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北方很少還有祠堂,而在南方卻遍地祠堂,這是為什麼呢?宗祠制度產生於周代,上古時代,士大夫不敢建宗廟,宗廟為天子專有。宋代朱熹提倡家族祠堂:每個家族建立一個奉祀高、曾、祖、禰四世神主的祠堂四龕。祠堂是族權與神權交織中心。在我國最大的祠堂,就是北京的太廟。
在我國福建,廣東,廣西,江西和浙江是祠堂最多的地方。祠堂是是一個家族的覈心,一般都是德高望重的男性為族長。整個家族的事物,從婚喪嫁娶,一直到讀書祭祖,從耕地一直到各種家庭糾紛,都是在祠堂裏進行主持决定,這就是族權。
甚至,很多大家族還有團練武裝,家族有祠堂為覈心,建立起的民兵組織。而且以祠堂為覈心,家族還有自己的各種家訓族規,擁有司法裁判權和自己的法官。
在古代,皇權不下縣,沒有鎮鄉和村一級管理機構。一個縣令只要與縣裡的這些大家族族長搞好關係,就可以穩定的管理一個縣的大小事務。就是遇到突然有外敵入侵,或者土匪出現。縣長也可以命令,各個家族出動團練武裝組成聯軍對抗。
比如清朝鎮壓白蓮教大起義,因為白蓮教都是大範圍運動戰,清軍難以堵截。囙此,清廷就下令湖北四川等各地大家族團練堅壁清野,據守堡壘,不給白蓮教留下一點糧食。方便清軍官軍進行追擊戰,最後導致白蓮教各個部隊,根本無法進行大範圍運動戰,最終被消滅。
以祠堂為覈心,家族就是一個村莊的自治共同體。還有自己的私塾,有才華的孩子會被集體重點培養,以求孩子長大可以當官,保護家族。以及有以家族集體力量對寡婦,孤寡老人和孤兒的贍養辦法。而且各個大家族最後形成了一個士紳聯合體,成為地方上的實權派。而且,家族越是出做官的人,越喜歡重修祠堂,以彰顯自己的精英血統。
但是南方各省山多土地少,人口又增長速度很快。導致整個資源從土地到水源都非常緊張。最後就是各種家族械鬥層出不窮。很多家族聯合起來,甚至還爆發過很多萬人大械鬥。大姓打敗小姓,小姓為了自保也加入大姓,導致,很多大姓,比如陳,林,黃在南方人口數量越來越大。
到了現在,這種祠堂家族文化出現了很多不好的現象,比如,在福建,廣東發生的家族式犯罪,從事假烟,走私,假藥等等生意。當然,也有家族合作做大做强正規生意的比如各種莆田系。
那麼在北方為什麼現在祠堂很少了呢?首先是,明清兩代,南方經濟發達,當官的人也非常多。祠堂這種光宗耀祖的產物,就可以得到大量經濟支持。而北方地區在明清時代,相對比較貧困,能吃飽肚子就不錯了。哪裡還有很多閒錢,去修建和維護大型祠堂?去搞族田,義莊和家族子弟學堂等等。
其次,就是,北方地區戰亂和大型自然灾害非常多,我們可以看到明清時代。在北方的大規模灾害非常頻繁,就是一個黃河氾濫就已經讓無數北方人不斷遷徙謀生。所以北方才有了山西大槐樹文化,才有了河北中部水灾區難民幾百年來不斷去北京,才有了山東人的闖關東。到處都是討生活的移民。
在北方要想,十幾代,幾十代人生活在一個地方發展,非常非常困難。最後就是人為破壞比較嚴重,也導致,整個北方的祠堂非常稀少,大家族也數量稀少。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