孛兒只斤·蒙哥(元太祖成吉思汗之孫)賜名也可禿立,祖籍濟南曆城,生於宣德威寧(今內蒙古興和縣),大蒙古國將領。

劉黑馬其實應該是漢族,他的祖父叫劉柏林,本是濟南曆城人。在他14歲的時候,劉柏林投降成吉思汗,並為之驅馳征戰。而劉黑馬在20歲左右就隨祖父出征,驍勇善戰,經歷大大小小沙場數百戰。

蒙太祖十六年(1221年),劉黑馬襲祖父職(父親劉時,未仕)。

太祖二十年(1225年),劉黑馬隨軍平定武仙叛亂,同年大敗金軍,斬金將忽察虎。蒙拖雷(監國)元年(1228年),獲賜虎符,被授山西兩路、太原、平陽等路萬戶,與重喜、史天澤並為三萬戶,且居其首。

蒙太宗四年(1232年),在三峰山之戰中大敗金將完顏合達,太宗窩闊台賞其功,賜西錦、良馬、貂皮衣等,又增設七萬戶,仍以黑馬為首,重喜、史天澤、嚴實等次之。

蒙太宗五年(1233年),劉黑馬攻破金朝南京(今河南開封)。太宗六年(1234年),滅金。

蒙太宗七年(1235年),蒙宋戰爭全面爆發,劉黑馬隨同元帥答海紺蔔攻打四川。

蒙憲宗三年(1253年),憲宗蒙哥命劉黑馬鎮守與宋接境之商州,此後宋軍便不敢再犯。憲宗七年(1257年),劉黑馬被賜名也可禿立。

蒙中統元年(1260年),接受宋將劉整投降。中統二年(1261年)12月因過於勞累,卒於成都路軍民經略使任上,享年63歲,後被元朝贈太傅,追封秦國公,諡忠惠。

劉元振為劉黑馬長子,中統二年,於釣魚山接降南宋名將劉整。在劉黑馬死後,襲封為成都經略使,後授為懷遠大將軍、行軍副萬戶。其夫人郝柔為太原五路萬戶郝和尚拔都之妹。

劉黑馬墓為長斜坡墓道前後雙室土洞墓,由狹長的斜坡墓道、一個天井、青石板及磚砌兩重封門、甬道和前後墓室、六個壁龕等部分組成,在天井北部有早期盜洞。其墓誌為元代儒學大家駱天驤撰文並書丹,據志文記載,劉黑馬葬於1262年。

其墓中出土男侍俑為泥質手塑低溫陶俑,陶色灰褐,質地酥軟。陶俑造型有明顯的契丹人髮式特徵,與其墓誌中所記載“本耶律道光之後,金朝改耶律為移刺,又改移刺為劉姓”甚為貼合。

更為有意思的是,劉黑馬的墓誌並非原石,而是取用了唐人的墓誌石為石材改制而成。志蓋上的六字已經被鑿毀,至於被毀原因,不可得而知。

劉元振及夫人郝柔合葬墓是長斜坡窄臺階前後室土洞墓,平面呈不規則的鏟形,坐北朝南,由墓道、過洞、天井、封門、甬道及前後墓室、壁龕組成,墓葬天井北側有橢圓形早期盜洞一處,打破封門上角直通墓室內。封門為磚砌,在門外又有青石質墓誌一方,志主為劉元振。前室中部偏南放置墓誌一盒,志主為夫人郝柔。

後室棺床上並置兩個木棺,頭北足南,棺板已殘朽,棺底有水銀痕迹。兩棺皆被盜擾,棺蓋置於棺旁,人骨已朽化。

劉元振夫妻合葬墓共出土各類隨葬品149件(組),主要是一批類型豐富、組合完整、製作精細的陶俑。

12座墓葬形制較為統一,均為埋藏較深的土洞墓,多數墓葬以狹長的斜坡帶有窄臺階的墓道、用以下棺的大型天井、設有壁龕的墓室組成。封門採用磚砌或土坯,有的還在封門外豎有石板或墓誌。

元朝(1271~1368)在中國歷史上僅僅存在了98年,共五世十一帝。在二十四史中,則是將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國,到1368年元順帝逃離大都(今北京)都一併歸入了元朝的範疇。實際上,忽必烈定都大都,1271年才將國號改為大元。元朝退出中原後,北元政權一直持續到1402年,之後去除國號,被明朝稱為韃靼。

從歷史的角度看,元朝是古代中國被外族入侵的一部血淚史。而南宋滅亡的直接原因,也是因為漠北北遊牧民族(蒙古)對宋朝農業生產關係的毀滅性打擊。

劉黑馬家族墓葬真實地反應了蒙元時期漢軍世候的社會生活、等級制度,以及喪葬文化與器具組合。也是蒙古對古代中國入侵的一個歷史見證,具有極為重要的歷史意義。忘了說一句,劉黑馬家族在那個年代是不是應該被漢人叫做漢女幹了?#歷史#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