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清末到民國時期,西北有一支以强大的地方武裝,其首領都是甘肅河州回族馬姓,所以稱“馬家軍”。
到了民國後期,以馬鴻賓、馬鴻逵、馬步芳三個集團最具實力。不過馬鴻賓和馬鴻逵屬於寧夏馬家軍,而馬步芳則是青海馬家軍。
縱觀西北馬家軍的歷史,他們先後投靠清政府、北洋軍閥以及蔣介石,利用地理優勢稱霸西北數十年。
馬鴻賓出生於1884年,他是馬福祿的兒子,馬福祥的侄子。馬福祿和弟弟馬福祥曾經在庚子國難中跟隨董福祥參與抗擊八國聯軍,起初也曾打得侵略者狼狽不堪,但在絕對實力面前可以說是毫無抵抗力的,最終馬福祿戰死沙場。馬福祥統率餘部,護送慈禧西逃,獲得了慈禧的重視,還曾擔任宮廷警衛,後來又回到了西北。
可以說馬鴻賓的父親和叔叔為馬家後來的榮華富貴奠定了基礎。
很早的時候,馬福祥就將這馬鴻賓個侄子帶在身邊。使得他自幼過著軍旅生活,各方面受到了嚴格的訓練。
馬鴻賓也是依靠著他的叔叔一步步做大,後來就成為了馮玉祥的部下。後來他又投靠在了蔣介石的麾下,被任命為甘肅省主席。
抗日戰爭期間,馬鴻賓曾擔任過國民黨第八十一軍軍長、綏西防守司令官等職務。能够率領部隊積極參加抗戰。要說起來他與日本人也是有著不共戴天之仇。
抗戰勝利後,蔣介石準備發動內戰,極力拉攏馬家軍,先後任命馬鴻逵、馬鴻賓為西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長官為張治中)。其部下多次奉命進犯陝甘寧解放區,屢遭人民解放軍打擊。
1949年5月人民解放軍解放西安後迅速西進,並在8月26日成功解放了蘭州。而在解放了蘭州後,楊得志第19兵團繼續兵分三路向寧夏進軍。在採取武力的同時,也希望能夠爭取通過政治手段解决,還接連派出有聲望的民主人士和寧馬舊部分赴銀川,表達了和平解放寧夏的誠意。
這個時候西北四馬各自盤算著各自的未來,馬鴻逵、馬步芳等人拍拍屁股跑了,馬鴻賓則選擇留了下來,選擇了起義。
解放後,馬鴻賓曾先後擔任過寧夏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兼甘肅省人民政府民族事務委員會主任,西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國防委員會委員和甘肅人民政府副省長等職務。到了1960年,76歲的馬鴻賓因病去世。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