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樂泉的哥哥王樂義,讓新疆人吃菜基本上實現了自給自足

山东 68℃ 0
摘要:王樂義,男,漢族,中共黨員,1941年11月出生,現任山東省濰坊市壽光市孫家集街道三元朱村黨支部書記、壽光市政協常委、壽光蔬菜協會理事長。2010年12月26日,王樂義聘任為山東杏林科技職業學院名譽院長,王樂義為學院師生作了報告。2019年9月,王樂義入選“最美奮鬥者”名單。1978年9月,三元朱村15名黨員一致推舉37歲的王樂義當村黨支部書記。短短幾年,冬暖式大棚已遍及天山南北,新疆人吃菜基本上實現了自給自足。

王樂泉的哥哥王樂義,讓新疆人吃菜基本上實現了自給自足

王樂義(外文名:Wang Yi is),男,漢族,中共黨員,1941年11月出生,現任山東省濰坊市壽光市孫家集街道三元朱村黨支部書記、壽光市政協常委、壽光蔬菜協會理事長。

1989年,他帶領村民率先在壽光試驗成功了日光溫室蔬菜種植生產科技,並引發了壽光乃至全國的蔬菜“白色”革命。他多次到河南、河北、湖南、湖北、新疆、吉林、山西等地講課;派出1000多人次到二十多個省市實地指導蔬菜生產;引進、試驗新技術、新品種十多個種類,為廣大農民開創了一條致富路;多次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評價,連續十九年被評為縣市省優秀共產黨員,1990年被評為濰坊市勞動模範、山東省勞動模範;1992年獲中國改革勳章;1993年被評為全國農業科技推廣先進工作者;1994年被評為濰坊市科技拔尖人才,並獲山東星火獎;1995年被國家六部委評為“全國農業科技推廣先進工作者”;1996年被評為山東省優秀拔尖人才、山東省首届農民科技藝員並榮獲壽光人民勳章;1997年當選為中共十五大代表;1998年被評為首批山東省農村科技大王;2002年當選為中共十六大代表。2010年12月26日,王樂義聘任為山東杏林科技職業學院名譽院長,王樂義為學院師生作了報告。2017年6月17日當選為中共十九大代表。2019年9月,王樂義入選“最美奮鬥者”名單。

執掌帥印

1978年9月,三元朱村15名黨員一致推舉37歲的王樂義當村黨支部書記。那年春天,王樂義被診斷得了直腸癌,公社出錢為他做了肛門改道手術,腰上掛了個糞袋子,生活起居不便。聽說他要當支書,老母親和妻子說什麼也不同意。但王樂義心想:黨組織信任我,全村人需要我,就是搭上命也得挑起這副擔子。在第一次支部會上,他明確表態:“水有源,樹有根,黨的恩情比海深!領導和大夥兒都這麼信得過我,我就幹。到底能活幾年我說不上,只要身體能撐得住,活一天就為黨做一天的工作;活一天就為老少爺們幹點實事!”就這樣,他拖著殘障之軀,一干就是20多年。

2019年9月23日,山東省慶祝2019年中國農民豐收節的主會場活動在濰坊壽光市三元朱村舉行,三元朱村黨支部書記王樂義向廣大農民朋友們發出倡議:“愛祖國,跟黨走,爭做新時代的新農民。懂農業,種好地,爭當生產經營新主體。學科技,闖市場,爭做增收致富帶頭人……”

第一桶金

羣衆的溫飽問題解决了,但王樂義並沒有滿足。他意識到,要想讓農民收入不斷上臺階,還得圍繞土地做文章,讓土地生金!

1988年臘月廿八,王樂義的堂弟王新民從大連帶回來1公斤頂花帶刺的鮮黃瓜。寒冬臘月裏這幾根水靈靈的黃瓜讓王樂義眼睛一亮:這不正是一條致富的好門路嘛!當打聽到黃瓜產自遼寧省瓦房店市時,他再也坐不住了。

春節剛過,他就帶上乾糧下了關東,直接上門取經。第一次去,吃了閉門羹;第二次去,人家還是不鬆口。王樂義就是不甘休,剛出正月,他又第三次來到那個小山村。人家問他碰壁撞牆都不回頭,圖啥?他誠懇地說:“俺們村窮,就是想學點科技讓鄉親們過上好日子。”王樂義一心為民的執著之情終於打動了對方:“就憑你老兄對鄉親們這份心,我破例把科技教給你。”就這樣,王樂義冒著嚴寒,廢寢忘食,苦學一個月,終於掌握了這門新技術。

