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長江源關鍵魚類首次實現規模化人工繁殖

青海 75℃ 0
摘要:這標誌著我省長江源關鍵魚類規模化人工繁殖圓滿成功,我國科研工作者首次實現了對世界海拔分佈最高關鍵魚種的規模化人工繁殖。
近日,記者在省漁業科技推廣中心的魚苗培育池中看到,生活在長江源頭海拔4800米左右的關鍵魚種——小頭裸裂尻魚,經過人工授精、孵化後,兩萬尾幼魚苗生長良好。這標誌著我省長江源關鍵魚類規模化人工繁殖圓滿成功,我國科研工作者首次實現了對世界海拔分佈最高關鍵魚種的規模化人工繁殖。

小頭裸裂尻魚屬於冷水魚,生長發育緩慢,長至50釐米長的成魚,一般需要10多年,是我國特有的大中型魚類,也是我省重點保護魚類,是長江源水生態系統中的關鍵魚種之一。長江科學院於2020年實現了該魚的人工繁殖科技,掌握了成魚的最佳性成熟時間節點、胚胎發育水溫需求過程以及關鍵出膜水溫。為實現規模化人工繁殖,2021年,科研人員因地制宜構思並建立了一套既節水,又易控溫、易換水、易充氧以及易挑揀卵苗的集約化孵化系統,克服了缺乏流水孵化設施的困難。

今年6月12日至28日,長江科學院科研人員在長江南源蒐集性腺成熟度良好的親魚,原位開展人工擠卵、采精,實施濕法人工授精獲得受精卵,在位於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的水利部長江委長江科學院江源基地實施人工孵化。最終,孵出2萬尾新生仔魚,且存活良好。同時,研究團隊挑戰性地完成了2萬尾仔魚的長距離汽車陸運任務,經過13個小時、1000公里的不間斷運輸,將新生魚苗從雜多基地安全運抵西寧,養殖在省漁業科技推廣中心。經過規模化人工繁殖的幼魚苗,現時魚長在2-3釐米,經過水溫調節、餌料配寘,幼魚遊動活潑、長勢良好。

據這項試驗的牽頭人、長江科學院水環境所高級工程師李偉介紹,實現規模化人工繁殖使得大規模人工保育長江源關鍵魚類成為可能,為評估氣候變化引起的水文情勢變化(如水溫、洪水過程變化等)對長江源水生態系統的影響提供了較為豐富的實驗資料,使該大中型冷水性魚類推廣開發潛力初現。下一步,長江科學院將繼續利用規模化人工繁殖的長江源關鍵魚類,强化基礎研究,夯實長江源魚類多樣性研究和保護工作。(李欣)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