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高等學校、中小學校和托幼機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技方案印發

新疆 110℃ 0
摘要:為科學指導高等學校、中小學校和托幼機構做好秋季學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壓實屬地、部門、學校和個人落實疫情防控“四方責任”,有序推進秋季學期開學工作,結合近期全國疫情形勢和學校秋冬季傳染病防控特點,我們組織專家進一步對此前相關科技方案進行更新修訂,形成了《高等學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術方案(第四版)》《中小學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術方案(第四版)》和《托幼機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技方案(第四版)》。

《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印發高等學校、中小學校和托幼機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術方案(第四版)的通知》編制說明

為科學指導高等學校、中小學校和托幼機構做好秋季學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壓實屬地、部門、學校和個人落實疫情防控“四方責任”,有序推進秋季學期開學工作,結合近期全國疫情形勢和學校秋冬季傳染病防控特點,我們組織專家進一步對此前相關科技方案進行更新修訂,形成了《高等學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術方案(第四版)》《中小學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術方案(第四版)》和《托幼機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技方案(第四版)》。

三個更新版科技方案堅持人、物、環境同防和多病共防,從整體上對開學準備、返校要求、學校日常管理、重點環節管控和應急處置等不同情境提出指導意見。同時,按照“從嚴從緊”原則,對學校人員返校要求、校門管理、員工管理、應急處置機制等防控措施進行了調整。調整情况主要有:一是結合近期重點組織和重點人群疫情防控要求,對開學前後校園管理、環境整治、飲食飲水安全和預防性消毒等提出强化措施和要求;二是要求學校掌握師生員工返校前14天的健康狀況和行程資訊,高校師生員工返校前要提供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返校後按照當地防控要求可再分批進行核酸檢測;暑期有出境、到過中高風險地區或其他异常情况的中小學校和托幼機構師生員工,返校前須提供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三是强化入校人員核查、登記與管理,師生員工入校時嚴格進行身份核驗和體溫檢測,外來人員還需查看健康碼、行程卡,做好資訊登記;四是加强學校員工管理,强化防護措施。明確校園內服務人員工作期間需全程佩戴醫用外科口罩或以上防護級別口罩,做好手衛生;要求根據校園情况合理控制人員密集度,嚴控聚集性活動;五是對適齡人群疫苗接種工作提出要求,合理規劃接種進度,加强疫苗接種服務保障;六是強調學校要根據疫情形勢變化,進一步完善應急預案和處置機制,針對性地開展疫情防控多場景、實操性應急演練,確保有效應對各種突發情况。

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印發高等學校、中小學校和托幼機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技方案(第四版)的通知

國衛辦疾控函〔2021〕455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健康委、教育廳(教委、教育局):

為科學指導高等學校、中小學校和托幼機構做好秋季學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根據當前全國疫情防控形勢和秋季學校傳染病防控特點,我們在前期科技方案基礎上,組織製定了《高等學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術方案(第四版)》《中小學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術方案(第四版)》和《托幼機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術方案(第四版)》。現印發給你們,請參照執行。

附件:

1.高等學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技方案(第四版)

2.中小學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技方案(第四版)

3.托幼機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技方案(第四版)

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

教育部辦公廳

2021年8月20日

高等學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技方案

(第四版)

為指導高等學校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壓實高等學校防控工作責任,堅持人、物、環境同防和多病共防,落實《教育部等五部門關於全面加强和改進新時代學校衛生與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教育部辦公廳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强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下學校衛生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落實“四早”防控措施,科學、精准、有效防控,製定本科技方案。各高校要因地、因校制宜,一校一案,確保適應本地疫情發展形勢和本校實際,實事求是做好開學安排。

一、開學前

(一)學校的準備。

1.重視開學準備。學校根據疫情形勢和所在地疫情防控政策要求,做好新冠肺炎和秋冬季常見傳染病的預防工作,科學製定開學工作方案,師生員工和學校公共衛生安全得到切實保障後,周密安排師生返校和新生報到,安全有序推進秋季開學工作。

2.落實多方責任。嚴格落實轄區黨委和政府屬地責任、行業部門首長責任、學校主體責任、個人和家庭自我管理責任。高等學校黨委書記和校長作為學校疫情防控的第一責任人,全面負責學校疫情防控的組織領導和責任落實,提前有序做好開學前學校疫情防控各項準備和工作安排。

3.完善聯防聯控機制。教育部門與衛生健康部門加强指導,推動學校與疾控機构、就近定點醫療機構、社區衛生服務機构的溝通協調,配合屬地街道(鄉鎮)、社區(村)等有關方面積極開展聯防聯控。衛生健康部門提供專業指導和人員培訓服務,形成教育、衛生、學校、家庭與醫療機構、疾控機构“點對點”多方合作機制、監測預警機制與快速反應機制,做到業務指導、培訓、巡查全覆蓋。

4.完善防控方案。學校提前熟悉掌握當地防控要求、防控方案、醫療服務預案,根據疫情防控形勢和師生來源特點,製定和完善常態化疫情防控方案,細化各項防控措施,做到任務明確、責任到人。校醫院、醫務室等應發揮與疾控機构、醫療機構的紐帶作用。

