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前行!感恩有您!
來源:風聲島
01
2013年6月,深圳市正在召開上半年經濟工作會議。
市長許勤在會上突然發問:聽說我們深圳出現了一個名叫正威的世界500强公司?這家企業是怎麼回事?
這話問得在場人員面面相覷,紛紛翻手裡的報告,誰都不知道市長口中的這個“正威”是哪裡冒出的?
在場工作人員有些緊張,世界500强公司的門檻是20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得1000億以上。如此規模的企業在經濟會議上居然沒人知道,工作做得也太不到位了。
等一通調查下來,所有人都有些懵:這個正威集團發展實在太猛了,資產幾乎是一夜之間暴漲。
不能怪這些政府人員資訊更新不及時,實在是正威集團的發展快到難以想像的地步,還十分低調。
資料顯示,2008年正威集團資產規模才110億,短短三年後就變成了1280億,位列世界500强第387比特……
這種上升速度簡直令人匪夷所思,許多人十分納悶,難道這個正威集團是開金礦的嗎?
還真說對了,正威集團還真是開礦的,不過是屬於有色金屬的銅礦。
正威集團旗下擁有幾十座價值10萬億的銅礦,守著每年數百億淨利潤還不上市,也難怪沒人知道。
連企業創始人,45歲董事長的王文銀名字很多人也才剛剛聽說。
這一年,王文銀身家已經達到了1100億,在福布斯中國富豪榜排到第19比特。
這位千億資產的超級富豪的創業故事頗為傳奇,他的人生以三次“豪賭”名動天下。
這一年,距離他懷揣10元錢闖蕩深圳正好滿20年。
02
1968年3月,王文銀出生於安徽省潛山縣梅城鎮河灣一個農民家庭。
家裡雖然能供他讀書,可那是他用艱苦的童年歲月換來的。
每天天不亮就要下地幫忙,還要割草、喂猪,然後再跑到幾裏地外的學校讀書。由於徒手割猪草被鐮刀劃出一道道傷痕,疼到連筆都握不住。
因為身上總有股洗不掉的猪屎味,嫌弃他的同學們還給他起了個“猪大王”的綽號。
沒有同學願意和他玩,只能自己看書做題,所以深得班主任老師的喜愛。
老師見他有些自卑,就對他說:“好好學習,書香味可以蓋住你身上的味道。”
王文銀信了,他清楚這是老師對他的鼓勵,更是對他的極大期望。
無論多苦多累,他始終不敢在學習上鬆懈。
下地幹活會想著沒解開的數學題,一邊插秧除草,一邊琢磨著題目。
等活幹完,他的解題思路也就有了,時間一點沒浪費。
難得的空閒時光,他統統用在了看書上。
正因為喜歡看書,喜歡思考,王文銀心裡對自己的未來有著非常明確的規劃。
不過,他此時最迫切的心願是能有10元錢。
疼愛他的爺爺每次帶他去鎮上,總會買1毛錢一碗的粉蒸肉給他,自己卻從不舍得吃。
王文銀特別愛吃,也總吃不够。
10元錢能買100碗,他相信那應該讓自己和爺爺都吃飽了。
不過,對金錢的渴望來自於後來爺爺重病,家裡實在沒錢給他治療,只能慢慢熬著直到去世。
這件事成為他心裡一直的痛。
王文銀此時就想長大後多賺點錢,起碼家裡人生病再也不用擔心錢的問題。
但是,他自己很清楚,這一切只能等到自己考上大學再說。
03
1989年,21歲的王文銀考上了南京大學,他是全村這麼多年唯一考上重點大學的孩子。
老王家喜極而泣,家裡終於走出一個大學生,再也不用世世代代當農民了。
臨開學前,媽媽想把王文銀多年的複習書本和資料賣掉。
他趕緊攔下了,半認真半開玩笑說:“可別賣,萬一以後我成大人物了,這些可是珍貴的資料。”
