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康省是怎樣的存在?大後方的大後方:抗戰若重慶淪陷,還有西康

西藏 84℃ 0
摘要:在抗戰時期,國民政府曾經公開表明:“如果重慶淪陷,政府就得遷到西康”。西康省在現今的中國地圖上已經不復存在,但是在歷史上卻曾經被列為陪都選項,可見其地位實非一般。其實,西康省和今天的西藏省相似,它的主體民族也是藏族,位於今天四川省的西部。由此來看,西康省並非可有可無的存在,無論是政治、軍事還是經濟方面的考量,西康省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在抗戰時期,國民政府曾經公開表明:“如果重慶淪陷,政府就得遷到西康”。西康省在現今的中國地圖上已經不復存在,但是在歷史上卻曾經被列為陪都選項,可見其地位實非一般。

那麼,曾經的西康省究竟是個什麼樣的存在?它究竟是為何能成為重慶之後的又一陪讀選項呢?

其實,西康省和今天的西藏省相似,它的主體民族也是藏族,位於今天四川省的西部。由於它處於四川、雲南、青海、西藏四省之間,是青藏高原與內地的過渡地帶,扼四川入藏的交通咽喉,所以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更是兵家常爭之地。

在康熙、雍正、乾隆和嘉慶年間時,西康省仍叫“喀木”;到了道光、咸豐之後,“喀木”二字偶爾縮略為“康”,直到清朝末年都只稱此處為“川邊”或者“邊爐”。等到1910年,清朝大臣傅嵩炑上奏以川邊改流地面建“西康省”,此後,“西康”一名才定下來。

清朝末年,以英國為首的西方列强試圖從西藏分裂我國領土,1888年和1903年,英國更是先後發動兩次侵略西藏的戰爭,同時還在西藏內部大力培植親英勢力,試圖將西藏地區分裂出去。

在英國的慫恿下,西藏地方曾經三次向西康地區發動軍事進攻,妄圖奪取此地,這就是西南地區的“康藏糾紛”。面對如此混亂的局面,清政府認識到,要想有效經營西藏地區,必須先治理好西康地區。於是清政府便在川邊地區實行了一場大規模的改革,改土歸流之後,西康地區得到了有效整合與管理,有效地抵禦了西方列强對西康和西藏地區的入侵,鞏固了川邊地區。

可惜,不久之後國內爆發了辛亥革命,西康原本打算建省的計畫被迫擱置。

北京政府時期,國內四處軍閥割據,川藏地區的軍政要員更是頻頻更換,在西康地區的各項建設都未能取得任何實質性進展,可以說,西康建省計畫在這一時期陷入了停滯。直到1929年,南京國民政府任命劉文輝為川康邊防總指揮,全面接管西康地區的事務,西康建省計畫才得以在此啟動。

經過十年的整頓,在1939年,根據重慶國民政府的命令,西康省於當年1月1日正式建立。據記載,西康建省之時,當地總人口已經達到了2144031人,轄區內共有46個縣和2個設治局。由於歷史原因,金沙江以西包括鹽井縣在內的13個縣仍在西藏地方政府的管轄之下,所以實際上,西康省的轄區是32縣和2個設治局。

雖然比起周邊的幾個大省,西康省顯得有些暗淡無光,但是實際上當時的西康,其地位不容小覷。

首先,西康省的穩定關乎著整個川藏地區的安寧。西康省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特殊的政治地位和軍事地位,因為它位於四省交界,向來成為軍閥的必爭之地,不僅如此,以英國為首的外國勢力一直想通過西藏吞併西康地區,從而達到分裂川邊地區的目的。

於是,西康建省以後,中央政府加强了對這個地區的統治,廢除了曾經猖獗一時的土司,嚴厲打擊外國勢力,保證了西康省的穩定以及和平局面。更重要的是,避免了川藏地區因轄區糾紛而引起的種種戰爭,為這一地區的發展創造了極佳的社會環境。

其次,西康省是促進漢藏民族友好交流的前沿陣地。西康省的主體民族是藏族,但是由於它於多省相鄰,漢族和藏族人民在此地的來往非常密切,著名的茶馬貿易就是在西康省內進行的。囙此,西康省的穩定能够促進漢藏兩族人民的交流和融合,鞏固國家的統一。

在西康建省以前,以西藏地區為首的藏族分裂勢力十分龐大,它們多次鼓動川藏地區的藏族人民分裂祖國,其中西康地區的藏族人民受影響最大,給國家的民族團結造成極大影響,後果極其嚴重。西康省成立之後,大金寺案件得到圓滿解决,當地的民族關係才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除了從政治和軍事的角度去考察西康省的地位之外,我們必須還要看到西康地區的經濟潜力。

西康地區的資源非常豐富,地下蘊藏著大量的礦產資源,加上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這裡的水力資源和森林資源也十分豐富。但是由於西康位於西部,且地理位置複雜,這裡長期以來未曾得到應有的開發和利用。囙此,在建省以前,西康的經濟一直停滯不前,以畜牧業為主的西康人民只能勉強維持生活,農作物也只有青稞、粟和小麥等。加上地廣人稀、交通困難,西康社會的經濟十分落後。

然而在建省之後,西康省的經濟水准得到了飛躍式的發展,除了傳統的畜牧業和農業之外,西康省的輕工業也逐漸發展起來,省內的工商業工會有15家,較為出名的公司有康滇公司、建寧公司、康寧公司等。1939年,西康省支出5358000元,收入1004674元,財政赤字龐大;1945年,西康省支出401766000元,收入408631791元,已經稍有盈餘。在抗日戰爭時期,西康省更是為西南經濟做出了不可忽視的貢獻。

由此來看,西康省並非可有可無的存在,無論是政治、軍事還是經濟方面的考量,西康省都有著重要的意義。以至於到了抗戰時期,國民政府曾經把它列為陪都之選,並稱“如果重慶淪陷,國民政府就得遷到西康”。

可見,委員長之所以如此重視西康,並非心血來潮,而是有著多方面的考量的。

抗日戰爭爆發以後,中國東部地區基本已經淪陷,東南沿海的通路被封堵,國民政府不得不遷都重慶,西南地區囙此成為抗戰的基地。西康省的東邊與四川相接,西邊又與西藏相通,南面是印緬,北部跟青海、甘肅接壤,既是聯絡西南、西北的交通樞紐,也是通往印度、緬甸的重要通道。

建省以後,西康地區相繼開通了康青、康滇、康川公路線,開闢了川滇康驛運線和康印國際驛運線以及“駝峰航線”,包括抗戰中建成的中印公路。一系列交通線路的開通可以極大改善大後方交通運輸狀況,也更有利於中國接受國際援助。除此之外,西康富源的開發、寧雅工業區的建成以及西昌專門成立的寧屬屯墾委員會(專門安置難民,開辦屯墾事業),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支援大後方的物資供應。

西康省作為管理川藏地區的前哨,在維護地區穩定和促進民族團結方面發揮了不可磨滅的作用。如今雖然它已經消失在中國的地圖之上,成為其他省份的一部分,但是沒有人能够否認它曾經為這塊土地所做出的貢獻。

《康定情歌》中所描述的康定如此令人所嚮往,西康也從未被歷史所遺忘。無論何時,這塊土地,依然是中國境內無數人神往的樂土。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