5.加强應急演練。學校開學前與屬地社區、公安機關、醫療機構和疾控機构等做好對接,完善學校突發疫情應急預案,健全學校疫情處置機制,做到“點對點”“人對人”。針對性地開展疫情防控多場景、實操性應急演練,發現和解决細節性、關鍵性問題,確保一旦發生疫情,立即啟動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體系,迅速啟動應急處置機制,各環節快速回應和應急措施到比特,及時有效應對突發情况。

6.做好物資儲備。提前做好消毒劑、口罩、手套、非接觸式溫度計等防疫物資儲備。測溫設備應進行校準,保證數據可靠。在學校內設立(臨時)隔離(留觀)室,位置相對獨立,必備物資齊全,操作流程規範,值守人員合格,以備人員出現發熱等症狀時立即進行暫時隔離。安排專人負責學校衛生設施管理、衛生保障、監督落實等工作。培養學校衛生管理員、志願者、文宣員等校園防控隊伍。

7.完成環境整治。對校園實施全面環境衛生整治,加强對冰鮮冷鏈物流的監控和管理,保障飲食和飲水安全。對教室、實驗室、食堂、宿舍、圖書館、公共衛生間等場所進行徹底衛生清潔消毒、通風換氣、垃圾清理,對校園內使用的空調通風系統和公共區域物體表面進行清潔和預防性消毒處理。

8.加强教育培訓。對高校黨政領導幹部、師生員工開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法規和制度、個人防護與消毒等知識和技能培訓。及時關注師生員工的心理狀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導。

9.做好資訊摸查。建立健全覆蓋全體師生員工的健康監測制度和體系,全面摸查、準確動態掌握在校師生員工的健康狀況尤其是新冠肺炎相關症狀、新冠病毒疫苗接種情况以及近期行程等資訊。根據師生員工身體健康狀況、所處地域、返校報到是否經停中高風險地區等,擬定師生返校方案,一校一策,做到“一人一檔,精准施策”。

10.做好新生防疫。做好健康提示和應急預案,開展新生和家長防疫知識文宣和防護指導,統一安排好新生接送、報到、注册等各環節的防控措施。

(二)師生員工的準備。

11.報備健康狀況。嚴格落實網上請假備案制度,全體師生員工非必要不前往中高風險地區,開學前連續14天每日監測體溫以及新冠肺炎相關症狀,記錄健康狀況和活動軌跡,將健康碼、行程卡如實上報學校,配合學校做好開學入校健康檢查。

12.推進疫苗接種。推進無禁忌症、符合接種條件的師生員工接種新冠病毒疫苗,接種疫苗後仍需注意個人防護。

13.落實返校要求。及時掌握學校的各項防控制度及本地和學校所在地的疫情形勢、防控規定,掌握個人防護與消毒等知識和技能。注意合理作息、均衡營養、加强鍛煉,返校前確保身體狀況良好。學校正式確定和通知開學時間前,學生未經審批原則上不得提前返校。確需返校的,應履行報批程式。

14.遵守分類管理。高校師生員工開學前需持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途中做好個人防護措施,到校後根據當地防控要求可再分批進行核酸檢測。境外師生員工未接到學校通知一律不返校,返校時按照我國相關政策要求接受管理。

二、返校途中防護

(一)返校途中要隨身攜帶足量的口罩、速幹手消毒劑等個人防護用品,全程佩戴好口罩,注意個人衛生,做好個人防護。

(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儘量減少與其他人員交流,避免聚集,與同乘者儘量保持距離。做好手衛生,儘量避免直接觸摸門把手、電梯按鈕等公共設施,接觸後要及時洗手或用速幹手消毒劑等進行擦拭清潔處理。

(三)返校途中身體出現發熱、乾咳、咽痛、流涕、腹瀉、乏力、嗅(味)覺减退、肌肉酸痛等症狀,應當及時就近就醫。在飛機、火車等公共交通工具以及機場、火車站,應主動配合工作人員進行健康監測、防疫管理等,並及時將有關情況報告學校。

三、開學後

(一)學校管理要求。

1.落實主體責任。壓實學校傳染病防控主體責任,完善傳染病防控工作方案和應急處置方案,落實學校傳染病疫情報告制度、因病缺勤追跡登記制度、複課證明查驗制度等要求和防控措施。

2.嚴格日常管理。加强和依託學校、院(系、部、處等)、班級三級公共衛生工作網絡,每日掌握師生員工動態,做好缺勤、早退、請假記錄。加强流感等秋冬季常見傳染病的監測、分析、預警、處置。開展經常性防疫培訓、檢查排查,將疫情防控作為學校日常管理的重要內容。以增强學生身心健康為出發點,重視學生健康素養和自我防護能力提升。

