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消化病大半生,作為胰腺癌的專家,67歲的陳敏章沒想到自己也會患上胰腺癌。
陳敏章是原衛生部部長,曾擔任首都醫科大學臨床醫學部主任、中國醫學科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所長、首都醫院院長,具有豐富的消化內科診治經驗,在內鏡診斷治療等方面卓有建樹,主編多本醫學專著。
他這一生鞠躬盡瘁,可惜命運弄人,本是研究胰腺癌的他,卻變成了胰腺癌病人。
一、胰腺專家查出胰腺癌
1998年春節,同事發現陳敏章總是彎著腰走路,問他是不是胃不舒服。但他卻搖著頭表示感覺很痛,根據自己的經驗,像是胰腺癌。幾天後,醫院的檢查結果證實了他的自我“診斷”,的確是胰腺癌。
得知結果,陳敏章卻很平靜,他開始與其他醫生討論自己的手術,並且工作到上手術臺的最後一天。
二、確診一年,兩次手術,精疲力盡
得知自己患胰腺癌後,陳敏章十分平靜,不僅與主刀醫生討論手術如何進行,而且手術前更堅持工作,一點都不像患癌病人。陳敏章的第一次手術很成功,雖然術後幾十天都無法進食,但他成功熬過了這關,不久後就出院了,恢復正常的生活。
但好景不長,癌症病情突然惡化,為了戰勝“癌王”,他選擇二次手術。術後的他經常嘔吐、進食困難,但他仍堅持吃東西,堅持鍛煉,求生欲望極强。
在與癌症抗爭一年後,陳敏章還是走了。1999年3月16日,年僅68歲的陳敏章在醫院安詳離世,在臨終時,他選擇鎮痛為主的臨終關懷治療,有尊嚴地走完人生最後的一段路。
三、胰腺癌偏愛中年男性
胰腺癌,一種惡性程度極高的消化道惡性腫瘤,具有發病隱匿、轉移率高、致死率高等特點,被稱為“癌症之王”。《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負擔》資料顯示,我國胰腺癌新發病例12萬,死亡人數12萬,發病死亡比高達1:1。
河南省腫瘤醫院肝膽胰外科副主任黃濤指出,在性別上看,胰腺癌好發於男性,40-65歲是高發年齡。中國胰腺疾病大資料中心的數據也顯示,胰腺癌存在“重男輕女”的情况,男女發病比例為6:4,發病人群以中老年人為主。胰腺癌與多種因素有關,包括抽烟、喝酒、肥胖、糖尿病和家族遺傳等。
由於胰腺位於胃的後部,加上早期症狀不明顯,許多患者會誤認為是胃病,導致確診時已是晚期或已轉移。年齡在40歲以上,尤其是超過50歲的人,若出現以下任意一項,都屬於胰腺癌的高危人群。
·有胰腺癌家族史;
·有糖尿病史,尤其是無家族遺傳史,但在近3年內初發的糖尿病患者;
·有慢性胰腺炎,尤其是合併胰管結石的慢性胰腺炎患者;
·主胰管型黏液乳頭狀瘤、黏液性囊性腺瘤、實性假乳頭狀瘤患者,血CA19-9昇高時;
·長期大量飲酒、長期吸烟,飲食喜歡高蛋白、高脂肪的人;
·無明顯誘因出現上中腹部飽脹不舒服、腹痛、腰背部酸痛、腹瀉、乏力、胃口差或消瘦等症狀。
建議高危人群要定期進行抽血化驗、CT檢查或B超,尤其是檢查血腫瘤標誌物CA19-9、CA125、CEA,以及上腹部CT或MRI檢查。如有胰腺癌家族史或已經有胰腺病變,應每年至少檢查一次。
四、預防有四個原則
面對兇險的胰腺癌,早預防、早發現、早診斷是關鍵,胰腺癌除了遺傳外,其他因素都與生活息息相關,我們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積極預防。
1、防止相關疾病
胰腺癌不屬於遺傳病,但資料顯示,慢性胰腺炎、糖尿病、膽囊結石、膽囊炎等疾病可能誘發胰腺癌,想要預防胰腺癌,就要積極預防和治療這些相關疾病。
2、健康飲食
要保持進食規律,避免暴飲暴食,注意營養均衡,避免長期大量食用高脂、高糖和高蛋白食品。
還要攝入足够的維他命和微量元素,幫助身體抗氧化和抗自由基,囙此日常要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穀類、豆類、甘薯等粗糧也要適量攝入。
3、改掉不良嗜好
吸烟和喝酒會新增胰腺癌的患病率。研究表明,吸烟量與胰腺癌發病率呈正相關,吸烟者的胰腺癌死亡風險比非吸烟者高1.6~3.1倍。而每天喝酒超過30克,胰腺癌發生率新增22%;超過50克,發生率新增50%。
想要遠離胰腺癌,就要戒烟、不酗酒。
4、保持心態
研究顯示,壓力會促進胰腺癌的發生和發展,壓力過大會導致機體免疫力下降,影響胰腺分泌及體內的代謝水准,新增胰腺癌風險。生活中我們要保持良好的心態,懂得放鬆和調整情緒,讓疾病遠離自己。
面對癌症,早發現是關鍵。建議40歲以上人群定期體檢,尤其是高危人群,一旦有相關症狀,要及時確定病因。
參考資料:
[1]胰腺癌有四大异常訊號.生命時報,2016-01-30
[2]胰腺癌,早發現最重要!,人衛健康,2018-09-07
[3]中國胰腺腫瘤大數據16000份樣本顯示“癌症之王”“重男輕女”.人民網,2020-09-13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