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改“西域”為“新疆”的目的是什麼?

新疆 118℃ 0
摘要:根據今天的考古歷史發現,春秋戰國時代的中國就已經與今天的西域中亞國家一帶有了經濟文化上面的交流和往來,到秦漢時代開始,隨著漢武帝帶著漢民族擊敗匈奴開始在東亞大地上面崛起重新恢復到秦代那種强盛的武力的時候,中國人的眼界也隨著變得更加開闊。

根據今天的考古歷史發現,春秋戰國時代的中國就已經與今天的西域中亞國家一帶有了經濟文化上面的交流和往來,到秦漢時代開始,隨著漢武帝帶著漢民族擊敗匈奴開始在東亞大地上面崛起重新恢復到秦代那種强盛的武力的時候,中國人的眼界也隨著變得更加開闊。

張騫鑿空西域為我們帶來了一個新的世界,也使得西域這個地方和詞語開始正式的進入到中國上下群眾的心中,人們開始追求立功西域,而這個詞彙幾乎從最早的部落聯盟時代就已經開始在使用,一直到清朝前期的時候都還是這種說法,可是西域這個傳奇而又夢幻的名字從乾隆皇帝以後就變成了新疆,這裡面到底又隱藏著什麼樣的故事呢?

西域地方名詞的歷史來源

西域這個詞語的歷史來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山海經》之中記載的上古時期,幾乎從那個時候開始,西域就是專門指代中國西部的廣大地方了,而從有了城池和關隘之後,西域這個詞語又是專門指代甘肅玉門關以西的地方。史學界認為這個詞最早是出現在司馬遷的記錄之中。

漢武帝初年的時候,為了擊敗匈奴,報當年漢朝時代屈辱的仇恨,劉徹製定了聯合西域大國月氏的決策,這才有了後面的張騫出使西域,隨後數年之中一去不復還,回來的時候已經是天下大變,但張騫回來的時候從西域地方帶來了許多中原地區沒有的新奇物種,像西瓜,茄子,魔芋這些都讓中原華夏人稱奇,也開始產生了對西域的好奇心。

幾乎從張騫以後的中國人立功的方向便開始發生了一個質量一般的轉移,秦代時期的中國人立功封侯主要就是參軍然後參加滅六國的戰爭,在戰場上面收穫人頭得到官府的田地和錢財賞賜,到漢武帝的時候,中國人開始踴躍的投身西域之中,滅掉或臣服西域大大小小的國家,立功异域是漢代軍人的典型特徵,而隨著戰爭次數的新增,西域這個詞彙出現在史官的記錄之中也是越來越多。

到東漢的時候,朝廷為了方便管理西域地方,專門的繼承來自西漢的制度在西域地區設立了西域都護府,這裡有漢朝的常設軍隊,一方面是為了保護漢朝和中亞等國家來往絲綢之路的經濟利益安全,一方面是為了統籌協調西域各國,維持西域和漢朝的政治軍事聯系,防止北方的匈奴坐大,到後面東漢修撰史書的時候還專門的設立了《西域傳》,使得西域更廣為人知。

從西域到新疆的變化

西域這個詞彙從秦代開始就已經成為了一個指代特定地方的詞彙,大清朝前期的兩千多年時間裡面因為實在是太好用了,所以根本就沒人去管這些,到明朝滅亡之後,清朝統治者入主中原,開始了對於整個天下進行新一輪的討伐和綜合,而西域這個地理名詞也就是在清朝乾隆皇帝手上發生了改變的。

乾隆皇帝對於改名和刻下自己痕迹似乎有著一種默認的習慣,比如在中國歷代名家所流傳下來的畫作之中只要是經過乾隆皇帝之手的幾乎都會留下獨屬於他的各種印記。而西域這個使用了已久的地理名詞也沒有逃脫乾隆皇帝的魔爪。在早期對西北用兵之中多次更改,最終形成了今天我們所見到的新疆。

西北用兵是從康熙末年以來的一件大事情,因為准格爾蒙古從明朝以來就一直盤踞在西域地方,儼然是一方土皇帝,明朝的時候因為對西域地方沒有進行有效的征伐,使得西域各國又回到了那種諸國爭霸的時代,到康熙皇帝的時候三次征伐准格爾有效的打擊了他們的囂張力度,但也沒有成功滅掉准格爾。

雍正皇帝的時候,西域准格爾蒙古重現坐大,雍正皇帝為了方便對西北用兵,維護祖國大一統,還專門的設計了軍機處,後面演變成為了清朝的實權機构。到乾隆皇帝的時候,軍機處上奏章說明西域軍事情况,可是乾隆皇帝在回復的時候不知是有意是無意的將西域稱為了“西疆”。