3.堅持入校登記。嚴把校門關,在入口處張貼健康碼圖識,師生員工入校時嚴格進行身份核驗和體溫檢測,外來人員還需查看健康碼、行程卡,所有人員健康碼和體溫正常、佩戴口罩方可進入。合理設定快遞收發點,加强對外賣配送和快遞人員核查、登記與管理(包括姓名、組織、來訪部門和人員、車號等),加强冷鏈食品包裝、郵快件預防性消毒。

4.加强公共場所管理。加强教室、圖書館、體育館、會議室、實驗室、校醫院、衛生間等場所的管理和清潔消毒,定期通風換氣。保持室內衛生清潔,垃圾及時清理。對公共區域高頻接觸物體表面,如門把手、課桌椅、講臺、樓梯扶手、電梯按鈕等,安排專人每日進行清潔消毒。使用空調,應當保證空調系統供風安全。校內大型建設施工現場、人員與校園實現物理隔離。

5.加强食堂衛生管理。落實《教育部辦公廳市場監管總局辦公廳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於加强學校食堂衛生安全與營養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安排錯峰就餐,就餐排隊時與他人保持安全距離。建立就餐、清潔消毒等食堂衛生管理台賬。加强食材採購、存儲、加工和銷售等環節衛生安全管理,嚴格執行食品進貨查驗記錄制度。做好就餐區域桌椅、地面及餐(飲)具和炊具的清潔消毒,及時清理和收集餐餘垃圾。

6.加强宿舍管理。學生宿舍嚴禁外來人員入內,安排專人負責宿舍的衛生管理和檢查,引導學生在宿舍區不聚集、不串門。宿舍要勤通風、勤打掃,保持廁所清潔衛生,洗手設施運行良好,做好垃圾清理和日常公共區域消毒。

7.加强活動管理。根據校園情况合理控制人員密度,加强對開放的教室、自習室、圖書館、體育場等公共空間內的人員密度控制。盡可能實施最小單元群體管理,以校區、專業、樓棟、年級、班級等為組織進行學習、生活、體育活動等。大型室內聚集性活動非必要不組織。高校開學典禮等重大活動原則上應安排在室外舉辦。

8.加强員工管理。校(樓)門值守人員、保潔人員和食堂工作人員應接種新冠病毒疫苗,工作期間全程佩戴醫用外科口罩或以上級別口罩,佩戴一次性手套,口罩弄濕或弄髒後,及時更換。食堂工作人員應當穿工作服、戴工作帽並保持清潔、定期洗滌與消毒。如出現發熱、乾咳、咽痛、流涕、腹瀉、乏力、嗅(味)覺减退、肌肉酸痛等症狀,應立即上報並及時就診,不得帶病工作。加强校內工地施工人員管理,進入校園及到崗工作應檢測體溫,查驗健康碼、行程卡。

9.落實健康教育。把傳染病防控知識與技能等內容納入“開學第一課”,學習《公民防疫基本行為准則》,定期對師生員工開展傳染病防控知識技能培訓,通過多種方式提高師生員工和學生家長防病意識和自我防護能力,引導師生員工堅持科學佩戴口罩,養成勤洗手、常通風、少聚集等良好衛生習慣。關注師生員工心理健康,提供心理健康諮詢服務。積極宣導碎片化健身活動,靜態工作學習1小時,起身活動10分鐘,養成積極主動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師生管理要求。

10.遵守校門管理。師生應遵守學校校門管理規定,儘量減少出校。按照學校疫情防控要求登記出入車輛資訊,積極運用信息化手段,實施便捷的進出校門管理機制。

11.加强個人防護。符合接種要求的師生接種新冠病毒疫苗。校園內師生佩戴口罩,口罩弄濕或弄髒後,及時更換。在校期間自覺按照學校規定進行健康監測,一旦出現發熱、乾咳、咽痛、流涕、腹瀉、乏力、嗅(味)覺减退、肌肉酸痛等症狀時應及時上報,並按照當地相關規定就診。注意用眼衛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保持宿舍衛生清潔,做好個人衛生、手衛生,定期晾曬、洗滌被褥及個人衣物。

12.保持社交距離。在教室、自習室、圖書館、食堂、室內運動場館時,注意與他人保持1米以上安全社交距離。學生做到學習、生活空間相對固定,隨身備用口罩,在校外公共場所時佩戴口罩。師生員工在校外應儘量避免進入通風不良、人群密集的密閉空間,如設定在地下室的健身房、棋牌室(麻將館)、網咖、游泳館和KTV等公共場所。

四、應急處置

(一)關注疫情變化。一旦學校所在地區新冠肺炎疫情風險等級發生變化,應嚴格執行當地疫情防控有關要求。所在區域發生本土疫情,要立即啟動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體系,嚴格實施師生員工體溫檢測、晨(午)檢和因病缺課(勤)病因追查與登記等防控措施。

(二)遵守處置流程。師生員工如出現發熱、乾咳、咽痛、流涕、腹瀉、乏力、嗅(味)覺减退、肌肉酸痛等症狀,應當立即佩戴口罩,做好防護措施,學生應當及時報告輔導員,教職員工應當及時報告校醫院,學校及時安排臨時隔離室,由指定專人負責對隔離者進行健康狀況監測及指導就診。未設定校醫院(醫務室)的學校,應當就近前往社區或其他醫療機構進行相應處置。校園出現病例或密切接觸者,在屬地衛生健康部門和疾控機构指導下,視情採取班級停課、封閉管理、全員核酸檢測等處置措施,配合做好人員與環境的採樣和終末消毒工作。

