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上是深圳合成生物學創新研究院,樓下是工程生物領域企業孵化空間……走進位於深圳市光明區的工程生物產業創新中心,這種“樓上樓下創新創業綜合體”模式令人耳目一新。
打破空間隔閡,讓科研機構和企業在同一個屋簷下親密接觸、進而“喜結良緣”,這條“科研—轉化—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創新生態鏈被形象地稱為“沿途下蛋”。
今天是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兩周年,昨日召開的國家發展改革委例行新聞發佈會透露,深圳綜合授權改革試點取得了階段性成效,改革的受益面不斷擴大,對全國以及其他地區的示範引領作用初步顯現。
上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發佈《關於推廣借鑒深圳經濟特區創新舉措和經驗做法的通知》,要求各地推廣借鑒深圳五方面47條創新舉措和經驗做法,其中一條便是“建立科技成果‘沿途下蛋’高效轉化機制”。
深圳創新經驗在全國推廣,這既是對深圳創新發展成就的肯定,也是對深圳繼續敢為人先、先行示範的鞭策。當下,深圳正用足用好綜合改革試點關鍵一招,全力推動一批重大事項、重大平臺、重大政策和重大專案取得新進展,奮力跑好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第一程。
高品質發展躍上新臺階
在深圳灣實驗室,研究員鐘國才正聚精會神地對實驗結果進行記錄和分析。“在國外,一些同行可能六七成精力都用在申請經費、完成論文上,而我們所有的心思都撲在感興趣的課題研究上。”談到深圳的創新環境,曾在國外工作多年的鐘國才感觸頗深。
深圳灣實驗室是深圳系統佈局基礎研究的一個標誌性平臺。從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到光明科學城,從綜合粒子設施研究院到腦解析與腦類比設施……過去兩年,深圳發力源頭創新捷報頻傳,一批重大戰畧科技力量落地深圳,一批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提速。
為加大對基礎研究投入的保障力度,深圳通過特區立法明確政府投入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的資金不低於市級科技研發資金的30%,出臺重大科研平臺自主攻關扶持政策,加快引進重大科技創新資源。
打造高品質發展高地,創新為要。
兩年來,深圳著力推動創新體系實現歷史性變革、系統性重構,已逐步建立起“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全過程創新生態鏈。
作為國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聚集區,深圳彙聚大批以先進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為覈心的企業,這些企業在全球產業鏈中佔據不可替代的位置。
去年7月,深圳搶抓疫情衝擊下國際產業鏈分工重組機遇,正式發佈《深圳市重點產業鏈“鏈長制”工作方案》,主要領導掛帥,負責一個或多個產業鏈,圍繞强鏈、補鏈等進行探索。
“化‘被動’為‘主動’,‘鏈長制’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和產業發展趨勢,培育挖掘若干新產業鏈,甄別產業鏈中關鍵或缺失環節,以精准化管道推進‘强鏈、補鏈、連鏈、延鏈’,推動深圳產業向全球價值鏈高端邁進。”深圳市科協原專職副主席張克科說。
把人才引領發展作為都市發展的覈心戰畧,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今年5月,深圳對現行人才政策進行系統性優化陞級,打出人才政策“組合拳”,全方位構建一流人才生態,著力打造全球智匯深圳樣本。
未來5年,深圳將聚焦重點產業和民生領域,吸引集聚100名左右傑出人才,100個左右擁有關鍵核心技術和自主知識產權的高層次創新創業團隊,1萬名以上引領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的高精尖缺人才,100萬名以上各領域具有發展潜力的優秀青年人才,努力建成天下英才嚮往之地和築夢之城。