年輕時的他已經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了希望。
大學期間的王文銀並不出眾,和都市裏的同學相比,不論背景出身,還是說話口音,他都顯得那麼格格不入。
沒辦法,他只能繼續看書學習,每年靠拿獎學金來彌補內心的缺憾。
1993年,25歲的王文銀大學畢業被分配到上海高橋石油化工公司當了名機關幹部,月薪400元。
這數位現在看來不起眼,可在當時人均200元的薪水環境裏已屬高薪,而且石化還是當時最熱門的職業。
大城市,好工作,高薪水,換任何人應該都覺得這輩子值了,可王文銀在每日“一杯茶一份報混一天”的工作環境中如坐針氈。
他知道自己這樣混下去,吃喝雖不愁,可未來幾十年也就這樣了。
此時正好是市場經濟浪潮蓬勃掀起的時候,知識份子下海創業的故事屢見不鮮。
看見廣播電視裏長篇累牘地文宣南方各種創業故事,王文銀再也熬不下去,丟下一份辭職報告,揣著一堆證書就奔赴改革開放的最前沿——深圳。
從上海到深圳有數千裏的距離,王文銀買不起飛機票,只能坐了火車換汽車,再蹭過路的耕耘機,顛簸十多日才到達深圳。
臨走時,他身上帶著剛發的400元薪水,等到了深圳只剩下10元。
灰頭土臉的王文銀連最便宜的招待所都住不起,只能臨時找了個橋洞落脚。
好在深圳工廠多,他又是大學生,找個工作還算順利。
王文銀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燈泡廠做扣絲部的經理,管理著數百名的工人。
廠裡不僅也給他開了400元薪水,還安排了單身宿舍給他。
看得出老闆很賞識他,有心栽培,可他偏偏不識趣。
工人的工作是把鎢絲壓接到燈泡裏去,而鎢絲極細,需要敏捷的手上功夫,也需要高度集中的眼力。
為了提高利潤,老闆就拼命要求工人加班加點幹活。高强度和要求十分細緻的工作讓許多工人身體吃不消而倒下。
王文銀有些憤憤不平,居然帶著工人搞起罷工,要求改善工作環境和工作强度。
熱血青年王文銀顯然還沒被萬惡的資本爆錘過,可他很快因為自己的“魯莽”嘗到了苦頭。
因為主導罷工,他和罷工的工友們被廠裡統統辭退,連份補償都沒有。
沒了收入,生活再次陷入困境,他只好從廠宿舍直接搬到一座水泥管居住。
一起罷工的工友們想跟著他幹點事,可因為沒錢更沒資源,他只能帶著大家到處拾荒度日。
從一個國家幹部淪落為拾荒者,這讓滿心想幹番大事業的王文銀心裡別提多憋屈了。
王文銀只好再次拿著自己的大學文憑四處求職,可不知為何,沒有一家公司肯錄用他。
這讓王文銀很鬱悶,猜測可能因為自己是重點大學的畢生生,待遇要得高,導致企業有些顧慮。
為了填飽肚子,王文銀只好拿著高中畢業證書,降低薪資去應聘。
別說,他還真很快就找到了一家專門做電纜、插頭的港資企業當了名倉庫理貨員。
薪水不高,工作强度卻不低,每天有成百上千的貨品要登記和搬運。
倉庫裏的纜線、插頭、連接件有幾千種,對應的物料編碼也有成千上萬種。
在還沒有電腦的時代,只能靠人工一一登記在本子上,隨用隨查。
這時,王文銀過目不忘的本領顯現了出來。
他因為覺得每次都要翻閱資料簿太麻煩,就利用業餘時間將倉庫數千種的物料編碼及數量統統默記在腦中。
有人想詢問物料的庫存資訊,只要找到他,立即就能報出對應的編號和數量。
俗話說,機會總是給有準備的人,這話用在王文銀身上再合適不過。
04
這一天,香港總部的老闆來倉庫檢查。
當他隨口詢問一款產品庫存,陪同的經理剛打算翻本子查找,遠遠站在一旁的王文銀迅速報出數位。
老闆很意外,等核實無誤後,又接連詢問了其他幾款物料情况,王文銀都對答如流,絲毫不錯。