(三)啟動應急機制。如師生員工中有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無症狀感染者、疑似病例或密切接觸者,學校應當立即啟動應急處置機制,第一時間向轄區疾控機构報告,並配合做好流行病學調查、密切接觸者等重點人員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和消毒等工作。對共同生活、學習的一般接觸者要及時進行風險告知,提醒其主動做好個人防護,配合落實核酸檢測、健康監測等措施,如出現發熱、乾咳、咽痛、流涕、腹瀉、乏力、嗅(味)覺减退、肌肉酸痛等症狀時,要及時就醫,並報告學校。

(四)查驗健康證明。學校對隔離的師生員工,要做到排查、管控、督導、宣教、關愛“五個到位”。師生員工病癒或按期解除集中隔離醫學觀察並按規定完成居家健康監測與核酸檢測後,返校時要查驗由當地具備資質的醫療機構開具的相關證明,並對其提供必要的康復期指導與心理疏導。

中小學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技方案

(第四版)

為指導中小學校加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壓實中小學校疫情防控工作責任,堅持人、物、環境同防和多病共防,落實《教育部等五部門關於全面加强和改進新時代學校衛生與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教育部辦公廳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强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下學校衛生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落實“四早”防控措施,科學、精准、有效防控,特製定本科技方案。學校要因地、因校制宜,一校一案,確保適應本地疫情發展形勢和本校實際,實事求是做好開學安排。

一、開學準備

(一)組織要求。

1.提前籌畫,做好開學準備。各級教育部門依據當地疫情風險等級和疫情防控應急回應級別確定中小學校開學時間,科學製定開學工作方案,提前掌握師生員工及其共同生活居住人員開學前連續14天的健康狀況、中高風險地區旅居史或其他异常情况,周密安排師生員工有序返校。確保疫情防控措施部署到位、應急預案到位、責任明確到位、人員組織到位、設施完善到位、物資儲備到位、制度落實到位、風險排查到位、檢查督促到位。

 2.責任到人,確保工作落實。嚴格落實屬地責任、部門責任、組織責任、家庭和個人責任,學校黨組織書記和校長作為疫情防控工作第一責任人,全面負責學校疫情防控各項工作。多校址辦學的學校,各校區指定責任人和聯絡人,明確工作職責,確保疫情防控和常規工作有序推進、落實落細。

3.機制有效,保障防控效果。按照當地疫情形勢和防控規定,製定並動態優化防控工作方案和應急處置預案,落實預防新冠肺炎疫情等傳染病防控“兩案九制”的各項措施,完善教育、衛生、學校、家庭與醫療機構、疾控機構“點對點”合作機制。各級教育部門要指導學校完善疫情防控要求及各項方案,並在開學前對學校黨政幹部和教職員工進行各項方案和預案專題培訓。

4.完善預案,加强應急演練。學校開學前與屬地社區、公安機關、醫療機構和疾控機构等做好對接,根據疫情新形勢新特點,進一步完善學校應急預案,健全防範和處理機制,做到“點對點”“人對人”。針對性地開展疫情防控多場景、實操性應急演練,發現和解决細節性、關鍵性問題,確保一旦發生疫情,迅速啟動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體系,啟動應急處置機制,各環節快速回應和應急措施到位,及時有效應對突發情况。

5.明確要求,確保順利開學。低風險地區師生員工經學校稽核健康狀況符合當地疫情防控要求後即可返校。嚴格落實屬地對從境外、中高風險地區返校或其他特殊情况師生員工的健康管理要求,返校前須提供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境外師生員工未接到學校通知一律不返校,返校時嚴格按照我國相關政策要求接受管理。

6.加強宣傳,做好健康教育。學校要加强對所屬媒體的管理,發佈或轉發國內外疫情形勢和最新防控要求,文宣疫情防護知識。引導師生員工及其共同生活居住人員,堅持科學佩戴口罩,養成勤洗手、常通風、少聚集等良好衛生習慣,不到中高風險地區,非必要不出省、不出市、不出縣(區),有中高風險地區旅居史的師生員工及共同生活居住人員應主動向社區和學校報備,積極配合落實健康管理規定。

(二)保障要求。

7.合理籌畫,做好防疫物資儲備。學校根據師生員工數量,結合應急方案做好口罩、消毒用品、洗手液、一次性乳膠手套、非接觸式測溫設備等常用防疫物資儲備,專人管理,確保存放安全,合理使用與清潔,做好消毒劑使用培訓與記錄,注意物品的有效期。儲備數量為不少於一個月使用量。在校門口就近設定臨時等候區和健康觀察室,為入校時出現疑似症狀的人員提供臨時處置場所。

