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的一首名作,不加雕鑿,只見精彩,不愧為大手筆

河南 82℃ 0
摘要:韓愈是中唐傑出文學家,他雖然在28歲登進士第,但因為仕途無望,便準備回到洛陽居所。韓愈曾給孟郊寫信,說自己似乎要努力於道德修養,對於貴賤、禍福不再孜孜以求。然而事與願違,韓愈在長安再次碰了一鼻子灰,他心灰意冷,甚至希望帶上妻兒去隱居。下麵分享韓愈的一首名作,不加雕鑿,只見精彩,不愧為大手筆。韓愈的這首詩恬淡閒適、清新安詳,全文沒有刻意雕琢,自見精彩,句法高古,真是大手筆。

韓愈是中唐傑出文學家,他雖然在28歲登進士第,但因為仕途無望,便準備回到洛陽居所。韓愈曾給孟郊寫信,說自己似乎要努力於道德修養,對於貴賤、禍福不再孜孜以求。

可是事實並非如此,到了洛陽沒有多久,他就忍耐不住寂寞,又到長安去謀求調選了。然而事與願違,韓愈在長安再次碰了一鼻子灰,他心灰意冷,甚至希望帶上妻兒去隱居。

後來他還是决定耐心地等待時機,但因為無所事事,每天的活動就是與朋友們交往。他們登山臨水、釣魚泛舟,詩酒風流、忘記煩憂。有一次詩人還和朋友一起去古寺暢遊,並抒寫了恬淡心情。下麵分享韓愈的一首名作,不加雕鑿,只見精彩,不愧為大手筆。

這首詩創作於唐德宗年間,當時作者與朋友一起暢遊洛陽北面的惠林寺,並記錄了自己的行程和感受。這是一首名詩,作者以遊記的寫法,通過描述遊蹤來描寫景物。前16句一句一景,最後4句抒發感慨。

作者沒有講述到達寺院途中的經過,而是先描寫寺外場景。惠林寺在險峻不平的山石堆中,其間只有一條小路可通。大家清晨出門,但由於道路崎嶇、路途遙遠,直到黃昏時分才到達寺院。

詩人在古寺前沒有看到什麼新奇景觀,唯有怕見陽光的蝙蝠,在寺前飛來飛去,卻更顯出氛圍的寧靜。

寺在山上,亂石嶙峋,只有一條小路可通,可見是一個僻靜的所在。寺前什麼也沒有,只有蝙蝠飛來飛去,當然也不是熱鬧的所在。可是環境的靜謐,和詩人內心的煩躁,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接下來筆墨轉到描寫寺內,詩人和朋友們走累了,便坐在堂前階下休息。新雨過後,芭蕉生長茂盛,梔子花也花香四溢,才子不禁心情暢快,一天的疲倦頓時輕鬆了許多。

休息得差不多了,一行人又來到佛堂。寺院裏的大師看到客人來了,就熱情地介紹寺院裏的壁畫,還取火來照,仿佛有點炫耀的味道。大家仔細欣賞壁畫,都讚不絕口,果然是稀有的珍品。

詩人與大師聊了一會,對方殷勤好客,還準備床褥、預備飯食。大家也不会,最主要的是饑渴難耐。飯食雖然粗糙,但由於饑腸轆轆,更因為心情舒暢,他們都狼吞虎嚥,碗底竟然不見一粒剩飯。

吃飽喝足、僧侶們都離開了,大家留宿禪寺,各自休息。詩人獨處一室,雖然很累,卻又輾轉不眠。夜深人靜,連小蟲的鳴叫聲都沒有。

清冷的月光越過了山嶺,從窗縫中瀉進室內,仿佛只有自己與這清冷的月光為伴。其實正反映出作者當時的孤寂心情,和繁鬧的人生相映襯,又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詩人折騰了半天,終於一覺睡到天亮。平明時分,大家告別大師,走出寺門。可是滿山霧氣彌漫,不辨路徑。大家在霧中鑽來鑽去,時而登上高岡,時而又進入深谷,摸索著前進。

不過很快就雲開日出,山紅水碧、爛漫雜陳,不時地還可看見古松奇櫪、高大無比。他們繼續前行,忽然一條小溪橫亙現時,卻截斷了去路。

大家正情緒高漲,絲毫也不覺得畏懼,更不怕寒冷,紛紛脫下鞋沫,踏著水中的石塊,趟過小溪。但聽水流和風兒吹著衣衫,發出潺潺的聲響。

最後四句抒發此行感受,從入寺到出寺,詩人的所見、所聞和所感是何等的愜意!比起紛擾的人生、你爭我奪的宦途,真是天壤之別。

難怪詩人禁不住要大發感慨:人生如此自可樂,豈必局束為人鞿(jī,馬籠頭)。我們幾個人真想在此安享晚年,再不想家。

韓愈的這首詩恬淡閒適、清新安詳,全文沒有刻意雕琢,自見精彩,句法高古,真是大手筆。詩人夾敘夾議,一句一景,宛如畫卷。

一方面是繁雜紛擾,一方面是恬淡安然,兩相比較,何去何從?不如終生與僧侶為伍!韓愈這次出遊,不論是垂釣,還是借宿,得出的結論就是一個:遁跡空門,或隱居箕穎。艱險的宦途生活,大有使韓愈心灰意冷之感。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