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破解“九龍治水”實現“一龍治水”

青海 90℃ 0
摘要: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供圖。今天,得益於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三江源地區已有效破解了曾經政出多門、職能交叉、職責分割的制約,當“九龍治水”實現“一龍治水”,執法監管碎片化得到解决,極地江源正前行在設立國家公園的關鍵階段,即將成為絢麗綻放於世界屋脊上的生態文明之花。

冬格措那湖。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供圖

在可哥西裡拍攝的藏羚羊。新華社記者張龍攝

草原風情。趙海梅攝

濤西昂紮是三江源國家公園長江源園區的一名生態管護員,近日他在玉樹藏族自治州曲麻萊縣境內的尕日尕呐山巡山時,拍攝到了一個種群數量達二三百頭的野犛牛群正在悠閒吃草的畫面,場面極為震撼、又特別罕見,這也直觀反映出三江源國家公園內生態環境變好了,珍稀物種的種群數量也在向好發展。幾年來,我省在推進國家公園體制試點過程中,一項一項探索創新,一點一點推進改革。

今天,得益於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三江源地區已有效破解了曾經政出多門、職能交叉、職責分割的制約,當“九龍治水”實現“一龍治水”,執法監管碎片化得到解决,極地江源正前行在設立國家公園的關鍵階段,即將成為絢麗綻放於世界屋脊上的生態文明之花。

站在重要的時間節點,回望來時路,更要砥礪前行。2016年,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正式在我省啟動,三江源腹地12.31萬平方公里國土被納入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範圍,這也是我國第一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

推動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對於青海而言是榮耀更是鞭策,是青海生態文明建設再上新階的全新探索,要在從無到有的實踐路徑中為全國創造一系列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青海將如何迎接時代賦予的這次“大考”,在生態重要、條件惡劣、區位特殊的三江源腹地蹚出一條符合省情實際、極具江源特色的“治水”路子,踐行“一江清水向東流”的使命和責任?

著力破解“九龍治水”制約

青海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等大江大河的發源地,被譽為“中華水塔”,是國家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必須要保護好三江源,保護好三江源的草木生靈。

敢為人先、大膽創新。2015年底,我省向中央上報了《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2016年初,中辦、國辦正式印發《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明確三江源國家公園的總體格局為“一園三區”,涉及12個鄉鎮53個行政村、17211戶牧戶72074人。

體制試點以來,青海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青海工作的重要講話和訓示批示精神,有力有序推動體制試點各項任務。時至今日,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已順利通過評估驗收,破解“九龍治水”制約成為極地江源的新實踐。

體制試點以來,我省積極創新管理體制,從現有編制中調整劃轉409個編制,成立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下設長江源、黃河源、瀾滄江源園區管委會,派出治多、曲麻萊、可哥西裡管理處。同時,組建省、州、縣、鄉、村五級綜合管理實體,實現生態全要素保護和一體化管理,有效解決了管理體制不順、權責不清、管理不到位和多頭管理等問題。

對園區所在的玉樹藏族自治州治多縣、雜多縣、曲麻萊縣和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進行大部門制改革,綜合林業、國土、環保、水利、農牧等部門的生態保護管理和執法職責,設立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管理局、資源環境執法局,綜合林業站、草原工作站、水土保持站、濕地保護站等,設立生態保護站,對國家公園範圍內的12個鄉鎮政府掛保護管理站牌子,全面實現集中統一高效的保護管理。

同時,組建成立三江源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局和管理分局,積極探索自然資源集中統一管理的有效實現途徑,開展了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將三江源國家公園內全部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為國家所有,確定的自然資源圖斑通過國家相關部委組織的成果驗收。

執法監管“碎片化”有效解決

解决自然資源執法監管“碎片化”問題,是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的又一重要內容之一。體制試點過程中,我省不斷強化自然資源綜合執法管理體系,在設立資源環境綜合執法機构基礎上,深入開展縱橫雙向聯合的自然資源綜合執法活動,以三江源國家公園“三級”執法體系、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二級”執法體系為支撐,不斷強化縱向垂直合作綜合執法。

我省將三江源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安整體劃歸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各園區管委會設立資源環境執法局,實現生態環境國土空間管制和自然資源統一執法,自上而下形成了權責明確、嚴格執法、監管有效的三級聯動執法機制。

為發揮自然保護區聯盟合作機制效益,切實加強區域生態環境保護和地區間生態環境聯防聯治工作,我省與新疆阿爾金山保護區管理局、西藏羌塘保護區那曲和阿裡兩個管理分局、珠穆朗瑪峰保護區管理局共同簽訂了《青新藏五大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保護協作備忘錄》,製定了《青新藏五大自然保護區協作聯盟章程》,建立跨省區長效管控和執法機制。

在此過程中,我省積極探索自然資源刑事司法和行政執法高效聯動,先後出臺《三江源國家公園生態保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制度》等,在玉樹市人民法院成立三江源生態法庭,成為三江源地區設立的第一個生態法庭。