8.應接盡接,做好疫苗接種。教育部門和學校積極配合當地衛生健康部門、疾控機构,做好適齡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工作,合理規劃接種進度。加大疫苗接種文宣引導力度,製定疫苗接種工作指引,分批穩妥有序推進,加强疫苗接種服務保障工作。

9.整治環境,保障學習生活安全。開學前對校園室內外環境實施全面的環境衛生整治,做好垃圾清理,提前做好教室、實驗室、食堂、宿舍、體育運動場所、圖書館、衛生室(保健室)、衛生間等重點場所徹底清潔和通風換氣,對校園內使用的空調通風系統和公共區域物體表面進行清潔和預防性消毒。落實《教育部辦公廳市場監管總局辦公廳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於加强學校食堂衛生安全與營養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開學前對學校食堂及學校飲水設備設施進行徹底檢查、清潔消毒,飲水設備設施應取得行業檢測、監測合格資質、確保飲用水安全。及時更換已經損壞或陳舊的設備,檢查學校食堂食品原材料的安全性,開學前對食堂員工進行一次全面健康檢查,持證上崗。加强冷鏈食品包裝、郵件預防性消毒,合理設定快遞收發點。

10.配備人員,確保防疫工作落實到位。學校根據有關規定按學生人員足額配備校醫或保健醫師,並定期對校醫或保健教師進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個人防護與消毒等知識和技能的培訓、考核,確保開學後學校防疫工作正常開展。

二、開學後

(一)重點環節管控。

1.入校排查登記。落實網格化管理要求,動態精准掌握師生員工及其共同生活居住人員開學前連續14天的健康狀況、中高風險地區旅居史等。瞭解新冠肺炎症狀,對於出現發熱、乾咳、咽痛、流涕、腹瀉、乏力、嗅(味)覺减退、肌肉酸痛等症狀的人員,應當督促其及時就醫、按規定流程處置。

2.加强校園管理。全面把控所有進出校園通道,實行校園相對封閉管理,做到專人負責、區域劃分合理、人員登記排查記錄齊全。師生員工進校門需佩戴口罩,核驗身份並檢測體溫。來訪人員還需驗健康碼、行程卡,並進行登記,校外無關人員一律不准進校。入校時若出現發熱、乾咳、咽痛、流涕、腹瀉、乏力、嗅(味)覺减退、肌肉酸痛等症狀,應當由專人帶至臨時等候區,測量體溫,及時聯系學生家長,按規定流程處置。

(二)入校後管控。

3.落實主體責任。按照“兩案九制”中的傳染病防控制度和聯防聯控工作機制,壓實學校傳染病防控工作責任,落實各項防控措施。

4.做好健康管理。堅持落實學校傳染病疫情報告制度、因病缺勤缺課追跡登記制度等,落實晨午檢制度,運用信息化手段,嚴格落實“日報告”“零報告”制度,做到傳染病疫情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完善學生及其共同生活居住的家庭成員及相關人員健康狀況和風險接觸資訊檔案,建立“一人一台賬”,重點監測師生員工有無發熱、乾咳、咽痛、嗅(味)覺减退、肌肉酸痛等症狀。多病共防,做好流感、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水痘等秋冬季常見傳染病的監測、分析、預警、處置工作。對因病缺勤缺課的師生員工要密切追跡診斷結果和病情進展。嚴格執行複課證明查驗制度,做好登記台賬。對曾經患傳染性疾病的師生員工密切長期跟踪,及時掌控其健康狀況。

5.巡檢重點區域。學校每日開展校門衛室、教室、實驗室、食堂、辦公室、宿舍、體育運動場所、圖書館、衛生室(保健室)、衛生間等重點區域、重點崗位、重點環節的巡查,排查潛在風險,加强整改。做好學校室內外環境監測、衛生清潔和消毒消殺工作,定期通風換氣,新增對重點場所地面和高頻接觸物體表面的清潔消毒頻次。校園垃圾“日產日清”,做好垃圾盛裝容器的清潔消毒。

6.加强活動管理。組織活動要根據疫情形勢、國家和屬地疫情防控政策要求作出安排,合理管控人員密度,盡可能實施最小單元群體管理。加强校園聚集性活動管理,非必要不舉辦;確有必要舉辦的活動,報當地教育部門準予,壓縮規模、縮短時間、控制人流、保持距離,可通過錯峰開會、網路視頻或提前錄製會議資料等管道召開會議。引導學生在校期間保持安全社交距離,儘量減少前往校外人員密集和通風不良的場所,隨身備用口罩。

7.做好手衛生。學校在體育運動場所、食堂、宿舍、衛生間等場所要配備足够的洗手設施並確保運行正常,配備洗手液或免洗消毒液。引導師生員工注意個人衛生,做好手衛生,採用正確方法洗手,或使用速幹手消毒劑揉搓雙手,避免用未清潔的手觸摸口、眼、鼻,打噴嚏、咳嗽時用紙巾遮住口鼻或採用肘部遮擋。

