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密集反腐周”背後
本刊記者/周群峰
發於2021.8.30總第1010期《中國新聞周刊》
8月23日,最高檢官網披露,甘肅省委原常委、原副省長宋亮被逮捕。同日,遼寧省政協原副主席薛恒主動投案。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還披露,在一周時間內,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書記周江勇等8人接受審查調查、貴州省政協原主席王富玉等13人被處分,其中包括7名中管幹部。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官網稱,密集通報再次彰顯了黨中央嚴厲懲治腐敗的堅定決心和必勝信念,釋放了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把嚴的主基調長期堅持下去的强烈訊號。中國監察學會常務理事、中國人民大學反腐敗與廉政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毛昭暉告訴《中國新聞周刊》,最近多名官員密集被查,也是出於淨化政治生態的考慮,“預計今年下半年到明年上半年,將是一個反腐的高峰期”。
反腐力度加大的明顯訊號
8月23日,66歲的遼寧省政協原副主席薛恒主動投案,成為最新一名落馬的中管幹部。《中國新聞週刊》梳理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官網發現,1月22日,中國政法大學原副校長於志剛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成為今年第一個被查的中管幹部。薛恒是今年落馬的第21名省部級官員,也是繼周江勇之後,3天內落馬的第2名中管幹部。
上述21人中,今年7月被查者就占了6人(北京師範大學黨委原書記劉川生,原國家糧食局副局長徐鳴,最高人民法院執行局局長孟祥,河北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宋太平,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原副司令員、政法委原書記楊福林,原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蔡鄂生),成為今年“打虎”數量最多的月份。這也成為今年進入下半年後,反腐力度加大的明顯訊號。
上述21人中,來自地方的有12人,覆蓋11個省份,其中遼寧2人、甘肅、貴州、山東、山西、江西、河南、青海、河北、新疆、浙江各1人。他們覆蓋高校(如中國政法大學原副校長於志剛)、政法系統(如山西省原副省長、省公安廳原廳長劉新雲)、國企(如原中國國電集團公司副總經理謝長軍)、金融系統(如原中國銀監會副主席蔡鄂生)等多個領域。有3人擔任省委常委(甘肅省委常委宋亮、河南省委常委甘榮坤、浙江省委常委周江勇)。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中管幹部中,“政法虎”占了四個,分別為劉新雲、楊福林、甘榮坤(河南省委原常委、政法委原書記)、蒙永山(青海省人民檢察院原檢察長),政法口成為今年“打虎數量”最多的領域。此外,有的官員在落馬前,也有在政法系統任過要職的履歷。比如,從2011年3月開始,薛恒在遼寧省副省長、省公安廳廳長(兼)、省委政法委副書記(兼)位子上工作了兩年之久。分析認為,多名現任或曾任政法系統官員被查,與最近持續高壓的政法系統教育整頓有直接關聯。
上述21人中,包含多名退休官員,如原銀監會副主席蔡鄂生今年已經70歲,8年前就已退休。王富玉和薛恒都在退休3年半左右後被查。在王富玉的相關通報中稱其“十九大後仍不知止,生活奢靡腐化,道德淪喪,直至退休後仍大肆收錢斂財”。
毛昭暉指出,在掃黑除惡、金融領域反腐等專項打擊活動的背後,一些多年前的腐敗問題也被發現,導致退休官員被查處。此外,有些官員為了退休後繼續對組織形成控制力,保證“人走茶不凉”,發揮自己的“權力餘熱”,會安插一些親信到組織重要崗位。而這些親信被查後,會交代出這類退休官員的相應問題,導致他們被查。
另外,還有3人(蒙永山、劉川生、薛恒)主動投案。7月12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發文披露,黨的十九大以來,主動找黨組織找紀檢監察機關投案的有4.2萬人。2021年已有40餘名省管及以上幹部投案自首,接受審查調查。
毛昭暉表示,十九大後,通過製定留置措施、擴大監察對象等一系列監察體制改革,提升了紀委監委的辦案能力,也使得一些問題官員,不再心懷僥倖之心(所以主動投案)。
8月16日~8月17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在兩天內發佈彭波(原中央防範和處理邪教問題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等7名官員被處分的通報。在一周時間(8月16日~8月22日)內,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發佈周江勇等8人接受審查調查、王富玉等13人被處分,這一周也被稱為“最密集反腐周”。
