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劍翹刺死孫傳芳的俠女,她的結局如何?

天津 70℃ 0
摘要:1935年11月13日下午,天津城南的馬路清修禪院的居士林,突然傳來了“砰砰砰”三聲槍響,只見北洋政府時期的直系軍閥之一,與張作霖、吳佩孚並稱為“北洋三大軍閥的孫傳芳後腦勺中槍,應聲倒地。當地的警詧很快就來到了現場,施劍翹神情自若,很從容的就認罪了。施劍翹為父報仇是因為在十年前,孫傳芳殺害了她的父親孫從濱。當時施劍翹年僅二十歲,而孫傳芳則握有五省聯軍軍權,施劍翹想要為父報仇無疑是難於登天。

1935年11月13日下午,天津城南的馬路清修禪院的居士林,突然傳來了“砰砰砰”三聲槍響,只見北洋政府時期的直系軍閥之一,與張作霖、吳佩孚並稱為“北洋三大軍閥的孫傳芳後腦勺中槍,應聲倒地。

行刺者是一名年輕女子,在刺死孫傳芳之後,施劍翹並沒有離開,而是高聲喊道:“各位朋友不要怕,孫傳芳是我打死的!我是為父親報仇,一人做事一人當,不會連累大家!”當地的警詧很快就來到了現場,施劍翹神情自若,很從容的就認罪了。

施劍翹為父報仇是因為在十年前,孫傳芳殺害了她的父親孫從濱。

十年前,孫傳芳趁東南各省圍剿北伐軍的時候,趁機派兵北上,覬覦奉系集團佔據的山東、河北兩地。當時施從濱任第四十七混成旅旅長,在北洋政府的命令下,率兵迎戰,在安徽固鎮一戰中,由於孤軍深入,陷入孫傳芳重兵包圍之中。施從濱率軍突圍不成被俘,這位老將軍在被押到孫傳芳的身旁後,孫傳芳沒有多說話派人將其斬首,屍首就放在鐵路旁,施劍翹在同族兄弟的幫助下才得以將施從濱的屍首運回。

當時施劍翹年僅二十歲,而孫傳芳則握有五省聯軍軍權,施劍翹想要為父報仇無疑是難於登天。無奈之下,施劍翹委身下嫁於比自己大十歲的閻錫山部下的施靖公,希望借助施靖公的勢力來報仇,但是事與願違,施靖公的部下被改編,報仇之事化為泡影,自此之後,施劍翹就明白了,求人不如求己,下定决心刺殺孫傳芳。

孫傳芳自北伐戰爭後,率殘部退到河北灤州,不久離軍,從大連移居天津。施劍翹聽說後母親輾轉來到天津,寄居英租界。她將獨生子大犁送入富貴子弟學校讀書,想通過兒子所在學校發現孫傳芳行踪。根據她每日觀察,孫傳芳的小女兒也在此富貴子弟學校讀書,每日由僕役接送,施劍翹每日觀察探訪,但仍未發現孫傳芳的行踪。

1935年10月,為了給先人遇害十周年祭辰做超度,施劍翹母女來到附近的草廠庵,與主持和尚商談念經做佛事之時,無意中得知孫傳芳在此辦起居士林,每逢誦經期必來庵內主持誦經念佛,施劍翹得知後策劃了這次謀殺。

施劍翹被捕後,天津地方人民法院審理了這次案件,此時在社會上掀起了軒然大波。《大公報》以“孫傳芳如此下場”為題報導了這一消息,認為孫傳芳之死,是罪有應得;《大眾生活》雜誌發表感言稱:孫傳芳皈依佛門,一面做和尚,一面當間諜,是今天“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明天“放下佛經,立地成屠”的典型屠夫。許多社會人士對施劍翹的行為表示莫大同情,稱其孝心驚天地、泣鬼神。

孫傳芳的家人以及依附於孫家的權貴舉行大規模的記者招待會,聲稱“殺人償命”,必須要將施劍翹處以死刑。

社會各界對施劍翹予以聲援,《晶報》刊登於京安徽學會致各報館、社會團體、父老姐妹的通電,呼籲政府對施劍翹予以特赦。《朝報》發表揚州婦女致首都、上海同仁請求聯合營救的通電,歷數孫傳芳的罪惡,讚揚施劍翹為父報仇、手刃巨惡、從容自首、大義凜然的精神,經乞各界人士一致營救,早脫囹圄。馮玉祥、李烈鈞、張繼等國府委員也聯合呈請政府特赦。

最終,施劍翹被特赦。

施劍翹出獄後,積極為祖國解放和建設做貢獻。1942年,施劍翹發起捐獻飛機的倡議,得到各界的響應,最終募得3架飛機的資金。後來施劍翹為解决辦學經費到滬上募捐,曾造訪周恩來、鄧穎超的居住地。在此期間,她和周恩來、鄧穎超、董必武有過多次接觸並逐漸與中國共產黨建立了深厚感情。

抗日戰爭勝利後,施劍翹曾不止一次去梅園拜訪周恩來和鄧穎超。她堅信中國的未來屬於共產黨,勸說擔任國民黨74軍中將軍長兼南京警備司令的嫡堂兄施中誠,迫使其兄答應辭去軍長職務,不直接與革命军作戰。她還說服兩個國民黨少將軍銜的胞弟施則凡、嫡堂弟施仲達留在大陸為新中國效勞。

新中國成立後,她因病移居北京,病癒後又移居五臺山光明寺村,並以居士身份在碧山寺修行。1957年當選北京市政協委員會特邀委員。1979年病逝於北京,享年74歲。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