8.保障食品安全。加强對食材尤其是冷鏈食品的採購、存儲、加工等環節的安全管理,食品等原料從正規管道採購,保證來源可追溯。開餐前半小時完成就餐區域的消毒和通風換氣。規範就餐流程,儘量集中分餐、送餐到班,或錯時、錯峰食堂就餐。做好食堂地面、桌椅和餐(飲)具、炊具的清潔消毒和餐餘垃圾清理和分類。校外供餐組織送餐人員全程佩戴口罩和一次性手套,健康碼和體溫正常方可進入學校。

9.加强寄宿管理。正常教學期間原則上不得出校。如必須出校,須嚴格履行請假程式,規劃出行路線和出行管道,並告知學生家長。加强宿舍出入管理,憑證出入並進行體溫檢測,嚴禁外來人員入內。加强宿舍清潔消毒和通風換氣,保持衛生間清潔,做好垃圾分類。每日進行自我健康監測,測量體溫並注意觀察有無其他可疑症狀,當出現發熱、咳嗽及其他可疑症狀時,及時報告班主任。

10.加强健康教育。學校應當將新冠肺炎和秋冬季常見傳染病防控知識與技能等納入健康教育內容,學習《公民防疫基本行為准則》,定期對學校黨政幹部和師生員工開展培訓指導,通過多種途徑將相關資訊推送給師生員工和學生家長。密切關注師生員工的心理健康狀況,及時提供心理輔導與諮詢服務。

11.加强近視防控。落實《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光明行動工作方案(2021-2025年)》等檔案要求,引導學生養成科學用眼習慣,保持正確讀寫姿勢,嚴格控制視屏時間。教師授課應當合理减少使用電子產品,减少線上教學及工作時間。學校要保證學生體育鍛煉時間,每天校內、校外各1小時體育活動;當天沒有體育課,學校要在課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體育鍛煉。合理安排作息,引導學生科學運動,平衡營養膳食,確保睡眠充足。低風險地區要確保學生開展足够時間的戶外活動。

12.加强人員防護。校(樓)門值守人員、保潔人員和食堂工作人員等工作期間,應當全程佩戴醫用外科口罩或以上級別口罩,戴一次性手套,口罩弄濕或弄髒後,要及時更換。食堂工作人員還應當戴帽子和穿工作服並保持清潔、定期洗滌、消毒。如出現發熱、乾咳、咽痛、流涕、腹瀉、乏力、嗅(味)覺减退、肌肉酸痛等症狀應上報並及時就診,不帶病工作。學校所在縣(市、區)範圍內沒有中高風險地區,師生上課時可不佩戴口罩。

三、應急處置

(一)關注疫情變化。關注所在區域疫情形勢變化,一旦發生本土疫情要立即啟動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體系,嚴格實施師生員工體溫檢測、晨午檢和因病缺課(勤)病因追查與登記等防控措施。校園出現病例後,學校立即啟動應急預案,視情採取班級停課、全校停課並實施學校封閉管理、全員核酸檢測等處置措施。

(二)遵守處置流程。師生員工在家中或在校期間如出現發熱、乾咳、咽痛、流涕、腹瀉、乏力、嗅(味)覺减退、肌肉酸痛等症狀,應當立即佩戴口罩,做好個人防護後到醫院就醫,不得隱瞞病情。學生在家發病就醫,家長應當及時報告班主任,教職員工在家發病就醫應及時告知學校,學校做好就醫結果追跡登記工作。如在校內發病,學校醫務人員第一時間採取隔離措施,嚴格按照“點對點”合作機制有關規定及時去定點醫院就醫,做好就醫結果追跡和登記。未設定衛生室的學校,應當就近聯系社區醫療衛生機构進行處置並做好登記。

(三)啟動應急機制。如師生員工及共同生活居住人員有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無症狀感染者、疑似病例或密切接觸者,學校應立即啟動應急處置機制,第一時間向轄區疾病預防控制機构報告,配合相關部門做好密切接觸者等人員排查和終末消毒等工作。安排專人負責與接受隔離管理的師生員工進行聯系,掌握其健康狀況;對共同生活、學習的其他一般接觸者要及時進行風險告知,提醒其主動做好個人防護,配合落實核酸檢測、健康監測等措施,如出現發熱、乾咳、咽痛、流涕、腹瀉、乏力、嗅(味)覺减退、肌肉酸痛等症狀時要及時報告、就醫。

(四)查驗複課證明。學校應配合做好接受隔離管理的師生員工的心理安撫和學業輔導、隱私資訊保護工作,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防範心理危機事件發生。師生員工病癒後返校需提供由當地具備資質的醫療機構開具的相關證明。

托幼機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技方案

(第四版)

為指導托幼機構加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堅持人、物、環境同防和多病共防,落實《教育部等五部門關於全面加强和改進新時代學校衛生與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教育部辦公廳 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强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下學校衛生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落實“四早”防控措施,科學、精准、有效防控,製定本科技方案。托幼機構要因地、因園制宜,一園一案,確保適應本地疫情發展形勢和本園實際,實事求是做好開園安排。

