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黑龍江一農民在信用社買6元股金,63年後能拿多少分紅?

黑龙江 71℃ 0
摘要:於是國家準予建設了農村信用社來解决農民的生活問題,為了來滿足農村地區的老百姓在生產農作物和農作物轉換為金錢貨幣流通的環節中的資金周轉的需求,實實在在的解决了人們的問題。而農民存款就是他們入股了,他們存入信用社的存款,也就變成了“股金”,信用社會按國家的相關規定和標準,給這些入股的農民發放股息和分紅。1957年,黑龍江實行農村信用社時,一比特農民就拿出了自己的全部家當,花了六元錢入了股。

導語:

如今貸款消費,提前消費已經不足為奇了,甚至每個人都有花唄這樣的貸款軟件來提前滿足自己的需求,貸款買車貸款買房也已經十分普遍了。但這些錢都是大數額,人們也有能力每個月按月支付,可是在農村地區,農民要靠季節性的收割來換取金錢,所以貸款是行不通的。

於是國家準予建設了農村信用社來解决農民的生活問題,為了來滿足農村地區的老百姓在生產農作物和農作物轉換為金錢貨幣流通的環節中的資金周轉的需求,實實在在的解决了人們的問題。

紛紛入股信用社

這個政策一出,鄉親們都一擁而上,都紛紛加入,但因為信用社的初始資金少,而且農民的積蓄也不多,所以為了保證信用社的正常運作,也為了吸引更多的人加入農村信用社,於是决定一開始採用入股的形式,對入股的社員實行民主管理,信用社也是為這些入股的社員來服務的。

而農民存款就是他們入股了,他們存入信用社的存款,也就變成了“股金”,信用社會按國家的相關規定和標準,給這些入股的農民發放股息和分紅。1957年,黑龍江實行農村信用社時,一比特農民就拿出了自己的全部家當,花了六元錢入了股。

大家現在看六元錢覺得微不足道,但是在1957年,這筆錢可是有的人半個月的薪水,是一筆不小的收入。因為那時的一斤大米的價格,才大致在0.12元左右。更何况別的物品了,都是按幾分錢,幾角錢的在買,所以說六元錢放在今天不算什麼,但是在呢個時候卻是一項巨大的投資。

63年後的6元錢

農民也沒有什麼文化,投資了之後一時間也忘記了,當然也不懂這些,這位農民年輕時沒有成家,當然也沒有兒女了,等到老的時候無人照拂,於是他的侄兒便把他接入了家中照料,侄兒也比較有孝心,不嫌弃他,甚至把他像父親一樣服侍照顧,這個老農民也明白孩子的一番孝心,但也不行在家裡白吃白喝,想用自己的力量做一些事情補貼家用。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看到了自己那時入股信用社時發的股金證,可哥讓他眼前一亮,距離自己入股已經過了六十三年了,先不說自己當時入股時的六元就已經不是小數目,就是這整整存了六十三年利息和股息也不少了吧。

於是他欣喜若狂的告訴了侄兒,讓他去取出來,也算是他給家裡做出的貢獻。大家都認為這是一個不小的數目,可是侄兒去取錢時才傻眼了。原來年代久遠,當年的信用社已經經過了數次改革和調整,隨著經濟的發展也已經陞級為農商銀行。對於能否兌換六十三年前的股金,這還得向上級打報告。

但是銀行不可能不承認股金證的合法性,所以看侄兒一定要回兌付時,也是同意兌付股息和分紅的,但經過計算後這些錢數卻讓他的侄兒非常納悶和不滿。原來根據銀行的一系列匯算,在存了六十三年後應得的股息和分紅總計為17元3毛9厘。這大大震驚了在場的人,為何會這麼少?

工作人員解釋道,這位農民當年購買股金的股息,是按照購買人數和銀行的營業額進行估算的。當年大家一擁而上都來購買,所以購買的人數就非常多,所以分到的股息也就越少。

6元的股金在當時人人都購買的情况下根本就占不了多少股份,再加上六十三年之久,國家的存款利率也在不斷調整,所以即便他已經存了60多年,也沒有多少分紅。這樣的情况是大家都沒有想到的,雖然銀行願意兌付這利息和股息,但在如今的社會這十七元錢根本幹不了什麼,甚至都沒有收藏了六十三年的股金證有價值,於是他們也决定不兌付了,老農民想補貼家用的想法也只能落空了。

雖然大家都覺得存儲六十三年之久,這樣的分工可是一筆大數目,這就跌入了陷阱,沒有瞭解過股市沒有這方面知識儲備的人就只能被牽著鼻子走,想這位老農民一樣,如果他在六十三年中有巨大利益時將錢取出來,也不至於落到這樣的地步,可就是因為沒有文化和知識,加上自己的不重視,才使得當時一筆不小數目的錢變成了如今的杯水車薪。這也就是不僅要告訴我們投資需謹慎,更要明白,學習的重要性。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