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子弟今何在?和珅後代在黑龍江種地,至今仍保留祖先傳統

黑龙江 91℃ 0
摘要:《摩羅詩力說》:“重獨立而愛自由,苟奴隸立其前,必哀悲而疾視,哀悲所以哀其不幸,疾視所以怒其不爭。”在我國歷史上,有兩個朝代是由少數民族統治的。清朝入關以後,大部分的八旗子弟都被帶到了京都,那麼在清朝走向滅亡以後,那些與皇室密切相關的八旗子弟現今又在何處呢?和珅的後代在黑龍江種地,並且他們至今仍保留著祖先的傳統。大部分隨皇太極來京的滿族八旗子弟都會分配房屋和田地。

《摩羅詩力說》:“重獨立而愛自由,苟奴隸立其前,必哀悲而疾視,哀悲所以哀其不幸,疾視所以怒其不爭。”

在我國歷史上,有兩個朝代是由少數民族統治的。一個是元朝,另一個則是清朝。清朝時期,我國是由滿族人統治,而提起滿族,就不得不說到滿族八旗。其實,八旗最初是滿族的一種生活軍事制度形式,而且最初只有六旗,發展到後期,又有一部分蒙古人和漢人被編制進來,擴充成了後來的八旗。所以很多人認為的八旗即為滿族人的想法是錯誤的。

清朝入關以後,大部分的八旗子弟都被帶到了京都(如今的北京),那麼在清朝走向滅亡以後,那些與皇室密切相關的八旗子弟現今又在何處呢?和珅的後代在黑龍江種地,並且他們至今仍保留著祖先的傳統。

據史料記載,清朝統治穩定以後,清政府給予了其族人十分优渥的待遇。大部分隨皇太極來京的滿族八旗子弟都會分配房屋和田地。一部分被編入軍隊的八旗子弟會被分配比漢族人更豐厚的津貼待遇,並且免於向政府納稅,而剩下的滿人可以選擇不用服勞役和兵役,即使無事可做,也生活的十分瀟灑。

當時在京城實行的是滿漢不同律,也就是說即便是滿人觸犯了法律,也會因為其是八旗子弟而被從輕處罰,這樣的規定致使當時很多八旗子弟開始墮落,曾經引以為豪的馬上功夫也逐漸沒落。

隨著一代又一代的後裔降生,這些生活在京城的滿族後人已經養成了遊手好閒,養尊處優的狀態,當初分配給他們的土地也被變賣。事實上,當時的八旗子弟,生活已然窮困潦倒,但他們走在街上,仍然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不願如其他百姓一樣,依靠手藝謀生,更不願低下頭來向人虛心求教。

西元1744年,當時我國的東北邊界與沙俄摩擦不斷,而這裡地廣人稀,沒有足够的人手守護國土,加上當時京城糧食供給困難,乾隆皇帝便提出並實施了“移民屯墾”,就這樣,第一批居住在京城的滿族人離開了北京,來到如今的黑龍江一帶駐紮,開始了自力更生的日子。根據當時清政府的指令:“有事徵調,無事耕獵”。

在隨後的3年時間裏,又有2000多戶八旗子弟相繼遷移到這裡生活,最終形成了32個八旗子弟滿族村屯,由於他們的生活習慣與傳統依舊保持著京城的習俗,所以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具有滿族特色的“京旗文化區”。

隨著清政府的衰敗,留守在京城的八旗子弟,隨著時間的洪流漂泊在全國各地,而這些遷移到東北的居住的八旗後裔則依然生活在如今黑龍江的拉林鎮。據瞭解,這裡生活的八旗後裔中還包括許多名流權貴的後人,在拉林鎮村子裏有一比特叫何岐玉的老人,是清朝大臣索額圖的第十二代孫。

當人們問起老人的家族歷史時,老人仍然十分的激動和自豪。周圍的鄰居調侃著說,這要是在清朝那會,何岐玉便是名副其實的正黃旗貝勒爺,大家見了面還需要問安的。雖然距離當初來到這裡已經過去了數百年的時間,這些曾經的皇家後裔已經逐漸成為普通人,和當地人一樣說著普通話,但是很多婚喪嫁娶傳統的風俗禮儀習慣仍然被保留了下來。

據乾隆皇帝的親信大臣鈕祜祿·和珅的後人——和英琦所說,雖然如今的他只是個種地的農民,但祖先遺留下來的規矩傳統,他依然會嚴格執行。在這裡保留了1000多件清朝時期的古董文物,其中還有兩件是皇帝的詔書。如今,黑龍江省將這裡打造成具有濃厚地方特色的京旗文化的旅遊景點,讓神秘的滿族文化被更多的人所熟知。

時代在進步,如今我們已從當初的不堪一擊發展到了如今繁榮昌盛的世界強國。但歷史的教訓歷歷在目,始終在告誡著我們,唯有不斷的努力和充實自己,才能够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即使現在擁有了幸福美好的生活,依然不能產生惰性,只有努力拼搏,才能傲立於世界之巔。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