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夏天,各個省份中的重要都市,幾乎都會總結上半年經濟增長情况。從歷年來統計報告來看,每個省的省會城市,無疑是其最重要的經濟增長引擎。
省會對於一個省份區域來說,除了經濟貢獻外,在文化歷史傳承,人文精神塑造方面,也至關重要。而群眾也會不自覺地對省會城市產生密切關注,內心裏也會對其產生一種特殊的情感,所以每個省份的省會城市,對其非常重要。
現實生活中,人們似乎也很喜歡對省會城市“評頭論足”,甚至不乏一些爭議。拿地域廣袤的內蒙古自治區來說,其首府應該定在哪座都市,區內不同地方的人也有不同看法,甚至在網絡上,也有不少網友進行過爭論。
有些網友認為:身為少數民族的自治區,應該把首府放到內蒙古東部地區,因為內蒙東部地區的興安盟,呼倫貝爾市,錫林郭勒,通遼等地,幾乎聚集了超過全區百分之七十的蒙古族同胞。把首府放到蒙古族人口“相對較多”的都市更合適。
另外有一些人則認為:首府應該放到經濟更好的鄂爾多斯市,那裡有豐富的能源資源,經濟實力雄厚,且發展勢頭強勁,要是把鄂爾多斯升格成為內蒙古自治區首府,能更好帶動全區經濟發展。
另外,也有一些人覺得:跟呼和浩特市毗鄰的包頭市,工業基礎很好,而且都市框架,也是由當年的“蘇聯專家”所規劃,佈局合理,一點都不擁擠,作內蒙古自治區的首府,也比呼和浩特市有優勢。
但還有一些人則堅定地認為:現在內蒙古自治區的首府呼和浩特市,不論是從地理位置,還是歷史人文底蘊,都是區內其他城市無可比擬的存在。讓其作首府,也是最佳選擇。作為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市,為何在部分草原人們心中有點“無法服眾”,而且還形成了很多的爭議呢?
一,象徵意義深遠的“王爺廟”
眾人對於到底哪座都市適合作內蒙古自治區首府,這個話題爭論不休。究其根本原因,還是因為呼和浩特市“太年輕”,以及不太久遠的“內蒙古自治區首府頻繁變遷史”有關。
呼和浩特市,在蒙古語中翻譯為“青色的城”,當地人也習慣稱呼其為青城。其主要由“綏遠城和歸化城”在民國時期合併而成,時間並不長。儘管歸化城也有將近四百多年的歷史,但跟中原地區那些動輒超過千年歷史名城相比,還是顯得“年輕”了些。另外,由於遊牧民族喜歡逐水草而居,所以對於區域中心都市這種概念,在古代也並不强烈。這也造成,塞外草原漫長的歷史上,並未形成真正意義上的覈心都市。
另外,大家之所以會對內蒙自治區首府該放到哪裡有爭論,其實也跟內蒙古自治區成立時間相對較短,以及數次區域調整和首府地址變動有關係。
眾所周知,北疆草原歷史悠久,但在古代基本都是“鬆散型”管理,沒有固定的區域設定。直到1947年5月,在黨中央和烏蘭夫衕誌的共同努力下,內蒙古自治區才得以建立。當時烏蘭夫衕誌,受黨中央委派,前往東部草原地區。在興安盟的王爺廟地區,烏蘭夫衕誌,召集蒙,漢,回,達吾爾等多民族代表,舉行了人民代表大會。會議上通過了《內蒙古人民代錶會議宣言》,並且通過決議:解决擁護共產黨,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成立內蒙古自治區政府。
從此,歷經千年歷史的草原地區,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有了新的身份。內蒙古自治區成立之初,所轄面積只包括東部區域的呼倫貝爾,興安盟,及錫林郭勒等地區。頒佈自治區成立所在地“王爺廟”,也只是個只有五六萬人口的小鎮。為了方便剛成立的內蒙古自治區政府開展工作,王爺廟便被設立成自治區首府。並且也為了表達草原人民對共產黨的擁護之情,自治區政府通過決議,將王爺廟正式更名為“烏蘭浩特”,在蒙古語中就是“紅色之城”。
王爺廟這個小城鎮,對於早期自治區成立,以及共產黨思想在草原地區推廣傳承,起到了極大作用,也有著很深遠的象徵意義。時至今日,烏蘭浩特市內,依然保留當年內蒙古自治區成立時的舊址遺跡,現在也是內蒙古自治區著名的愛國主義,紅色文化教育基地。
二,臨時“首府”,卻起到過大作用
烏蘭浩特作為內蒙古自治區第一個首府都市,紅色記憶濃厚,也極具象徵意義。但在那個年代,地處大興安嶺南麓的這座小城,交通閉塞,各種配套設施也不完善,作為自治區首府的弊端也很明顯。
在此情形下,為了鞏固內蒙古自治區來之不易的紅色政權,也為了草原地區更好的發展,於是在1949年,經黨中央準予,內蒙古自治區首府,正式遷往張家口。當時張家口屬於察哈爾省,並且也是察哈爾省的省會。但在那個特殊年代,張家口這座城市,必須承擔起內蒙古自治區首府職責,為自治區黨政機關正常運作提供保障。五年後,1954年,國家對區域進行了一番大調整,內蒙古自治區首府也正式定在呼和浩特市,同時張家口也卸下了“內蒙古自治區首府”的重任。
回顧歷史,張家口這座依託口外貿易成長起來的都市,曾擔任過五年的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在那個特殊年代,張家口為內蒙古自治區政府機構順利運轉,政權穩固,發揮了不可磨滅的作用。
三,內心情感所致,人民都想首府“近一點”
時過境遷,在內蒙古自治區剛成立前八年時間裏,首府曾三次搬遷,這是時代及歷史原因造成。而現在人們對“首府”位置爭論,其實更重要的一點,也跟內心情感有關。
作為自治區首府,在草原人民心中,有著標誌性意義。但奈何內蒙古118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區域跨度太大,有些區域內的人們去趟首府路途很遙遠。所以有些草原人民,都希望首府能搬到離自己生活區域近一點的都市。
人們對於內蒙古自治區首府位置的“爭論”,其實恰恰說明,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曾經對區域概念比較模糊的草原各族人民,經過七十年發展歷程,在內心和思想上,都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凝聚力,區內人民對“內蒙古自治區”這種家鄉概念,及內心情懷也變得更加濃烈。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