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寶雞銅川的縣域人口流失下去會變成空城嗎?

陕西 95℃ 0
摘要:在中心都市人口集聚增長的背後,是支撐普通地級市及區縣人口的淨流出,這一點在中西部省份尤為突出。西安的人口增長超過了全省的人口增長。然而以十年的變化來看,關中五個地市中,除西安以外,咸陽、渭南、寶雞、銅川的人口均處於淨流出狀態。這些人口淨流出的區縣主要集中在關中的渭南、寶雞、銅川等地市,渭南、寶雞都是人口大市,也是區縣人口外流比較嚴重的區域,渭南市除臨渭區外,其餘區縣的人口均處於淨流出狀態。

前段時間看到一則新聞,說浙江省53個縣有48個縣人口增長,占到9成以上,11個縣人口超過100萬大關。相比於東部地區的縣級人口快速增長,處在西部地區的陝西的縣區人口這些年發生了哪些變化呢?

1

從鄉鎮到普通地市,從普通地市到省會城市,再從省會城市到大都市圈,人口的流動已然是時代背景。在中心都市人口集聚增長的背後,是支撐普通地級市及區縣人口的淨流出,這一點在中西部省份尤為突出。

先來看總體情況:

西安的人口增長超過了全省的人口增長。根據七普數據,2020年西安人口1295萬,對比十年前的“六普”,增長了448.51萬人,十年增長了52.97%。而陝西全省的七普人口是3952.9萬人,比“六普”增長了220.2萬人,十年僅增長了5.9%。

■組織:萬人數據來源:七普、六普數據

這背後潜藏了一個基本的事實,即陝西一些地市的人口在縮減。將陝西十個地市的人口變化作對比,從2010年的“六普”到2020年的“七普”,十年人口保持增長的只有西安、榆林、延安,其餘咸陽、渭南、寶雞、商洛、漢中均呈現出人口淨流出狀態。

■數據來源:陝西省統計局七普數據

關中地區一直是陝西人口最為集中的地方,在七普數據中,關中地區的人口為2587.55萬人,約占陝西全省人口的65.46%,約有三分之二的陝西人生活在關中。陝北地區人口590.73萬人,占14.94%,陝南地區人口為774.61萬人,占19.6%,三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陝南、陝北。

然而以十年的變化來看,關中五個地市中,除西安以外,咸陽、渭南、寶雞、銅川的人口均處於淨流出狀態。咸陽市的人口變化,與西鹹新區行政區劃諸多關聯,暫不作類比。渭南作為除西安以外的人口第一大市,也是人口淨流出量最大的地市,人口淨流出60.12萬人。但如果從人口流出的比例來看,銅川雖然是關中地區人口最少的地市,但人口淨流出比例卻是最高的(-16.37%)。

■陝西十地市2010-2020年人口變化數據來源:陝西統計年鑒人口普查數據

陝北的榆林、延安兩地市,十年人口總體呈增長態勢,也是除西安以外,陝西僅有的兩個人口正增長的地市,榆林是陝西十地市中人口增量(27.06萬)和增速(8.07%)最多的地市,延安十年人口增長9.39萬人,排在榆林之後。

陝南的漢中、商洛、安康三市人口也在外流,其中商洛人口淨流出最多,十年淨流出人口為30.17萬,其次為漢中市(-20.61萬人)、安康市(-13.74萬人)。

近十年來,人口加速由農村流向都市、由經濟欠發達地區流向經濟活躍地區和大城市集中。根據七普數據,陝西全省常住人口中,流動人口約927.39萬人,其中省內流入人口占絕大多數(734.02萬人),跨省流入人口為193.37萬人。

總體來看,7個人口規模縮減的地市中,安康是十年來相對人口縮減幅度最小的一個,十年人口减少了5.22%。

2

老齡化和低生育率帶來的人口自然增長放緩,使得人口的整體增長放緩,而在人口淨流出比較大的鄉鎮及三四線都市,人口的增長拐點也就理所當然要早於一二線都市率先到達。

對比近十年陝西十個地市的歷年人口增長變化會看到,2017年以後是一個比較明顯的分水嶺。這一年銅川的人口出現負增長,人口較2016年减少1.63%。在這之前的幾年,各地人口的增速整體保持微漲態勢。

到了2018年,除西安、榆林、安康三市外,其餘7個地市的人口均呈現負增長。之後的2019年、2020年,仍然是大多數地市人口繼續負增長。而對比2019年、2020年的人口增速,會發現,之前相對比較平緩的人口增速在2020年,發生了比較大的波動。這可能與2020年的採用的是普查數據,相對比較全面精准,而其他非普查年份的數據,一般通過抽樣調查推算,囙此存在一定的誤差。

■陝西十地市歷年人口環比(今年與去年相比)增速變化,數據來源陝西省統計局。十年人口增速由六普、七普兩次人口普查對比得出。2017年起,西鹹新區常住人口計入西安市。

再來往下看區縣的數據可能更明顯一些,包括市轄區、縣級市、縣在內,陝西省共有107個縣級行政組織。由於2020年對於2019年的數據增長變化較大,這裡以2019年的人口增長來對比。2019年,陝西107個區縣(不含西鹹新區)中,人口出現負增長(與2018年相比)的區縣有55個,占到51.4%,人口呈正增長的有52個,占48.6%。

