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在5G智慧救護車上,病人的心電圖、B超等資訊通過5G上傳,在手機端和市急救醫療中心PC端實时顯示。記者羅斌攝\視覺重慶
家住渝中區、今年50多歲的心梗患者王濤(化名),最近從鬼門關上走了一回。
當時,王濤突發胸痛、大汗淋漓,緊接著暈厥,家人立即撥打120。幸運的是,10多分鐘後,市急救醫療中心的5G智慧急救車趕到現場;40分鐘後,王濤躺在手術臺上開始接受治療。
一般情况下,病人送到醫院後還要接受一系列檢查,王濤何以這麼快就可以接受手術?功臣就是那輛5G智慧急救車。
“急救就是與死神賽跑。心梗患者的最佳治療時間是病情發生後的3小時內,在發病早期作出迅速、準確地診斷和治療,對挽救生命、減輕傷殘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市急救醫療中心科研科科長張穎說,近年來,市急救醫療中心推動以資訊技術為支撐的智慧急救體系建設,5G智慧急救車便是其中一項重要成果。
重慶日報記者日前在市急救醫療中心看到,5G智慧急救車外觀和普通救護車沒有區別,但內部有很大不同:車上除了有監護儀、心電圖機、除顫監護儀、呼吸機等常規車載監護設備外,還新增了手持超聲儀、免疫分析儀、血氣生化分析儀等檢查檢測設備。同時,該車上的所有監護設備都具有數位化和網路化傳輸功能,通過車上加載的5G網絡信號源以及院前院內資訊互動系統,可將設備監護數據和檢測數據實时傳輸到院內。
“傳統的院前急救,主要負責現場緊急處理和轉運途中的監護,缺乏對疾病早期診治的手段和綜合處置能力。”市急救醫療中心急診科醫生文永生介紹,現在有了5G智慧急救車,不僅完善了院前診斷手段,還讓院前與院內專科之間建立起快速有效的銜接,可以對病人開展協同救治。
以王濤為例,在被送上5G智慧急救車後,救護人員不再只對他進行簡單地生命體征監護,還會抽血檢測相關名額,並把心電監護數據和檢測結果實时傳輸至院內胸痛中心。專科醫生分析數據後,給出診斷結果是急性心肌梗死,然後立即指導院前醫師給王濤用藥,並通知導管室準備手術。當救護車到達市急救醫療中心後,不再需要經過急診部,而是直接送入導管室,進行急診介入手術。
“以前這些事情都是在醫院急診部完成的,現在相當於把搶救室搬上了救護車,省去了患者急診檢查和診斷的部分時間。”文永生說。
截至目前,市急救醫療中心已配備3輛5G智慧急救車,為心梗、腦梗、創傷等急危重症病人的搶救發揮了積極作用。其中,心梗患者接受院內治療平均提前了20分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也在降低。
下一步,市急救醫療中心將向全市其他急救網點醫院推廣5G智慧急救車應用經驗,構建區域協同的智慧急診急救服務體系,並以此為載體搭建智慧急救的產學研用平臺,推動5G科技在急診急救領域的進一步創新應用和發展。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