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酒的故鄉,酒和酒類文化源遠流長,在人們的生活中一直佔據著重要地位,是人們生活之中不可缺少的東西。
我國白酒歷經千百年的沉澱和發展,才形成了如今的十二大香型,這十二大香型,猶如白酒江湖的十二大門派,各具特色,身手不凡。在這其中有一款酒,足够特色,也足够神秘,鼎盛時期的銷量甚至遠超茅臺,它就是唯一被國家將生產配方和工藝定性為國家機密的——董酒。
中國有那麼多的白酒,為何偏偏只有董酒有資格貼上“國密”的標籤呢?為何昔日如此輝煌的董酒卻會變成如今無人問津了呢?
為什麼董酒會被列為國家機密呢?
董酒的生產工藝和配方在八大名酒中是最特殊的一個。制曲時加入130餘味中藥,採用大麯、小曲發酵,雙醅串香蒸餾的生產工藝,其工藝簡稱為“兩小,兩大,雙醅串蒸”。董酒也囙此被稱為“串香鼻祖”,兼顧大麯酒的濃香和小曲酒的柔和,再加上草藥植物的百草香。
在第二届到第五届國家名酒評選中又奪得“國家名酒”稱號,成為中國名酒的傳奇存在。另一方面,董酒在1977年開始遠銷東南亞、日本、加拿大、美國等國家和地區,被港澳同胞稱為思鄉酒、多情酒,被外國友人美稱為友誼酒、典雅酒。
因為董酒的藥用性突出,與茅臺並列中國最具健康性的兩大名酒。白酒泰斗沈怡方曾說過這樣一句話,“貴州兩大寶,茅臺和董酒”,可見董酒當時的發展勢頭幾乎與茅臺持平。連金庸老師也為董酒題詞“千載佳釀,絕密配方;貴州董酒,中國名釀。”
從1983年起,董酒的發展更加勢不可擋,國家輕工部、科技部、保密局三次將董酒生產配方和工藝列為國家機密。1992年是董酒最風光的一年,產銷達到11610噸。
為何昔日如此輝煌的董酒卻會變成如今無人問津了呢?
1993年中國全面履行《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虎骨與穿山甲禁止上市交易,董酒開始删减配方。
1994年,五糧液開創了OEM貼牌模式,並在白酒界掀起了貼牌的浪潮,董酒也是其中一員,買斷品牌最多時超過300個,又沒有及時進行品牌清理,導致品牌形象受損,品牌價值大幅下降!大量質低價高的貼牌酒使董酒失去了在消費者心中的名酒地位!
1995年,老廠長陳錫初去世,董酒的工作重心從做酒轉移到爭權奪利中來。內耗兩年之後,董酒到了山窮水盡資不抵債的地步!
作為一名蟬聯四届中國名酒的強勢品牌,如今落到這種田地,你說慘不慘?
然而,這只是開始……
1997年,董酒因銷量不佳,資金困難開始滑向停產。
2003年,董酒因拖欠工資、還不上銀行貸款等原因全面停產。
2005年,董酒的投資方深圳振業在解决了董酒欠款後重新恢復了董酒的生產。
2007年,董酒與有著“白酒業黃埔軍校”之譽的廣東水井坊行銷團隊合作,推出300多元的新品,希望打開市場。然而,董酒的控股方與行銷團隊沒有絲毫默契,各有主張,這一合作以2008年董酒銷售公司總經理及市場總監在內的行銷團隊9名高管集體辭職而告終。
2012年,受到限制“三公消費”、“酒駕入刑”等政策的影響,白酒嚴冬到來,整個白酒的銷量都在下滑,這對跌跌撞撞的董酒是雪上加霜!
經歷了改派濃香,盲目擴張,不知道拍的誰的腦袋而想出來“不喝董酒不懂酒”。這句話極具挑釁意味的廣告語,且停產、破產轉賣、複產,發展歷程真是萬分坎坷董酒就這樣被糟蹋了十來年……
正確的行銷策略、穩定的消費群體、細分的目標市場對於企業的發展至關重要。跌落“神壇”的董酒開始意識到這一點,在2007年開始堅定“董香”,塑造“國密”董酒品牌,市場佔有率慢慢提升。
據悉,董酒完成了對產品線的梳理,確定了由國密佰草香、國密、珍藏、密藏、婁山春五大系列以及紅旗飄飄個性化組成產品矩陣,實現從高端千元價位帶到百元以內福斯價格帶的覆蓋。腰部及腰部以上產品均為董香型,在產品佈局上,董酒在全國市場堅定地主推董香型白酒。
誰都可以成為名酒,但並不是誰都能永遠是名酒,名酒之名需要維護和保障。董酒的名酒復興之路任重道遠,能否重回八大名酒陣營?值得我們期待。
酒友們,你有喝過董酒嗎?現在的董酒你覺得怎麼樣呢?歡迎下方留言分享!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