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不是衝突對立的關係,而是辯證統一的關係。把生態保護好,把生態優勢發揮出來,才能實現高品質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考察時強調。
一年來,我省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區,推深做實林長制、河長制、生態補償制,縱深推進“三大一强”專項攻堅行動、碳達峰碳中和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全面啟動“四條生態廊道”建設等,堅持以“生態+”實現綠道馳騁,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明顯改善。
人民保護長江,長江造福人民
夏秋交替時節,長江岸邊的馬鞍山薛家窪生態園風景如畫,江水浩蕩奔流,岸線綠意蔥蘢。就在前不久,生態園附近江面上,3只江豚在落日餘暉下嬉戲,時而騰出水面,時而你追我趕。江豚是長江水生生物保護的旗艦物種,得益於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和岸線生態修復,江豚戲水正成為頻頻出現的生態景致。“薛家窪的環境變化翻天覆地。過去髒亂差,現在水清岸綠,成了我們親近大自然的好去處。”馬鞍山市民李尚高興地說。由點到面,李尚所生活的都市正瞄準長三角“白菜心”目標,打造“三地一區”的重大展示視窗。
去年8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薛家窪生態園,實地察看長江水勢和岸線生態環境。他強調,要增强愛護長江、保護長江的意識,實現“人民保護長江、長江造福人民”的良性迴圈,早日重現“一江碧水向東流”的勝景。
省委、省政府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指示精神,堅持對標對錶、高位推進,堅持統籌協調、上下聯動,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始終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突出抓好長江治污、治岸、治漁三件大事,加快打造新階段現代化美麗長江(安徽)經濟帶。聚焦“水清”“岸綠”“產業優”,我省推深做實關污源、納統管、護物種、禁新建、建新綠、减存量、進園區、强機制;縱深開展“三大一强”專項攻堅行動,我省整治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實實在在貫徹長江十年禁漁令,實現建檔立卡、證註銷、船封存、網銷毀四個100%,努力還一江清水、護兩岸青山。
保護生態,生態也會回饋。2020年,長江安徽段全線達到Ⅱ類水質,流域國家考核斷面水質優良比例為90%,比2015年提高13.3個百分點,全面消除劣Ⅴ類斷面,為國家考核以來最好水準。今年上半年,我省長江流域水質優良比例為87.4%,同比提高0.9個百分點,幹流水質持續保持為Ⅱ類。長江岸邊,不少生態遊園亮相,成為百姓親江親水親綠的美麗岸線。
我省“十四五”規劃明確,統籌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優化生產生活生態空間,構建生態文明體系,打造美麗長江(安徽)經濟帶全新版。省生態環境廳總工程師孫豔輝表示,將落實長江保護法,開展好以“嚴整改、重質量、促轉型”為主要內容的新一輪“三大一强”專項攻堅行動,系統推進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
縱深推進改革,激發綠色活力
去年8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扎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上強調,長三角地區是長江經濟帶的龍頭,不僅要在經濟發展上走在前列,也要在生態保護和建設上帶好頭。
皖浙兩省攜手推進的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閃耀生態文明之光,探索形成的“新安江模式”在全國多地推廣。到去年年底,三輪試點圓滿收官。縱觀三輪試點,每輪試點呈遞進層推進,水質標準更高、考核標準更嚴、創新項目更多。縱深推進新安江生態補償機制下,新安江每年向千島湖輸送近70億立方米乾淨水,連續多年是全國水質最好的河流之一。當前,我省與浙江共同謀劃新安江—千島湖生態補償試驗區,加快建立科學的跨流域生態補償、污染賠償標準和水質考核體系,努力把新安江流域打造成生態環境共保聯治新模範、生態產品價值轉化新典範,推動生態文明建設走向“長治”。
生態改革激發綠色活力。包括縱深推進新安江生態補償機制,一年來,我省抓制度創新,重點深化“改革變革”,提升生態資源“含金量”。
縱深推進林長制改革,我省高品質推進全國首個林長制改革示範區,深化護綠、增綠、管綠、用綠、活綠“五綠”並進體制機制,實施平安、健康、碳匯、金銀、活力“五大森林行動”。今年3月,我省全面啟動“四條生態廊道”建設,目標是把長江、淮河、江淮運河、新安江打造成水清岸綠、城鄉共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廊道。現時,全省5.2萬名林長守護400萬公頃森林和100萬公頃濕地。全省森林面積已達6262萬畝,森林蓄積量超過2.7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30.22%。為鞏固提升林長制改革創新成果,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日前印發《關於深化新一輪林長制改革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025年,林長制組織體系和目標責任體系更加完善,林業保護發展機制更加健全,政策保障制度更加完備,初步實現林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我省打造“三地一區”的必然要求。縱深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我省明確,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佈局,科學製定時間表、路線圖。省發展改革委環資處處長任曉凡表示,當前,我省正以實現减污降碳協同增效為總抓手,以推動形成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為主攻方向,以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著力點,全面落實碳達峰、碳中和決策部署,統籌推進高品質發展和高水准保護。
污染防治攻堅守護碧水藍天
天藍、地綠、水淨,是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重要期待。我省構建生態環保齊抓共管格局,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動生態環保督察整改,集中攻克老百姓身邊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讓老百姓實實在在感受到生態環境質量改善。
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三大主戰場。保衛藍天,我省强化控煤、控氣、控塵、控車、控燒“五控”措施;保衛碧水,全面落實“水十條”,重點推進城鎮污染、農業農村污染、水源地污染、工業污染、船舶港口污染治理;保衛淨土,優先保護耕地土壤環境,突出工業污染場地治理與修復,開展危險廢物專項整治三年行動等。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精准、科學、依法是“要訣”。我省實施排污許可制,打造生態環境監管智慧化平臺,實施重點污染源自動監控安裝、聯網、運維監管“三個全覆蓋”等,讓生態環境治理精細化。
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明顯改善。監測顯示,去年全省16個都市PM2.5年均濃度為3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5.2%。16市重度污染天數累計為38天,同比下降45.7%。全省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82.9%,同比上升11.1個百分點。地表水國考斷面實現劣Ⅴ類清零。
今年上半年,全省大氣、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全省16個都市PM2.5平均濃度為3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9%。地表水國家考核斷面水質優良比例為79.8%,同比上升6.6個百分點;劣Ⅴ類斷面比例為0.5%,同比下降1個百分點。
省生態環境廳有關負責人表示,將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升級版,開展藍天碧水淨土、溫室氣體减排等生態環保重大工程,努力實現减污降碳協同效應,加快打造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區。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