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三省”攜手發佈行動方案繪製高品質發展地質“底圖”

湖北 71℃ 0
摘要:“中三省”攜手發佈聯合行動方案繪製高品質發展“地質底圖”閱讀提示“透明長江”“數位長江”要來了。近日,湖北省地質局、湖南省地質院、江西省地質局聯合中國地質調查局武漢地質調查中心、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發佈《地質工作支撐服務長江中遊城市群高質量發展聯合行動方案》,以先進資訊技術,在生態保護、能源開發、糧食安全、水安全等方面協同行動。“數位長江”,即基本建成國家地球科學大資料中心“地質雲”中南節點,實現省級分中心節點互聯互通,將各方現有自然資源成果、資料全部數位化、信息化,納入長江中游自然資源管理和生態保護大數據平臺,實現相關資料資源網上隨時可看可查。

“中三省”攜手發佈聯合行動方案

繪製高品質發展“地質底圖”

閱讀提示

“透明長江”“數位長江”要來了。

將中三省建築、管線、地質等數據資訊,納入數位化的地質資訊共用服務平臺,實現自動建立三維立體模型,讓地下工程、建築物、地質結構等立體“現身”,為城市建設、重大工程選址選線提供基礎決策服務。

近日,湖北省地質局、湖南省地質院、江西省地質局聯合中國地質調查局武漢地質調查中心、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發佈《地質工作支撐服務長江中遊城市群高質量發展聯合行動方案》,以先進資訊技術,在生態保護、能源開發、糧食安全、水安全等方面協同行動,為長中群高品質發展繪製地質“底圖”。

三省牽手築“協同根基”

武漢城市圈、長株潭城市群、環鄱陽湖城市群,三角鼎足分佈,地處長江,一脈相承,構成長中群。

作為中國經濟地理的中心區,長中群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承載發展要素的主要空間,是眼下中國發展潜力最大的城市群之一。2020年,該區域GDP達9.39萬億元,占全國的9.24%。

土壤、水源、礦產、濕地……這些自然資源,已成為一地獨特資源和發展基礎。而地質工作,對一地發展具有基礎性、先行性和戰略性作用。

統計顯示,中三省清潔能源豐富,葉岩氣遠景資源量達19.09萬億立方米,還有豐富的核能資源——鈾。擁有166種礦產資源,有色金屬、非金屬資源優勢尤其明顯,銻、錫、鎢、稀土、磷等蘊藏量居全國乃至世界前列。水資源總量2590億立方米,居全國前列,擁有國家級重要水源區17處、應急後備水源地46處,河湖濕地2萬平方千米。

“資源環境的開發、利用、保護和修復離不開地質工作。長江中游城市群地質條件複雜,局部資源、環境、生態和灾害等重大問題往往會影響到周邊地區,不利於區域協同發展。”中國地質調查局武漢地質調查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省際間地質組織通過緊密融合,互相合作,可以更加精准、系統地開展地質工作,為長中群高品質發展提供系統科學的解決方案。

據介紹,這是長江中游城市群5家地質機构首次聯手。根據聯合行動方案,各方將發揮自身優勢,强化現有地質資料“二次開發”,協同實施一批地質保障工程,提交一批重大成果,為資源、環境、灾害及生態等重大問題提供解決方案,成為中三省高品質發展的重要“根基”。

撐起地質“安全傘”

聯合行動,將幹哪些大事?

根據聯合行動方案,5家機构將在自然生態、能源資源、城市群及重大工程、水資源、糧食等五方面攜手合作。

保護和修復自然生態,讓環境更美好。對三省重要生態功能區長江、洞庭湖、鄱陽湖、武陵山、大別山等,展開生態地質調查,提出生態價值補償機制與生態保護修復建議;在湖北大冶—江西德興、江西萍鄉—湖南郴州等礦山開採區,開展礦山地質環境調查,修復治理礦山,為地球添綠;修復治理有害元素及放射性高的地區、重金屬污染區、重化工區等區域;在岩溶區、盆地區、河湖濕區開展碳儲存技術攻關和調查,增强城市群碳封存能力。

開發清潔能源和戰略性礦產,保障區域能源安全。持續推動鄂西葉岩氣勘探開發綜合示範區建設,帶動長江中游葉岩氣葉岩油勘探開發;加快中心都市淺層地溫能開發利用,推進黃岡、九江、寧都等地區幹熱岩調查試點;在諸廣山、相山等重點礦集區開展鈾礦資源調查評估和勘查,增强區域內鈾資源保障能力;加大金、鎢、錫、鈮、鉭、鈷等重點礦種戰略性礦產綠色勘查開發,保障有色金屬、裝備製造、新材料等產業鏈供應鏈不斷。

保障都市和工程安全。聯合開展重點都市和沿江高鐵、國家水網、過江通道等重大工程地下空間資源、地質安全風險調查評估,提出風險防範措施和建議;在三峽庫區、武陵山區、贛南地區等重點地區開展地灾精細調查和專業監測預警,快速識別和預防地質災害。

保障水資源安全。建立和完善水資源監測網絡體系,加强應急後備地下水水源地調查,讓城鄉飲水更安全。

服務糧食安全和鄉村振興。推進江漢-洞庭平原和鄱陽湖平原土地質量調查,開發利用優質特色土地資源和修復保護污染耕地,保障老百姓“米袋子”安全;推進地質旅遊資源調查評估,打造地質文化村鎮特色產業,助力鄉村振興。

打造“透明長江”“數位長江”

據介紹,5家機构已建立合作機制,成立聯合工作協調領導小組,開展頂層設計和重大成果謀劃,定期開展業務、科技、人才交流,共亯合作形成地質成果資料。

引人注目的是,五方將聯手建立地質科技創新和城市群地質資訊共用服務兩大平臺,打造“透明長江”“數位長江”。

5家機构將瞄準地質科技創新能力全國領先這一目標,聯手打造“空天地”一體化系統監測平臺,建立基於大數據、云計算、深度學習等科技的國土空間規劃與輔助決策資訊共建共用服務平臺,形成“透明長江”“數位長江”。

據介紹,“透明長江”,即各方將建築數據、管線數據、地質數據等資訊納入的資訊服務系統,自動建立三維立體模型。通過此模型,整體顯示地下工程、建築物、地質結構等地下情况,為都市地下空間利用和重大工程選址、選線提供決策服務。“數位長江”,即基本建成國家地球科學大資料中心“地質雲”中南節點,實現省級分中心節點互聯互通,將各方現有自然資源成果、資料全部數位化、信息化,納入長江中游自然資源管理和生態保護大數據平臺,實現相關資料資源網上隨時可看可查。(林晶 胡禕 陳琳馮鑫)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