老闆驚喜不已,深感王文銀是個人才。
回去後將他直接連昇七級,從倉庫理貨員直接提升為物料管控的總經理,年薪十萬。
這確實是王文銀的運氣,可這份運氣是他實實在在靠自己的本事爭取來的。
1994年,這家公司成功上市。
王文銀也順勢接觸到了公司最大的客戶,日本日立公司旗下的一家電線企業。
接觸的目的很簡單,他希望能再上個臺階。
一來二去,業務精湛的他果然被日立以百萬年薪挖走。
在日企的這段時間,王文銀感到既興奮又苦惱。
興奮在於日立是大公司,他幫公司賺了差不多20多億,自己也得到了數百萬的提成收入。
苦惱的是,他意識到自己在日企就是個“工具人”,一個高級打工仔而已,人家根本不信任他。
既然如此,那索性自己單幹吧。
1995年,27歲的王文銀憑藉自己對電纜電線市場的熟悉,在深圳創辦了攜威實業有限公司,專做電源線買賣。
創業初期的王文銀既當老闆又當業務員,頻繁往來供應商和客戶之間。
累還是其次,關鍵是王文銀的經營模式很令人不解:對上游供應商,他是先付款再拿貨;對客戶呢,他又是先發貨再收款。
這顯然是極為冒險的舉動,只要一方出現問題,公司就會陷入資金周轉的困境。
身為財務總監的妻子劉結紅不止一次勸說他不要這麼幹,可他總笑著說自己這是在賭自己的人脈到底靈不靈。
劉結紅只能苦笑,王文銀的“固執”脾氣,她早有體會。
夫妻倆是高中同班同學,長相俏麗的她在學校就被王文銀“盯”上。
劉結紅起初對他沒啥感覺,王文銀從高中到大學,又是寫信,又是上門談心,“軟磨硬泡”許多年才終於將佳人娶回家。
好在王文銀所說的人脈究竟如何,劉結紅在他們孩子出生不久後終於見識到了。
他和妻子邀請客戶和供應商來喝滿月酒,預計請了100比特客人,所以只定了10桌。
誰知當天呼啦一下來了200多人,夫婦倆手忙腳亂,只好臨時又加了10桌。
客人敬酒時,表示自己是不請自到,因為王文銀肯貼錢來和大家做生意,這樣的朋友簡直是打著燈籠也難找。
這是王文銀奉行的“利他主義”,凡事肯吃虧,自然有人願意和他做生意。
更多的“人脈”,還是王文銀拿時間和身體“拼”來的。
有比特重要的客戶喜歡釣魚,王文銀每週末必開車接送他,不僅全程“陪釣”,端茶遞烟之類的服務也沒少幹,終於拿下了訂單。
做生意自然離不開酒局,只要上了酒桌,王文銀從不耍賴,每次都以自己喝倒為算。
創業初期的王文銀沒啥資本,只能拿自己的時間和健康來賭。
有賭就有輸。
因為過於信任朋友,一個合作多年的客戶賒了數百萬的貨許久沒有清帳。要不是妻子劉結紅再三催促,王文銀還不好意思上門要賬。
可等他找到那位客戶,發現壞了,對方已經人去樓空,電話也聯系不上。
更要命的是,此時也到了他和供應商結款的時間,外債還有很多沒有結清,帳面資金實在不够還數百萬的貨款。
他只好硬著頭皮找到供應商說明了情况,表示只能先按貨款的10%支付一部分,其他的錢希望給他一年時間全部還清。
幸好供應商很清楚王文銀的為人,也理解他的處境,爽氣答應了。
不料,坊間很快就傳出王文銀“破產”的消息,他本想出面解釋,可轉念一想索性“將計就計”。
他想借這機會試探下,看看到底誰才是自己真正值得深交的朋友。
和他想的一樣,之前來喝酒的數百人知道消息後,許多人避之不及,可也有人伸出援手。
等從中篩選出真正的朋友後,王文銀的人脈越來越穩固,業務也越做越大。
攜威實業迅速走上正軌,月銷售額超過1000萬元。
賺了錢,王文銀繼續擴大規模開辦新廠,基本每年都有一座新的工廠投入運營。
如果說王文銀創業初期賺錢靠的是“人脈”,後來的幾次發展完全靠他的獨具慧眼和勇氣。
1997年,就在王文銀想大刀闊斧繼續開闢市場時,亞洲金融危機悄然而至。