北京大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廉政建設研究中心副主任莊德水告訴《中國新聞周刊》,最近多名官員被查,其中包含多名中管幹部,這說明,一方面,黨的十九大以來,黨中央一直保持反腐敗的高壓態勢,在一定程度對“反腐敗轉向論”“反腐敗停歇論”等錯誤認識作了駁斥。另一方面,也驗證了中央對反腐敗形勢的總體性判斷,那就是,反腐敗取得了壓倒性的勝利,但形勢依然嚴峻複雜。這麼多的中管幹部在十九大之後不收斂、不收手、我行我素,說明必須保持反腐敗高壓態勢不鬆懈,否則腐敗勢力就會反彈。
莊德水稱,十九大時提出“保持定力,越往後執紀越嚴”的要求,多名官員密集被查,釋放了全面從嚴治黨、越往後執紀越嚴的强烈訊號。
通過反腐營造良好的政商關係
這些密集被查的官員中,雖然來自不同領域和崗位,但幾乎均涉及經濟問題。比如,通報指出,王富玉“通過民間借貸獲取大額回報,在工程承攬、土地開發、企業經營等方面為他人謀利”;宋亮“將手中掌握的金融監管職權作為謀取私利的工具,大肆攫取非法利益;謝長軍“靠企吃企,大搞權錢交易”;張新起“在企業經營、工程承攬等方面為他人謀利”。
從反腐涉及的省份分析,經濟大省浙江尤其引人關注。十八大後,相比成為反腐“風暴眼”的山西、內蒙古、廣東等省份,浙江略顯平靜。2015年浙江省政協原副主席斯鑫良落馬、2016年寧波原市長盧子躍被查後,該省一直未有中管幹部被查。今年8月21日,54歲的周江勇被查,使其成為浙江五年來第一位、十八大後該省第三個被查的中管幹部。他也是改革開放以來,杭州首位被查的市委書記,今年首位被查的省會城市在任市委書記。
引發輿論廣泛熱議的是,6月1日,寧波市海曙區委原書記褚孟形被查,8月19日,浙江省人大常委會機關黨組副書記馬曉暉主動投案。周江勇與褚、馬同為寧波人。馬曉暉曾在褚孟形的老家浙江寧海任職6年,當過政法委書記、縣長等職,還與周江勇都在溫州、杭州等地有過從政經歷。囙此,輿論普遍認為近日多名“浙官”被查或將牽出“腐敗窩案”。
作為經濟大省,6月1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的意見》發佈,賦予浙江重要示範改革任務,先行先試、作出示範,為全國推動共同富裕提供省域範例。
微信公眾號“團結湖參攷”評論稱,今年浙江被確定為共同富裕示範區,這意味著,曾經是發展效率最高地區之一的浙江,在發展管道和分配管道上被賦予了探索新方向的重任。與之相應,也就要求當地幹部轉換思路,更新頭腦。但承擔重任的第一步,當然是要有一個清新的政治生態。從這個意義來說,被賦予的使命越重,浙江接下來被審視得也會越嚴厲。
周江勇曾在《浙江日報》刊發《找准深化清廉杭州建設著力點》一文。他在文中說,清則流長,廉則行遠,杭州作為省會城市,有責任、有條件在推進清廉建設上更進一步、更深一籌。他還提到,以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為依託推動企業誠信廉潔、守法經營。
周江勇被查後,杭州市紀委監委迅速部署開展影響親清政商關係突出問題專項治理。此次專項治理主要聚焦領導幹部防止利益衝突事項自查自糾、領導幹部違規借貸專項治理“回頭看”以及規範領導幹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經商辦企業行為三個方面,覆蓋全體在職以及近3年以來退休、離職的市管領導幹部。全市各地各單位則同步開展本級管理領導幹部自查自糾。
毛昭暉告訴《中國新聞周刊》,浙江多名官員被查,更加說明反腐無禁區,沒有所謂的特殊領域、特殊省份。十九大後,反腐的策略也有所調整,更加注重通過反腐來營造良好的政商關係。“周江勇被查後,杭州迅速開展影響親清政商關係突出問題專項治理,或說明周存在政商勾結的腐敗問題。特別是涉及互聯網、金融等領域的商人,積累了足够的經濟實力後,有的還想在政治上尋找代理人,這類政商勾結現象對政治生態帶來的潜在的破壞性更大。”
莊德水表示,多名中管幹部落馬,他們的腐敗細節還有待披露。但從中可以看出一些蛛絲馬跡,那就是其經濟問題與政治問題相交織,這些中管幹部的腐敗行為往往有一個很長的潜伏期,且背後有官商勾結、利益輸送、靠山吃山的問題。他指出,事實證明,在哪一個領域改革遇到阻力,哪個領域在政策的執行上出現偏差,往往說明其背後的一些腐敗因素在起作用。消除腐敗因素,才可為下一步改革掃清障礙。
換屆前的反腐高峰期
相關通報顯示,在被查的中管幹部中,對其違反黨的政治紀律方面均有所提及。如劉新雲“參與在黨內搞團團夥夥,結交‘政治騙子’,熱衷政治投機”、王富玉“對黨不忠誠、不老實,陽奉陰違,搞兩面派,做兩面人”、彭波“背離黨中央關於開展網上輿論鬥爭的決策部署”、宋亮“利用職權搞利益交換,撈取政治資本,對黨不忠誠不老實,對抗組織審查”等。
周江勇被查時間較短,其相關通報尚未公佈。但從浙江的快速表態看,其同樣涉及政治問題。8月21日,周被查之日,浙江省委常委會連夜召開會議,強調“决不能讓政治上、廉潔上有問題的人蒙混過關、投機得逞”。
毛昭暉稱,從近期被查官員的相關通報看,有些官員存在買官賣官、跑官要官嫌疑,說明有些官員想在仕途中靠投機取巧升遷。查處這類官員,也有警示一些有類似想法的官員的目的。
莊德水表示,結合過往反腐敗的數據看,往往在中央換屆前,都會出現幾個反腐敗的高峰期。明年是中央換屆年,今年是地方換屆年,在這個關鍵節點時,密集查處那些有瑕疵的、有違紀違規行為的、經受不起政治考驗的領導幹部,也能確保幹部換屆時有一個風清氣正的氛圍。反腐力度加大,是對黨員領導幹部的一次大的淨化,通過自我革新,不但能使黨的隊伍更加純潔純正,也可為明年二十大的順利召開做好鋪墊。
毛昭暉表示,反腐的根本目的是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機制,從近期多領域、多省份官員被查來看,說明這三個目標還沒有完全實現,所以反腐敗鬥爭現時的形勢還非常嚴峻,反腐敗鬥爭永遠在路上,不能有絲毫鬆懈。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