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職國企鐵飯碗,去農村當老師的魏書生,到底是教育家還是大忽悠

辽宁 90℃ 0
摘要:魏書生宣導教師不要將學生當成一個只會接收知識的容器,更重要的是關注學生的成長,因材施教,發掘他們的潜能。

“教育對象是人,是學生,是有思想、有語言、有感情的學生。”這是當代著名教育家魏書生經常強調的一句話,當然,這也是我們國家現時的教育方向,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以及學生無限的潜力,只不過就現在的大環境來看,想要轉換學生們的教育管道還有一定的難度,因為選拔優秀學生最重要的途徑便是考試,所以應試教育在教育工作中依舊占了很大的比例。

但正是因為有更多像魏書生這樣的教師存在,所以國家未來的教育才會有希望實現大的改變,不過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魏書生最開始最想做的並不是教師,而且他後來决定一心做老師之後,還有不少人懷疑他是靠著忽悠才走到今天這一步,這是為什麼呢?

魏書生,河北泊頭人,他出生於1950年,6歲的時候跟著父母遷居到瀋陽居住,1957年,魏書生進入瀋陽和平區砂山一校讀書,後來又在1963年順利考進了瀋陽三十二中學繼續學習,但是因為各方面的原因,他讀完國中之後便沒有繼續上學了,原本他的一生也應該平平凡凡,但是《哲學講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綱要》這兩本書改變了他。

1968年,魏書生跟著同學們一起下鄉,他們運氣不錯,在鄉下呆了一年後便開始接受分配,跟他一起去的同學都被分配去修路或者進工廠,總之這些工作在當時他們的眼中是好工作,因為從事這類工作容易晋昇,可是魏書生卻被分配到新建農場的紅旗小學做一名語文老師。

說實話,魏書生從未想過做老師,當時的他也不願意做老師,因為在他們的認知中,做老師太難晋昇了,可看著同學們都已經有了工作,魏書生難免感到心慌,所以最終他還是接受了教師這份工作。原本他是帶著抵觸情緒去上班,但當他踏教室的時候,他突然發現自己來到了一個新天地,下麵一群可愛的學生求知的眼神望著他,他突然覺得自己責任重大。

在紅旗小學教書的日子裏,魏書生找到了生存的意義,他感覺自己的存在是有價值的。但是1971年,他又被招到盤錦電機廠做幹事,按道理來說,這份工作是當初他嚮往已久的工作,同樣也是一個鐵飯碗,但有了從教經歷之後,魏書生做著之前嚮往的工作覺得十分不自在,於是他便開始給各位領導寫信祈求能回去教書。

1978年,他再次回到夢寐以求的校園,成為盤錦盤山縣三中的一名語文老師,此後他一心撲在教育上,他反對應試教育,他認為學生都是有血有肉有思想的大活人,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有些學生成績不好並不代表他智商低,也許他只是不適合學習或者沒有找到好的學習方法。

魏書生宣導教師不要將學生當成一個只會接收知識的容器,更重要的是關注學生的成長,因材施教,發掘他們的潜能。不過依舊有人對魏書生提出質疑,認為一個初中畢業的人怎麼可能會有這樣的成就,甚至懷疑這一切都是他忽悠來的,不過魏書生老師的教育成果大家有目共睹,他如果沒有真才實幹,就算能忽悠一時,難道還能一直忽悠到現在嗎?這顯然是不可能的,對此你怎麼看呢?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