以監測推動監管,充分運用數位手段切實保護好國家公園內的生態家珍,我省不斷強化生態監測網路建設,建成了三江源國家公園生態大資料中心和覆蓋三江源地區重點生態區域“天空地一體化”監測網絡體系,並在索南達傑保護站實現周邊近600平方公里“可見光+熱成像”24小時全方位視頻遠程監控和數據的穩定傳輸。

國家公園“四梁八柱”基本搭建

2018年年初,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改委公佈了《三江源國家公園總體規劃》,作為我國第一個國家公園規劃,為其他國家公園規劃編制積累經驗、提供示範。《三江源國家公園總體規劃》問世以來,我省在積極推進實施“總體規劃”基礎上,編制完成了生態保護規劃、生態體驗和環境教育規劃、產業發展和特許經營規劃、社區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規劃以及管理規劃5個專項規劃,初步形成了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規劃體系。日前,5個專項規劃經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同意,已由我省正式印發。

在此基礎上,我省頒佈施行了我國第一個由地方立法的國家公園法規,即《三江源國家公園條例(試行)》,明確了管理體制、機構設置、運行機制、職能職責、行政執法,為國家層面開展國家公園立法探索了路子、積累了經驗。

此外,我省還製定印發了科研科普、生態管護公益崗位、特許經營、預算管理等13個管理辦法,形成了1+N政策制度體系,並成立了“三江源國家公園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製定發佈了管理規範和科技標準指南、標準體系導則、形象標誌、標準術語以及生態管護規範、生態圈欄建設規範等地方標準,有效支撐了國家公園建設管理標準需要。

同時,我省還積極開展三江源自然資源和野生動物資源本底調查,建立資源本底數據平臺,發佈自然資源本底白皮書,完成《三江源國家公園野生動物本底調查工作報告》,首次形成三江源國家公園陸生脊椎動物物種名錄。

制度建設具有根本性、全域性、穩定性和長期性,這是我省在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中的又一次創新和收穫。著力提升治理水准,今天的三江源國家公園內已基本搭建起“四梁八柱”體系。

正是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的深入推進,使曾經的“九龍治水”藩籬被有效破解,極地江源已經開啟“一龍治水”的新征程。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青海視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切實肩負起保護三江源、保護“中華水塔”的重大使命,像保護眼睛一樣愛護三江源,像珍惜生命一樣珍惜三江源,相信在代際相傳的努力實踐中,三江清流將源源不斷滋潤華夏大地,極地江源也將成為美麗中國最亮麗的畫卷。

記者手記

美麗江源需要我們共同呵護

三江源因地處高寒高海拔的青藏高原,歷來都被蒙上一層神秘的色彩,也正是特殊的地理和自然環境,讓這裡成為我國乃至世界稀缺而又珍貴的生態資源寶庫。長江、黃河、瀾滄江從亘古的雪山冰川流出,每年向下游地區輸送600多億立方米清潔水源,滋潤著華夏大地養育著中華兒女;野犛牛、藏羚羊、雪豹等眾多高原珍稀物種在這裡繁衍棲息;境內的高寒草甸、凍土冰川等生態地位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們必須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對青海的殷切囑託,堅持“三個最大”省情定位,奮力推進“一優兩高”,時刻牢記“國之大者”,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三江源的生態環境,像愛惜生命一樣愛惜三江源的生態環境。

三江源的重要生態地位,一直備受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以及社會各界的關注。從自然保護區到國家公園的蛻變,到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的深入實施,美麗的三江源被越來越多的人知曉,也讓越來越多的人樹起了更强烈的生態環保意識。從全國首屬的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在青海的啟動,到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任務全部完成,青海探索了諸多可複製可推廣的原創經驗,“一龍治水”打破了“九龍治水”的困境。

如今,每一個行走在江源大地的人都會看到:波光瀲灩的紮陵湖、鄂陵湖再次成為眾多水鳥棲息休憩的樂園,藏野驢成群奔跑似與汽車賽跑,水草豐美的草原上大小湖泊隨處可見……當我們享受這些生態環境保護成果時,一定要知道也應該知道這場從政府到群眾參與的全民行動,有多少人付出了艱辛努力,有多少生態管護員在冒著風雪嚴寒巡迴守護,有多少園區工作人員遠離一家老小在默默堅守……成果來之不易,需要倍加珍惜。在海拔高、氣候條件惡劣的三江源地區,保護三江源草木生靈、建設國家公園,不僅僅是政府行動,更需要社會公眾的共同參與。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宣導低碳綠色的生產生活方式開始,從養成文明行為習慣開始,樹立保護生態環境的社會共識,彙聚起保護江源的强大力量,在我們的共同呵護中,讓三江源永遠天藍地綠水清,讓三江源的名片永遠亮麗如新。(宋明慧)

作者:宋明慧稿件來源:青海日報聲明:以上內容版權為《青海日報》所屬媒體平臺所有,未經許可禁止轉載,違者必究!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