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國交戰,不斬來使”,斬了又如何?咸豐試過一次,結果很簡單

北京 57℃ 0
摘要:早在古代,“兩國交戰,不斬來使”的規則,已經是一條敵我雙方都需要遵守的潛規則,而到如今,更是以正式的文字明確在了國際公約上,這不由得讓人感到好奇,斬了會怎樣?英國公使額爾金,還有英軍司令格蘭特等人看見屍體和人質後,隨即開始商討,認為要給予咸豐極大的打擊,而被他們當作是咸豐私有財產的圓明園,最終成為了聯軍報復和發洩私憤的對象。

早在古代,“兩國交戰,不斬來使”的規則,已經是一條敵我雙方都需要遵守的潛規則,而到如今,更是以正式的文字明確在了國際公約上,這不由得讓人感到好奇,斬了會怎樣?咸豐試過一次,結果很簡單。

1856年,隨著農民起義不斷地興起,英法聯軍在美俄等國家的支持下,趁機以“亞羅灣事件”以及“馬神甫事件”為藉口發動戰爭。

在為期4年的戰爭中,內外交困的清廷節節失利,而到了1860年9月,此時洋人已經打到了天津城下,位於北京的咸豐皇帝,忙不迭派出使節,請求停戰求和,最終英法兩國同意了這個請求。商議在距離北京不遠的通州進行會談。

到了9月17日,英國參贊巴夏禮、法國參贊巴士達等率領四十多人前往通州,和載垣、穆蔭繼續商討會談結果。

在此之前,他們已經就雙方能達成的條件進行了商討,而這次會談只是為了正式確定以及簽訂檔案,然而偏偏結果卻出現了意外,清政府答應了包括割地賠款內的所有條約,然而卻和巴夏禮所帶領的使團,在面見皇帝“跪與不跪”的這個禮節上發生了爭執。

清廷全權談判代表,欽差大臣載垣表示,“按照大清禮節,見了皇帝必須跪拜。”巴夏禮等使團成員卻堅持認為:“我不是大清臣子”囙此不肯行跪拜禮。

沒想到消息傳到京城,能够忍受割地賠款的咸豐,這次卻憤怒了,他認為巴夏禮使團不行跪拜禮,是“故生枝節,強詞奪理,國體所存,萬難允許。”囙此急忙下令,如果英法公使想要進入京城遞交國書,必須“按照中國禮節,跪拜如儀,方可允許”,搞不清楚當前情形的咸豐甚至還派人轉告巴夏禮等人:“如果兩國使節堅持己見,不肯讓步,有辱國體,那麼也只好奉陪到底,一决雌雄。”

事情發展到如此地步,巴夏禮等人並沒有妥協,而是帶著人馬,揚長而去,然而正當他們返回張家灣聯軍營地的時候,巴夏禮卻發現,自己已經被清軍團團包圍。

使團成員出於安全考慮,决定舉起休戰旗(白旗),希望清軍能够遵守國際慣例,將其放行。遺憾的是,巴夏禮使團並未能如願,這事關咸豐皇帝的尊嚴,最終在咸豐的授意下,使團39人,包括英國26人、法國13人全部被逮捕關押在監獄當中。

讓人有些哭笑不得的是,清軍似乎認為,巴夏禮在英國是一個十分重要的人物,囙此打著“擒賊先擒王”的念頭,將巴夏禮關押,僧格林沁還命令巴夏禮給聯軍寫信,命令他們停止前進,巴夏禮作為一個使節,怎麼可能有這權力呢?他不斷解釋,不過這都沒有被聽進去,他和其餘使團成員,被丟進了京城的刑部大牢,受到審訊,備受折磨。

根據事後的使團生還者回憶,在大牢內他們的待遇十分悲慘,“犯人們面容憔悴,體弱多病,經常有被囚身亡者。”

《泰晤士報》的記者鮑爾比在第四天去世,屍體被放了三天,然後丟在野地裏被野狗吃去,一名叫做安德森的中尉,手脚被勒得生出了蛆蟲,看著這些蟲子在身上亂爬,也在精神錯亂中死去。

隨著聯軍的重重推進,迫於壓力,清廷最終釋放了使團代表,去時的39人,只回來了18人,個個都是飽受折磨,憔悴不堪,除此之外,還有的骸骨成了七八段,一看也沒有少被折磨。這種舉動,無異於火上澆油。

英國公使額爾金,還有英軍司令格蘭特等人看見屍體和人質後,隨即開始商討,認為要給予咸豐極大的打擊,而被他們當作是咸豐私有財產的圓明園,最終成為了聯軍報復和發洩私憤的對象。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