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清朝是一個令人爭議的王朝,很多人對於清朝的看法其實都很負面,至少有一段時間小編也是這麼認為的,比如近代的衰弱,以及強壓在中國人民身上的賠款,以及清朝那令人聞之喪膽的“文字獄”,每一個都訴說著清朝統治者曾經的罪惡。
但是另一方面,清朝的貢獻我們也不可忽視,比如如今中國的版圖很多都是在清朝的基礎上的,雖然當年清朝割地賠款讓中國飽受屈辱,但是我們也可以看到清朝也有帝王維護中國統一:比如左宗棠提棺收復新疆,清朝滅亡前收復西藏等等。
可以說清朝的滅亡是一個規律,就如同當年漢朝盛極而衰,唐朝安史之亂一般,清朝的滅亡和衰弱就在於他沒有掌握歷史發展的規律,因為此時歷史已經進入了工業化時代,而清朝還沉浸在農耕文化的思想之中,清朝統治者還以為八旗兵勇可以對抗洋人的洋槍洋炮,這種思想怎麼可能不落敗呢?
清朝前期:誰也打不過
其實清朝前期,至少在康雍乾三世,清朝皇帝如果有一點眼光的話,此時的清朝還是可以重新屹立於世界之巔的,這個時候的清朝在世界上也絕對堪稱是大國。
在當時,荷蘭人號稱“海上馬車夫”,他們憑藉著强大的航海技術稱雄大海,更是侵佔了我國的寶島,此時正值明末清初那時候,當時鄭成功之父鄭芝龍已經投靠了清朝,當然鄭成功卻拒絕投靠清朝。
此時正值戰役最關鍵的時刻,一旦清朝有所異動,那麼鄭成功必然會陷入兩線作戰的局面,不過清朝也知道鄭成功的所作所為是為了祖國統一考慮,故而也沒有為難他,還資助他糧食器械,可以說鄭成功能够收復國土這其中清朝的貢獻不可磨滅。
在當時的西北方向,長期盤踞在西北地方的準噶爾常常有脫離清朝自立的想法,這其中一個深層次的原因就是當時清朝背後有沙俄的支持,面對如此劣勢,至少康雍乾三人並沒有放弃新疆,而是連年不斷對西北用兵,最終才避免了西北的獨立。
所以在清朝前期,誰也打不過清朝並非一句空話,雖然很多人看不起此時的“康雍乾盛世”,認為他們只是盛世的假像。
不過有幾點我們不可忽視:一個是中國人民的爆炸性增長就是在康雍乾時期,明末清初的大戰讓中國幾乎十室九空,入關時僅僅2000萬人口,雍正實行“攤丁入畝”政策到了19世紀時,中國人口已經突破4億。
而在經濟上,當時清朝的GDP幾乎占世界的三層,當時也沒有哪一個國家能有這個體量,所以也難怪當時的乾隆皇帝接見英國使團這樣回答:“我們不需要你們的東西。”
而且清朝鼎盛時期其國土擁有將近1300萬,當時還沒有幾個國家能够與之匹敵,此時的清朝雖然說不上是世界第一,但是要打垮此時的清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故而此時的清朝可以說是誰也打不過。
但是事務總有規律,清朝的根結就在於沒有把握住這次機會,最終才有了這次衰敗。
清朝後期:誰也打不過
在清朝後期,其實他們沒有睜眼看世界,但凡他們能够打開一扇窗戶,就應該知道此時的世界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前由於沒有航海技術,所以各家都是“閉關鎖國”,隨著大航海世界的開啟,這些已經沒有了困難,而且隨著瓦特發明了蒸汽機,此時世界各國已經開啟了工業革命。
英國憑藉著工業革命的累累碩果,在海外瘋狂擴張殖民地,而這些最終都讓英國最終擊敗了荷蘭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海上霸主,此時為了增强貿易額,英國將目光盯在了那片富饒的國土上面。
當然,由於乾隆皇帝的盲目自大,清朝失去了重新崛起的機會,在洋槍洋炮的威脅下,此時清朝已經失去了崛起的機會,變成真正的誰也打不過:
清朝和英國的鴉片戰爭,清朝輸了;英法聯軍進攻北京,清朝又輸了;曾經的小弟日本憑藉“明治維新”打了一場翻身仗,清朝又輸了,凡此種種就不說了。
之所以會這樣,根本原因就在於幾點:
一個就是前面說到的和世界差距太大,沒有意識到工業革命帶來的紅利,人家已經洋槍洋炮運用在了戰場,你還在用騎兵大刀,這就好比拿二戰時期坦克和現代坦克抗衡;
另外一個就是統治者眼界所致,其實經歷幾次失敗時候就應該痛定思痛,當年日本也曾經被短暫殖民,可是日本經歷過這次失敗之後從上到下都醒了,明治天皇帶頭節衣縮食購買堅船利炮,可是此時的清朝卻還是不肯從天朝大國的美夢之中醒過來,而普通百姓還沉浸在“天威難測”的封建思想之中,其如同行屍走肉。
所以在武器差距過大,群眾意識還未覺醒,清朝最終從前期的誰也打不過變成了後來的誰也打不過,曾經驍勇的八旗健兒只能被英法聯軍摁在地上摩擦。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