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補貼發放對象包括利用自有承包地種糧的農民,以及流轉土地種糧的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對流轉土地種糧的個人和組織,根據簽訂的流轉契约(協定),確定補貼發放對象
●對開展糧食耕種收全過程社會化服務的個人和組織,可根據服務雙方契约(協定)約定,由各地結合實際確定補貼發放對象,原則上應補給承擔農資價格上漲成本的生產者
“我們申報了1000畝水稻,能拿到2萬多元的補貼。”8月17日,綿陽市安州區永福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林啟平說,即將下發的實際種糧農民一次性補貼資金,幫他們解决了不少問題。
記者從農業農村廳獲悉,為應對農資價格上漲對實際種糧農民支出新增的影響,釋放支持糧食生產的積極信號,保障農民種糧收益,穩定種糧農民收入,近期,財政廳、農業農村廳聯合下達2021年中央財政實際種糧農民一次性補貼資金10.6617億元,並要求各地與當地銀行機构做好銜接,及時下達資金,不誤農時。
農資價格上漲
中央一次性補貼降成本
肥料價格上漲,是林啟平最近的一大煩惱。今年5月以來,尿素持續上漲,價格一度漲到了3000多元/噸,比去年上漲了近千元。此外,複合肥也較去年漲價10%以上。
林啟平所在的合作社流轉了1400多畝農田種植水稻,“每季需施用尿素給水稻提苗,每畝用量在10公斤左右,1400多畝就要用14噸尿素。”林啟平說,再加上施用的其他化肥,今年每畝水稻僅肥料成本就新增了40多元。
此外,水稻種子價格也在上漲。“今年好一點的水稻種子漲到了150元/公斤,價格較去年漲了一半。”安州區農業農村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鐘思成介紹,漲價除了受肥料價格上漲影響外,還與工價上漲有關。現時水稻制種還無法實現全程機械化,特別是種子去雜環節需要靠人工,但近兩年人工費越來越高,“算下來今年水稻制種成本每畝新增了200元左右。”
為緩解近期農資價格上漲對農民種糧收益的影響,根據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日前,中央財政下達地方200億元,向實際種糧農民發放一次性補貼。我省也積極統籌安排,將相關補貼資金及時下達。
一次性補貼發放對象包括利用自有承包地種糧的農民,以及流轉土地種糧的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流轉土地種糧的個人和組織,根據簽訂的流轉契约(協定),確定補貼發放對象。對開展糧食耕種收全過程社會化服務的個人和組織,可根據服務雙方契约(協定)約定,由各地結合實際確定補貼發放對象,原則上應補給承擔農資價格上漲成本的生產者。
補貼標準各地自定
使實際種糧農民真正受益
“補貼標準由各地結合資金額度、播種面積等情况綜合確定。”農業農村廳種植業與農藥肥料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原則上縣域內補貼標準應統一,按照“突出重點、突出主糧、突出大春”的原則,具體品種由各地自行確定。
記者從各地瞭解到,實際每畝補貼在幾十元不等。
“我們安州區主要補貼水稻和玉米兩種作物,每畝可補貼28元左右。”鐘思成介紹,此次安州區獲得的一次性補貼資金為808.16萬元,將用於水稻和玉米這兩種安州區種植面積最大的糧食作物,二者合計達28萬多畝。現時安州區已完成了全縣面積申報工作,“經過核實、公示等環節,預計能够在9月中下旬通過系統將補貼發放到農民的帳戶。”鐘思成說。
通江縣也將水稻和玉米確定為補貼品種。“這兩大糧食作物占了大頭,種植面積合計達50萬畝,預計每畝補貼在20元左右。”通江縣農技站站長李君介紹,近期補貼發放工作受疫情防控影響有所延后,預計8月底將補貼發放到位。
記者瞭解到,此次資金按規定通過糧食風險基金專戶下達。農業農村廳要求,各地要加强組織領導、規範發放流程、加强資金監管、做好政策文宣、及時調撥資金,充分運用現代化資訊技術手段,精准識別實際種糧農民,加强對補貼面積的核實。要依法依規公開補貼資訊,採取“一卡通”直接發放補貼或協商减少地租等管道,及時將補貼資金發放到實際種糧農民手中,使實際種糧農民真正受益。 (記者 史曉露)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