一、開園準備

(一)托幼機構的準備。

1.重視開園準備。各級教育部門和托幼機構要切實增强疫情防控意識,根據疫情形勢和所在地疫情防控相關政策要求,做好新冠肺炎和秋冬季常見傳染病預防工作,進一步落實和完善“兩案九制”,做到妥善有序開園。

2.落實多方責任。嚴格落實屬地責任、部門責任、組織責任、家庭和個人責任。托幼機構負責人作為本組織疫情防控第一責任人,開園前須製定完善的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應急預案,明確工作職責,細化實化各項防控措施,對全體教職員工做好防控知識與技能培訓。

3.堅持聯防聯控。在衛生健康、教育部門指導下,托幼機構應加强與疾控機构、就近定點醫療機構、轄區婦幼保健機构、社區衛生服務機构的溝通協調,進一步完善衛生、教育、托幼機構和家庭“點對點”合作機制、監測預警與快速反應機制,確保開園前托幼機構疫情防控業務指導、巡查和培訓全覆蓋。

4.加强應急演練。托幼機構開園前與屬地醫療機構、疾控機构、公安機關、社區等做好對接,根據疫情新形勢新特點,進一步完善應急預案,健全防範和處理機制,做到“點對點”“人對人”。針對性開展疫情防控多場景、實操性應急演練,發現和解决細節性、關鍵性問題,確保一旦發生疫情,迅速啟動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體系,各環節快速回應和應急措施到位,及時有效應對突發情况。

5.做好物資儲備。做好兒童和成人口罩、洗手液、手消毒劑、消毒用品、非接觸式測溫設備等防疫物資的儲備,專人管理,確保存放安全。設定足够數量的盥洗設施,配備足量的洗手用品。落實環境衛生和清潔消毒管理制度,專人負責園內全面清潔消毒工作。按照標準設立觀察室或臨時隔離室,安排專人負責。

6.加强環境消毒。開園前應對園內重點場所、公共用具和空調通風系統進行徹底清潔消毒,做好垃圾清理,對戶外大型玩具、門把手等物體表面進行預防性消毒,對活動室、睡眠室、盥洗室、洗手間等各類生活、保育場所開窗通風。

7.保障飲食飲水安全。落實《教育部辦公廳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於加强學校食堂衛生安全與營養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開學前對托幼機構食堂及飲用水設備設施進行徹底檢查和清潔消毒,所有飲用水設備設施均應取得行業監測、檢測合格資質,確保飲用水安全,及時更換陳舊、已經損壞的設備。檢查食堂食品原材料有無過期變質,發現有問題的食品原料要立即銷毀。在開學前對食堂員工進行一次全面健康檢查,持證上崗。

(二)教職員工、家長和幼兒的準備。

8.報備健康狀況。按照當地防疫規定要求,所有教職員工和幼兒在開園前14天開展健康監測和旅居史報告(含共同生活家屬),並如實上報園方,配合園方做好開學返園的健康監測。對有發熱、乾咳、咽痛、流涕、腹瀉、乏力、嗅(味)覺减退、肌肉酸痛等症狀的,應當及時就醫,暫緩返園。

9.保持社交距離。開園前14天,家長做好幼兒看護和防護物資準備,减少人員來訪,避免到人群聚集尤其是空氣流動性差的場所。在園外公共場所需要佩戴口罩。

10.做好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加大疫苗接種文宣引導力度,加强托幼機構工作人員疫苗接種,除有接種禁忌症外,應接種新冠病毒疫苗。

11.落實返園要求。低風險地區教職員工和幼兒經園方稽核健康狀況符合當地疫情防控要求後即可返校。嚴格落實屬地對從境外、中高風險地區返校或其他特殊情况教職員工和幼兒的健康管理要求,返園前須提供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

二、開園後

(一)托幼機構管理要求。

1.重視入園排查。動態精准掌握教職員工和幼兒健康狀況,做好健康觀察。教職員工和幼兒每天在入園處須測體溫,無發熱、乾咳、咽痛、流涕、腹瀉、乏力、嗅(味)覺减退、肌肉酸痛等症狀方可入園,出現上述症狀者,應及時就醫。家長接送幼兒嚴格按照托幼機構接送時間安排錯時出行,防止出現托幼機構周圍交通擁堵和園門口人群聚集。按園門口設定的1米線間隔有序出入園區,配備工作人員進行人流疏導。家長接送幼兒不入園,全程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

2.加强園門管理。托幼機構實行園內相對封閉管理,無關人員一律不准進園。在入園處對外來人員進行體溫檢測、查驗健康碼和行程碼,做好登記、掃碼,並佩戴口罩入內。如出現發熱、乾咳、咽痛、流涕、腹瀉、乏力、嗅(味)覺减退、肌肉酸痛等症狀,不能入園,應及時就醫。

3.做好監測預警。嚴格落實幼兒早、中、晚“一日三報告”制度和點名制度,實行“日報告”“零報告”制度。做好缺勤、早退、病假記錄,發現因病缺勤的教職員工和幼兒需及時追訪、登記和上報。進行晨午檢時,工作人員應當佩戴口罩、帽子和一次性手套,並做好手衛生。