學成歸來,王樂義根據本村的自然生產條件反復試驗,不僅熟練掌握了學到的大棚科技,而且對大棚從方位、牆體、棚頂結構、大棚骨架、覆蓋薄膜等5個方面進行了大膽改革,終於建成了深冬不需加溫的冬暖式蔬菜大棚。

這時已是1989年8月,王樂義决定立即上實體大棚。可是無論他怎麼做工作,就是沒人建。因為建一個大棚需要萬餘元,對剛剛解决溫飽問題的村民來說,拿這麼多錢本來就比較困難,更何况還是頭一次搞,風險相當大。但王樂義認為,這把幫助羣衆富裕的“金鑰匙”不能丟。於是,他號召全村17名黨員幹部先打頭一炮。看個別黨員幹部信心不足,王樂義便耐心細緻地做工作:“革命戰爭時代,黨的任務是領導羣衆打天下;和平建設時期,共產黨員的最大責任就是帶領群眾共同致富!搞大棚雖然風險很大,但咱們都面對黨旗宣過誓,這個風險咱不擔誰擔?”17個大棚很快在村北的大田裏建了起來。8月建棚,10月播種,12月底鮮嫩的黃瓜就上了市!到第二年5月初,17個蔬菜大棚最低的收入2.07萬元,最高的收入3.03萬元。以前全村沒有一個萬元戶,這次一下冒出了17個!村民們眼熱了,心動了,紛紛要求建大棚。第二年,全村大棚一下子發展到144個,當年戶均增收1萬元。

科技推廣

1990年,他在壽光市跑了4萬多公里,指導建起5130個大棚,全部獲得成功。

1991年,他又指導建起了1萬多個大棚。如今壽光市以大棚蔬菜為主的蔬菜生產已發展到74萬畝,年產蔬菜35億公斤,收入30億元,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蔬菜之鄉”。王樂義同時把目光投向了全國。10多年來,他的足迹踏遍了長江以北11個省、市、自治區,舉辦了3000多期技術培訓班,發放科普書籍8萬多册、錄影帶5000多盤,毫不保留地把科技傳給了千家萬戶。他走到哪裡,致富的脚印就延伸到哪裡。

1993年5月,新疆一比特領導同志來考察,對王樂義說:“新疆一年有8個月吃菜從外地運,你能不能幫我們新疆發展大棚蔬菜?”沒過兩個月,王樂義就帶領6名科技人員到了新疆哈密地區,幫助他們搞起了26個大棚。

1994年,王樂義又帶著42名技術員再次進疆,從南疆到北疆,一路走一路傳授科技。短短幾年,冬暖式大棚已遍及天山南北,新疆人吃菜基本上實現了自給自足。

1995年7月,王樂義應邀到延安講課,所見所聞深深地打動了王樂義。回到三元朱村,他立即召開了黨員幹部會:“延安是革命聖地,為革命作出巨大貢獻。但現在羣衆仍沒有擺脫貧困。延安需要發展大棚蔬菜,我建議選一個科技好、能吃苦的黨員去,薪水和路費由村裡出。”幾天後,黨支部成員王佃軍帶著村裡無償提供的蔬菜種子和農膜等資料,趕到了延安市甘泉縣虎皮頭村,很快就幫助建起了幾十個蔬菜大棚。後來,王樂義又向延安增派了技術員,使延安的大棚蔬菜生產迅速發展起來。三元朱村有160多名科技人員常年在外傳授科技,其中27人被當地聘為科技副鄉(鎮)長,2人被聘為科技副縣長。

王樂義發明和推廣日光溫室蔬菜種植生產科技,掀起了一場“菜籃子革命”,結束了冬季北方人只能吃白菜蘿蔔的歷史;他創造了生命的奇迹——1978年因直腸癌做過大手術,至今,他身體依然健壯硬朗;他的胸懷裝著全中國——他無私地將大棚科技在全國推廣,使億萬農民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道路。

來源:百度百科,有删减!

支持一下小編,請下方點贊、點和分享!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