危機之下,大部分企業要麼縮手縮腳等待寒冬過去,要麼捂著現金坐等形勢好轉。
王文銀卻覺得這正是企業擴展的最佳時機,自己必須“賭”一把。
聽說有企業向供應商預定了100臺行業設備,金融危機到來後,企業資金鏈斷裂後倒閉,設備也囙此無人問津。
王文銀知曉後,當即想辦法說服設備的供應商,以分期付款的管道買下了那100臺設備。
錢是花了不少,可攜威實業實力大增,成為珠三角最大的電源工廠之一。
兩年後,王文銀將旗下電纜廠、塑膠加工等工廠項目綜合為了資產過億的“正威國際”集團。
經歷過這次亞洲金融危機,王文銀對全球化的經濟規律產生興趣。
查閱了大量資料後,他察覺到世界平均每十年都會有次大的經濟震盪,而這也是企業最好的“抄底”機會。
05
進入千禧年後,因為正威集團的主營是電源線業務,對原材料銅的需求激增。
作為世界上最重要的有色金屬之一,銅的價格波動非常大,導致企業成本價格總難以控制。
對於正威而言,想保持利潤穩定,提升產品競爭力,就必須想辦法掌控源頭的銅礦資源。
可此時的銅礦價格遠不是王文銀所能承受的,只能想想。
正因如此,2003年“非典”爆發後,全球經濟下行。所有產業都開始低迷,包括礦產。
王文銀卻“高興”壞了,他下令拿出所有資金能買多少銅礦就買多少,他說:“如果‘非典’把世界毀滅,要錢還有什麼用?不如拿去投資買礦!”
企業裏的幾比特覈心高管一致反對,覺得王文銀純屬瞎胡鬧,正威一家做電源線的,要那麼多礦幹嘛?
負責財務的妻子劉結紅也拒絕轉帳,氣得王文銀把茶杯狠狠摔在會議室的牆壁上。
他態度堅決表示:收購銅礦這件事,大家同意,他要做;不同意,他也要做!
錢是砸了出去,正威先後收購了十多個銅礦和其他有色金屬礦,順便還花28億砸下了銅陵銅杆線生產項目。
如此一來,正威的流動資金幾乎歸零。
如此大手筆的“豪賭”,王文銀心裡也頂著巨大壓力。
就在運轉安徽銅陵的銅杆線一期項目時,企業內部再次發生爭執。
整個一期項目投資需要10個億,可此時正威當年總銷售不過50億。况且正威需要的原材料每年才3萬噸,新項目的產能早就超過需求,到時賣給誰?誰又來買?
雖然王文銀堅持上馬銅陵的生產工廠,可因為壓力實在太大,本來滿頭烏髮的他,開始大把大把脫落。
時間再次驗證了王文銀的眼光。
“非典”過後,經濟開始恢復,國際市場上的銅價從1萬每噸直接跳到近10萬每噸,王文銀買下的銅礦頓時變成了“金礦”。
王文銀順勢將部分銅礦賣掉,狠狠賺了一筆。
正威集團不僅再也不懼怕原材料的波動,而且還找到了新的經濟增長領域。
隨著“全威銅業”的順利開工,正威從單純的電源線生產轉型為銅業加工企業,產值超過百億。
這次豪賭讓王文銀看到了有色金屬領域蘊藏著的巨大潜力,堅定了越到危機時刻,越要搏一把的信念。
隨著企業規模越來越大,王文銀的頭髮卻越發稀少。
此時,市場掀起了企業搞多元化發展的熱潮,王文銀也趁熱開辦了裝修裝飾、汽貿、服裝、食品加工等多達14個業務。
錢是賺了一些,可不同行業需要花費的精力忙得王文銀每天焦頭爛額。
有天,他無意中看到“將軍趕路不追小兔”這句話後,猛然醒悟過來。
王文銀迅速調整策略,將所有與銅礦及電源線產業不相干的業務全部暫停,集中精力在主營項目上。
正因將精力放回銅加工業,正威的銅產品品質穩步提升,一舉成為安徽省第一家營收破百億的民營企業。
正威集團不僅成為行業領先企業,更在一定程度改變了中國銅材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
2008年,全球爆發金融危機,企業再次人人自危。