4.加强場所管理。加强活動室、睡眠室、盥洗室、食堂、辦公室、醫務室、衛生間等重點場所的管理和消毒,定時通風換氣,定期對空調通風系統進行清洗消毒,新增水龍頭、門把手、樓梯扶手、床圍欄、玩具、娛樂設施、兒童個人用品等高頻接觸物體表面的清潔消毒頻次。做好垃圾分類收集、及時清運,並做好垃圾盛裝容器的清潔消毒。門衛室設定快遞專用區域,進行外包裝消毒,快遞人員不入園。

5.加强活動管理。教師、保育員等要相對固定,减少在不同群體間流動重疊。要根據疫情形勢、國家和屬地疫情防控政策,從嚴控制開展兒童聚集性活動,不組織大型聚集性活動。

6.確保幼兒膳食營養衛生。依據幼兒生長發育特點,每日提供充足的新鮮果蔬和乳製品,適量的魚、禽、肉、蛋類食物,保證食物種類多樣。嚴控進貨管道,食品等原料從正規管道採購,保證來源可追溯。加强飲食飲水衛生管理,嚴把食品質量關,嚴格執行食品進貨查驗記錄制度。

7.開展健康教育。通過多種形式面向教職員工、家長和幼兒開展新冠肺炎和秋冬季傳染病(如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肺結核、流感、麻疹、水痘、腮腺炎、手足口病、細菌性痢疾等)預防知識的文宣教育。教會幼兒正確的洗手方法,打噴嚏和咳嗽時用紙巾或肘臂遮擋口鼻,培養幼兒養成良好衛生習慣。

8.做好疫苗接種查驗補漏工作。配合相關部門逐一查驗幼兒國家免疫規劃疫苗接種情况,發現漏種,及時告知補種。

(二)教職員工、家長和幼兒管理要求。

9.落實家校協同。教職工應每日與幼兒家長保持溝通,家長每日應如實向班主任報告幼兒及其共同生活居住人員健康狀況和風險接觸資訊,如有發熱、乾咳、咽痛、流涕、腹瀉、乏力、嗅(味)覺减退、肌肉酸痛等症狀,要及時上報就診。

10.保持手部衛生。教職員工和家長應引導幼兒儘量不用手接觸口眼鼻、經常洗手,做好手衛生行為宣教。

11.積極參加鍛煉。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安排內容和形式適宜的體格鍛煉,每日2小時以上的戶外活動,3歲以上幼兒至少1小時的中等及以上强度身體活動。

12.落實個人防護。托幼機構值守人員、保潔人員和食堂工作人員等在工作期間,應當全程佩戴醫用外科口罩或以上級別口罩,口罩弄濕或弄髒後,及時更換,做好手衛生。保潔人員、食堂工作人員在工作期間還應當戴一次性手套,穿工作服、戴工作帽並保持清潔、定期洗滌與消毒。家長應在充分保障幼兒健康的前提下接送幼兒,做好幼兒途中防護。幼兒在園期間可不佩戴口罩。

13.加强近視防控。托幼機構要落實《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光明行動工作方案(2021-2025年)》等檔案要求,引導幼兒養成科學用眼習慣,保障充分戶外活動,嚴格控制視屏時間。平衡營養膳食,合理安排作息,確保充足睡眠時間,提高機體免疫力。

三、應急處置

(一)關注疫情變化。一旦所在區域發生本土疫情,要立即啟動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體系,嚴格實施師生員工體溫檢測、晨午晚檢和因病缺課(勤)病因追查與登記等防控措施。園內出現病例後,視情採取班級停課、封閉管理、全員核酸檢測等處置措施。

(二)遵守處置流程。入園前和在園期間,教職員工、家長或幼兒及其密切接觸人員如出現發熱、乾咳、咽痛、流涕、腹瀉、乏力、嗅(味)覺减退、肌肉酸痛等症狀,應當立即報告,採取居家觀察、就醫排查或隔離措施,教職員工應立即停止上崗,幼兒應及時通知家長帶離,嚴格按照“點對點”合作機制有關規定及時到定點醫療機構就醫。就醫過程要全程做好防護,儘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若接觸或食用過冷鏈食品,應主動告知食用時間、食品種類和食材來源等資訊。

(三)啟動應急機制。教職員工、家長或幼兒及其密切接觸人員中有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疑似病例、無症狀感染者或密切接觸者,托幼機構應立即啟動應急處置機制,在疾控機构指導下採取相應疫情防控處置措施,配合相關部門做好密切接觸者、密切接觸者的密切接觸者的排查管理工作。對一般接觸者要及時進行風險告知,提醒其主動做好個人防護,配合落實核酸檢測、健康監測等措施,如出現發熱、乾咳、咽痛、流涕、腹瀉、乏力、嗅(味)覺减退、肌肉酸痛等症狀要及時報告、就醫。

(四)查驗返園證明。托幼機構要安排專人與接受醫學隔離的教職員工、家長或幼兒進行聯系溝通,掌握其每日健康狀況。教職員工、家長或幼兒病癒後返園需提交當地具備資質的醫療機構開具的相關證明。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