先行先試續寫“春天的故事”
處暑時節,萬物生髮。在特區改革的熱土上,一片新的“試驗田”面朝大海、生機勃勃。
風起潮湧,前海奮發。“依託香港,服務內地,面向世界”——寥寥數語卻字字千鈞的使命,吹響了深圳前海為改革“闖路”、為開放“探路”的號角,鋪開了“一張白紙從零開始,但是可以畫最美最好的圖畫”的新時代序章。
全國首家港資控股的消費金融公司、公募基金公司、合資證券公司、港交所前海聯合交易中心陸續開業,累計注册港資企業1.15萬家,曾經芳草萋萋的灘塗已成為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先行示範區建設新引擎;累計推出制度創新成果645項,其中在全國複製推廣58項,全省複製推廣82項,全市複製推廣165項,以制度創新為覈心的“前海模式”支撐起新時代改革開放新高地。
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2020年10月,《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0—2025年)》正式發佈,六大改革領域、首批40項授權清單舉旗定向,為“四十不惑”的深圳經濟特區描畫出嶄新“圖譜”。
新的歷史關頭,一路“闖關”的深圳以綜合改革試點為關鍵抓手,堅持摸著石頭過河和加强頂層設計相結合,在全面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中闊步向前,圍繞重大制度性障礙破冰探路,用有力度、有分量的改革成果發揮出面向全國的示範帶動效應。
創業板改革並試點注册制、全國首家個人破產事務管理機構掛牌、鹽田港、蛇口產業園等REITs項目上市……經過一系列探索實踐、全力攻堅,現時首批清單細化分解成的122項任務中,60項取得實質性進展;首批清單40個事項中,8個已落地見效,14個取得實質性進展,實現任務過半。
面對世界經濟的逆風和回頭浪,深圳堅定不移全面擴大開放,充分發揮樞紐功能强、產業配套全、營商環境優、市場潜力大等優勢,打造國內國際雙迴圈戰畧支點。
深化面向RCEP成員國的對外交往合作、推動深圳中歐班列鐵路貨運大通道建設……多層次、多領域的務實合作,讓國際舞臺上的深圳始終朝氣蓬勃、充滿活力。
資料顯示,2021年上半年,深圳進出口總額達15928.3億元,規模繼續保持全國大中城市首位。
做好民生幸福的時代答卷
碧一江春水,道兩岸風華。
站在洋湧河水閘俯瞰,寬闊的茅洲河水面波光粼粼、河畔草木豐茂,勾勒出都市與河流交織的美麗景象。
“小時候我經常和村裡的小朋友去茅洲河捉魚摸蝦,沒想到隔了幾十年,還能再次見到記憶中那般清澈的茅洲河。”江關石出生在寶安區步湧社區,是土生土長的深圳人。在他眼中,近兩年這座城市最大的變化就是水變清了、景變美了。
時代是出卷人,人民是閱卷人。近年來,深圳始終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和改革發展的出發點、落腳點,從人民群眾普遍關注、反映強烈、反復出現的問題出發,把教育、醫療、養老、文化、生態環境等問題一個一個解决好。
面對學位不足的民生關切,深圳規劃佈局建設四大“高中園”,探索實施“大學區”招生辦法,建設坪山高中園,著力開展學位建設攻堅戰,推進教育高品質發展。
圍繞醫療衛生短板,深圳印發實施國內首部地方性健康法規,出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啟動全新體制機制醫學科學院建設,完善以23家區域醫療中心和20家基層醫療集團為主體的綜合型優質高效醫療服務體系。
構築都市的精神文明“內在美”,近年來,深圳積極打造展現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現代都市文明,出臺加快建設區域文化中心都市和彰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現代文明之城實施方案,深圳美術館新館、深圳科學技術館等“新時代十大文化設施”首批項目開工建設,“十大特色文化街區”改造提升取得新進展……
戰鼓聲聲催人進,不待揚鞭自奮蹄。
先行示範區建設跑出“加速度”背後,一樁樁重大事項、一個個重大平臺、一件件重大改革快速起步、快馬加鞭,讓人們對深圳這片改革發展熱土的未來充滿信心和憧憬。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