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我記得這句話當年可是上過國中歷史教科書的,說的是清朝吏治腐敗,民間有此民謠,至於現在還有沒有,就不知道了。
至於“清知府”,歷來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說清朝的知府,當然這和這句話出現的時間有關,該民謠首次見於記載是在成書於清朝乾隆時期的《儒林外史》中,雖然講得是明朝的故事,但借古諷今肯定是有的,說清朝的知府也不為過。
另一種說法則是“清”為清廉之清,意在形成對比,諷刺那些號稱清廉的官員其實是在大肆貪污。
封建社會的貪官污吏到處都是,尤其是到了封建社會行將被推翻的時候更為嚴重,囙此這兩種說法似乎都有道理。
電視劇《大宅門》中就有這樣一個知府,別人是三年十萬雪花銀,可他一出口就要了二十萬兩。這個支付就是白景琦到濟南開辦瀧膠莊後的濟南知府宮大人。
白景琦研製出熬膠的秘方,意欲吞併沿河28坊,獨霸膠行,只有老孫頭一人不肯交出膠莊,還派人偷了白景琦的秘方,和白景琦唱起了對臺戲。
白景琦查出自己內部的夥計石元祥曾經幫助老孫頭獲得了秘方,遂到府臺衙門去告老孫頭。
可濟南知府的胃口可是太大了,他要借此案吃個飽。
見到白景琦後首先問道:“聽說提督府路大人跟你沾親?”
可見官員們的資訊都是十分靈通的,大家一定還記得《紅樓夢》中的“葫蘆僧亂判葫蘆案”,一節中的護官符,封建社會中的官員要想在一地安穩做官,就一定要知道當地不能得罪的人物和複雜的關係。可見宮知府在此之前已經做了功課,將案件中錯綜複雜的關係理了遍。
在得到白景琦肯定的答覆後,接下來宮大人又說道:“那讓路大人直接遞個話不就結了,還單跑一趟”。
白景琦在京城的衙門裏當過差,對辦事的套路還是很熟悉的,趕緊上前一番慷慨陳詞,表明公事公辦,沒有找親戚關係干擾大人斷案,知府於是說了一句:“縣官不如現管”。
知府當然是想要銀子,而且不想讓別人干涉,就是想吃獨食,於是先探白景琦的口風,見白景琦還比較明事理後說出了“縣官不如現管”這句話,就是告訴白景琦找誰也沒用,最後還得到我這裡。
接下來知府就從路大人入手談起了價格,先說了路大人給派了一萬多兩的軍餉,自己清水衙門拿不出,就看白景琦上不上道,白景琦見多識廣自然是一口應承下來了。
見白景琦如此痛快,宮大人一邊給他戴起了高帽子一邊哭窮,說當官的難真不如生意人。
接下來又說自己有虧空,是接待欽差大人時借的債,三萬多兩,奈何自己一貧如洗,一直還不上。
要說這宮大人真是官場中人,對接待欽差大人的規格瞭若指掌,一口說出三萬多兩銀子這個數位。其實根據同為清朝官員的張集馨的自述年譜《道鹹宦海見聞錄》中記載,山西每當有欽差駕臨,總是由省城知府出面接待,向布政司暫借白銀兩萬兩用作迎送接待的費用,接待完畢再向下層層攤派,但攤派的不再是兩萬兩而是三萬多兩,時候將兩萬兩還回布政司,而剩餘的一萬多兩則進了相關官員的腰包。
山西如此,山東自然也不例外,所以,大宅門一劇中知府說出的這三萬多兩銀子還是很符合當時的行情的。
但是這筆銀子不會讓濟南知府的自己掏,反而是他趁機搜刮地皮的機會,他此時說出,自然有炒冷飯的味道,而白景琦也是人精,沒有說給他銀子,只是攤開手要借據,說自己拿借據去擋窟窿,宮知府自然拿不出。
接下來,宮知府又說自己雖然貧窮但有志氣,窮不怕就怕不能進孝道,因為自己還有七旬老母,老母親又喜歡吃白景琦膠莊的阿膠,但那膠那叫一個貴呀,自己只能告訴母親吃不起就別吃了,但為此覺得虧欠母親。
白景琦連忙表示以後老太太吃多少阿膠,他都管够。
知府接著滔滔不絕地說下去,什麼他的夫人要修祖墳怎麼也得需要萬兒八千的銀子,又說他兒子賭錢輸了,欠了3萬多兩銀子。
對這些,白景琦都一一應承。
至此,貪官已經要了不少於6萬兩銀子了,還有白景琦店裡自產的阿膠,但他覺得遠遠不夠。
於是,他拍著腦袋問白景琦:“我家還有誰”,白景琦自然不知,知府哈哈一笑,開始表白自己其實很廉潔,不想讓百姓戳脊樑骨。
而白景琦一面奉承知府其實很清廉,一面表示自己是真心孝敬。
而一直表示自己廉潔的宮大人反轉起來也很快,前面說著不能讓百姓戳脊樑骨,後面桌子一拍,說:“二十萬兩我給你把事辦了”。
看到這裡,忽然明白了,其實,前面的索要都是試探,就是想看看白景琦肯不肯出大價錢打這場官司,看看他能拿出多少錢。如果白景琦捨不得這些錢,這個貪官很可能轉而和孫家去合作,到時候死的是誰就很難說了。
當然,白景琦也不忘使壞,他讓宮大人先不忙結案,讓老孫家也送禮,拖死孫家。
知府看著白景琦會心地笑了,白景琦說道了他的心坎上,吃完原告吃被告正是他想要的。
就這樣,不到五分鐘的時間,薑武客串的貪官二十萬兩銀子就到手了。
其實,《大宅門》中表現清末民初貪官的場景不少,宮裏的太監,亂世中的軍閥,都體現了縣官不如現管,官不大卻能獅子大張口。
當然,黑暗的舊社會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如果這些人在現在,早就被拍了蒼蠅了。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