也就是說,2019年,陝西約半數以上的縣(區)人口在負增長。這些人口淨流出的區縣主要集中在關中的渭南、寶雞、銅川等地市,渭南、寶雞都是人口大市,也是區縣人口外流比較嚴重的區域,渭南市除臨渭區外,其餘區縣的人口均處於淨流出狀態。寶雞市除麟遊縣以外,其餘區縣人口同樣處於淨流出狀態。而銅川市除新區外,其餘所轄區縣同樣面臨人口外流趨勢。

陝北則呈現出明顯的兩級分化,榆林市的人口在微漲,其中米脂、綏德、子洲、佳縣四個區縣的人口在負增長,其餘8個區縣人口在正增長。延安市則是除寶塔區、吳起縣外,其餘11個區縣的人口都在負增長。但這一情況在七普數據出來以後發生變化,榆林市和延安市成為除西安以外,陝西“唯二”人口正增長的地市。

陝南的商洛市,除商南縣以外,其餘6個區縣的人口在2019年都在負增長。商洛市也是近十年(六普到七普)間人口規模縮減比較大的地市,人口淨流出量(30.17萬),僅次於渭南、寶雞兩市。

相比之下,安康、漢中兩地的人口雖然也在緩慢外流,但相對比較平緩,大多數區縣的人口在2019年仍處於正增長態勢。這也使得,從十年變化來看,安康、漢中的人口縮減比例均在5%左右,不同於其他地市,大多縮減比例在10%以上。陝南地區成為陝西人口波動相對較平穩的地方。

3

選取兩次人口普查後,人口淨流出量最大的渭南市,以及人口淨流出幅度最大的銅川市來重點分析一下:

渭南市作為陝西人口淨流出量最大的地級市,擁有臨渭、富平、蒲城、大荔四個人口大縣(區),但由於受到省會西安的虹吸效應,除臨渭區外,其餘三個人口大縣也是人口外流最多的。臨渭區是渭南市唯一人口正增長的縣區,也是渭南市唯一的市轄區,兩次人口普查人口增量為4.22萬人,十年同比增長4.81%。

■數據來源:七普六普數據陝西統計年鑒

人口外流量最大的是富平縣,從六普到七普,當地的人口規模縮減了10.14萬人,十年增速為-13.64%,其次是大荔縣,人口淨流出10.1萬人,十年增速為-14.56%,蒲城縣的人口十年淨流出8.09萬人,同比减少10.88%。

而潼關、白水、華陰市、澄城縣這幾個縣區或縣級市,近10年人口的外流比例都在20%左右。西安對關中地市的人口虹吸效應由此可見一斑。華州區、合陽縣人口分別淨流出16.68%、17.43%,渭南市區偏居整個行政區劃一隅,對轄屬區縣輻射帶動能力有限,也是導致人口外流的另一因素。

韓城市作為渭南轄屬的縣級市,人口淨流入量是渭南所有縣區中最少的,十年間人口淨流出僅8400人,同比减少2.15%。在諸多關中縣區人口被虹吸的背景下,能保持這樣的增速,與當地的產業支撐有很大關係。

再來看人口淨流出幅度最大的銅川市,銅川市的面積和人口在關中都排在最末,但是銅川市的人口外流比例確實關中最高的,十年人口外流16.37%。由於銅川市未公佈七普具體分區縣數據,只能從2010年—2019年的統計資料中做以分析:

2010—2019年,銅川市耀州區、印臺區、王益區、宜君縣四個區縣的人口都在緩慢下滑,只有銅川新區的人口在增長,銅川新區的人口從2010年的7.38萬,增長到2019年的11.78萬,這期間人口增長了4.4萬,同比增長59.62%。

■數據來源:陝西統計年鑒

銅川所轄的印臺區、王益區從2010年-2019年,人口外流的幅度和比例相一致,期間人口淨流出量分別為3.65萬、3.31萬,這兩個區2019年分別有人口18.12萬、16.73萬。

相比之下,新區的人口增長遠不及老城區人口外流的速度,是導致銅川市人口淨流出量陡增的最大原因。宜君縣作為銅川轄屬的唯一一個縣,反而是人口變化最平穩的,從2010年到2019年,人口减少約4800人。總體來看,2019年比2010年,銅川的人口淨流出量是5.49萬人。

而這只是2019年的數據,根據更為全面的七普數據,到2020年,相比於六普,銅川市的人口淨流出在13.67萬人左右,而銅川2020年全市的人口為69.83萬。

人口的流動不止發生在陝西省內,從農村到都市,從西部地區向東部地區,人們都在自由地選擇適宜生存的場所。

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管理學院特聘教授陸銘關於人口紅利有這樣一個觀點,他認為人口從欠發達地區到發達地區,在全球範圍內是普遍規律,無論在日本美國,人口和經濟都集中在大城市,而這並不會帶來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經濟差距的擴大,相反更容易實現人均意義上的空間均衡。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人們對地區間的均衡發展產生了一種誤區,將其理解為總量均衡。

文字|圖圖|貞觀作者

數據|王小娟|貞觀作者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