可將危機早當機遇的王文銀毫無懼色,再次出手買入海外多個礦山和銅加工企業,並以2萬元每噸的價格囤積了幾十萬噸現貨銅。
相比以往,王文銀這次投入的資金更多,面臨的風險也更大,因為誰也不敢保證全球性的經濟危機何時結束。
說白了,這就是王文銀的又一次“豪賭”,只是他已經有足够的實力和耐心等待著結果。
當金融風暴逐漸消退後,市場回暖,現貨銅飆升到了4萬元每噸,王文銀轉手就賺了數十億。
2011年,正威集團擁有海外儲量超過3000萬噸的20個礦山,占世界12%份額的銅資源,光已探明的礦產資源儲量總價就超過萬億。
43歲的王文銀也囙此被譽為“世界銅王”。
王文銀隨後加緊佈局和銅產業相關的電晶體、高新資料及大數據平臺等產業鏈,將實業和高科技融合在一起。
在他看來:“如果說銅業代表過去、高新科技產業代表現在,互聯網大數據則代表著正威的未來。”
說這話的王文銀身價已過千億,超過了同在一座城市的馬化騰,是個不顯山不露水的“隱形富豪”。
06
不知道是不是深圳徐市長的那句發問,低調的王文銀才開始逐漸被人們所熟悉。
2014年,王文銀被《財富周刊》評為“中國最具影響力50比特商界領袖”,很多人首次見到了這個身材不高的光頭富豪。
深圳方面像是醒過神一樣,陸續頒給他“深圳百名行業領軍人物”“廣東省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深圳百名行業領軍人物”等一串光榮稱號。
榮譽是拿了不少,可王文銀似乎並不在意,很少出席這類頒獎大會。
他說:“在面對金錢、權力和名譽的時候,我們企業家賺取的是財富,名譽讓教授去賺,權力讓政府去賺。”
王文銀頭腦很清楚,自己是個生意人,賺錢才是本分。
名和利,他選的是利。
讀書改變了王文銀的命運,也使得他一生最大的嗜好就是看書,還定下每年讀完100本書的目標。
他不僅自己愛看,還鼓勵公司內部的員工看,看完還要寫讀後感給他批閱。
在他口中:“一日不讀書,沒人看得出;一周不讀書,開口就爆粗;一月不讀書,智商輸給猪。”
見有人將他的成功歸功幾次“豪賭”,他不以為然,認為“企業家中能够把握趨勢的人有70%,能够把握趨勢變化的人有10%,但能够把握趨勢變化拐點的人只有萬分之一”。
這句話的潛臺詞就是,我就是那個“萬分之一”的人。
這話聽著有些狂,可看看王文銀面對危機時异於常人的決斷力,又不得不服。
在王文銀看似簡單的“買買買”豪賭背後,其實是他對世界銅加工業以及礦產資源數據和儲量的透徹研究。
大到世界探明儲量50萬噸以上的銅礦名單,小到生產企業的電話號碼、地址,王文銀手上的數據可以說絲毫不遜於任何一家專業礦產研究機構。
這是王文銀長期的習慣,謀定而後動。
在正威成為世界500强後接受媒體採訪時,王文銀拿出一本從九十年代就做的筆記,上面貼滿了世界500强公司發展歷史和規模的剪報。
可以說,從他創辦正威的第一天,就有了做世界一流企業的理想。
想他人不敢想,做他人不敢做。
敢於跳出安穩的生活,更敢於在危局裏破釜沉舟搏一把,這恰恰是王文銀身上常人所不能及的特質。
大浪淘沙,沉者為金。
53歲的王文銀指揮著正威這艘巨輪還在破浪前行,彼岸仍未到達。
參考資料:
王文銀:正威非常道,考拉看看
又一民營巨頭崛起!創始人3次豪賭身家千億,年銷額達6千億,網易財經
王文銀:銅業帝國之王,金融博覽
“狂人”王文銀,企業家資訊
正威:打造占世界12%份額的銅帝國,小康
來源:風聲島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