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軍網-解放軍報
“渡海先鋒營”戰旗——
渡海登島出奇兵
■易大寨馬占
1949年下半年以來,人民軍隊兵鋒直指華南,不甘失敗的國民黨當局於12月設立海南防衛總司令部,轄陸海空軍十餘萬人,及相當數量的艦艇、戰機,企圖以所謂“立體防禦”憑險據守,把海南島當作反攻大陸的基地。
1950年2月1日上午,中共中央華南分局第一書記、廣東軍區司令員葉劍英出席第15兵團海南島戰役作戰會議,第15兵團、第40軍、第43軍及瓊崖縱隊的負責人參加了會議。會議分析了敵我態勢,討論了渡海器材問題,製定了“積極偷渡、分批小渡與最後强行登入相結合”的登入作戰方針,即先以小部隊分批偷渡,加强島上力量,為大規模强渡作有力策應,而後以主力在瓊崖縱隊及先登入的部隊接應下强行登入,力求全殲國民黨軍。
囙此,總攻發起前的小規模偷渡就成為决定渡海作戰成敗的重要因素之一。第43軍第128師第383團第1營(配屬九二步炮連),被選為第43軍的首支偷渡部隊。
1950年3月10日,雷州半島東南海面為陰雨天氣,敵機不便起飛和偵察,有利於我軍隱藏航行。當日13時,第1營1000餘名官兵,在團長徐芳春、營長孫有禮、教導員王恩榮率領下,乘船21只,自雷州半島以東之硇洲島起渡,向海南島海口東南預定登入地段——赤水港航行前進。
部隊出發後,最初未遇到任何敵海空軍的襲擾。然而,至黃昏時分,海面突然狂風大作,波翻浪湧。第1營兩隻船被巨浪打翻,6艘帆船的桅杆被狂風折斷,整個船隊在滔天巨浪中被打散了。指揮船上的馬燈點不著,旗語看不見,電臺也無法架設。
在這種極端不利的情况下,各船將士以血肉之軀同大海展開搏鬥。一些船艙被海浪擊穿,戰士們拿著棉被堵住漏洞,用身體壓住棉被,但海水仍然不斷湧入,戰士們就用瓢、盆、茶缸不斷舀水……第128師官兵大多是北方人,在風浪中,不少戰士開始暈船,先是吐飯,然後吐酸水,最後甚至吐血。
但是,這些困難都未能封锁該營前進。經過20個小時的艱難航行,除兩艘船百餘人在風浪中失去聯絡外,其餘部隊均抵達海口文昌東北的赤水港、銅鼓嶺一帶。在瓊崖縱隊一部的協同下,全營指戰員以勇猛行動擊潰灘頭之敵,突破敵守軍1個團的封鎖,並殲敵一部,成功進入瓊東根據地,成為接應主力部隊登島的一支重要力量。
3月13日,第43軍黨委决定授予第128師第383團第1營“渡海先鋒營”光榮稱號。華南分局、第15兵團及廣東軍區也聯合發來賀電,給渡海官兵記功。
1950年4月16日,第15兵團决定以主力組成兩個梯隊,向瓊北正面實施强渡登入。17日3時,在包括第128師第383團第1營在內的4支前期偷渡上島部隊及瓊崖縱隊的有力配合下,突擊部隊迅速突破敵軍防禦,勝利登入。至5月1日,海南島全境解放。
此後,第43軍第128師第383團第1營先後完成了剿匪殲特、援越抗美、國防施工和援建油田等任務。轉隸武警部隊後,該營官兵繼續發揚“聽黨指揮、善於攻堅、敢打硬仗、勇當先鋒、勝利向前”的“渡海先鋒”精神,圓滿完成了多項重大任務,不斷為黨和人民作出新的貢獻。
(《解放軍報》2021年8月22日第八版)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