從清朝的統治面積來看,那個時候的清朝總體面積超過了一千三百多萬平方公里,比今天都要大很多,乾隆皇帝用西疆來稱呼西域這塊祖國的西部疆域是沒有什麼問題的,問題就出在朝廷地方群臣都以為這個愛搞事的年輕皇帝又要將西域改名為西疆的時候,事情又發生了反轉。

後面乾隆皇帝又開始使用西陲來稱呼西域,這也勉强能行,春秋的時候,西陲指的是秦人祖先生活的隴西那塊地方,如今向西移動到西域也算勉强吧,但乾隆皇帝的改名騷操作並沒有停止,在後面的奏章之中,他又將西域改為了新疆。在經過地方和朝廷的協商之後,新疆成為了西域的正式替代名稱。

中原王朝實控西域的歷史

西域出現是在秦漢時代出現,聯系緊密是從漢武帝之後才開始有了政治經濟軍事上的廣大聯系,在兩漢時代,西域最大的作用除去對付匈奴之外就是維持絲綢之路這條東西方的貿易線路了,而沿岸的各國也是靠著這條絲綢之路存活,所以那個時候的漢朝廷能够輕易的控制西域與這個經濟戰術有很大的關係。

無論是東漢還是西漢,都沒有實現像控制中原郡縣一般的控制西域地區,在漢朝的時候,西域雖然從地圖上屬於中原王朝的統治,但西域三十六國依舊廣泛存在,到魏晋時代以後,東晉衣冠南渡,西域早依舊脫離了中原王朝的管轄,自己在那一邊獨立發展,到隋朝的時候,隋煬帝意圖恢復秦漢時代的霸業,才開始重現打通西域。

隋朝之前的歷代王朝無論是强盛也好,無論是大一統還是偏安也好,都沒有一個朝代能够真正做到全方位的控制西域。真正全方位控制西域的朝代是從唐朝開始的。唐太宗的時候派遣名將侯君集重新收復西域,滅掉了昭武九姓在南北朝時候建立的各國,隨手將突厥也給直接送入了墳墓。

在唐朝朝廷議論如何進行西域的有效管理的時候,有人建議效仿漢朝設立西域都護府進行管理,唐太宗李世民對這個意見進行了加减在西域和阿爾泰山一帶同時設立了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對當地的少數民族實行一種羈縻統治,讓各個民族之間保持政治軍事上的平衡,從那個時候開始,中原王朝定義為大一統的標準之中就新增了一條叫做收復西域。

唐朝安史之亂之後,朝廷為了平定中原叛亂,大量的抽調安西都護府的精銳回師中原,使得西域軍備空虛,福過去設定的北庭都護府和安西都護府相繼陷落,但有一支唐朝孤軍在安史之亂結束之後,朝廷無力管轄西域的情况之下一直獨自支撐了四十多年。

五代十國的時候,安西都護府的阿兵哥後代和當地百姓通婚自立為國,特別是西域於闐國王他們從唐朝末年就一直堅信大唐一定會再次兵臨西域,收復故土,所以他們和安西都護府阿兵哥的後代在西域建立起了漢人内容的於闐國,就連國王在與漢人女子通婚之後都改姓為“李”,稱自己為唐之藩屬。

西域的於闐國一直從唐末存活到了宋朝初年,那個時候的於闐國王李聖天得知宋朝一統中原之後以為唐朝復興,還特意的派出使者去慶賀唐朝復興,並且上錶表示願意內附成為唐朝藩屬。希望大國能够派兵收復西域,為百年以來埋身西域的將士復仇歸安。那個時候的宋朝皇帝是宋太祖趙匡胤,他被稱為唐天子表示很懵逼,但也沒有怪罪,只是厚待他們,說自己收復燕雲十六州之後一定回出兵西域,光復漢唐舊疆。

後面的情况是怎麼樣的呢?是宋朝連燕雲都收復不了,更不論光復西域了,所以西域依舊是李聖天這批人在為了心中的大唐而奮鬥。後面在和阿拉伯的戰爭之中雖然多次取勝,但自身的傷亡也很多,他不可能以一己之力對抗中亞霸主阿拉伯,即使阿拉伯的軍隊也在雪崩一樣死亡的情况之下不得不考慮對西域採取不同的政策。

清朝改名為新疆的原因

光是從文字上面來看,不精通中國古代文字語言學的人是看不出這裡面有什麼名堂的。西域這個詞對於中原人來說始終是比較生分的,特別是從漢代那個極其重視血緣關係的年代,西域明顯帶著一種异域文化色彩,所以對於西域的統治也是一種不松不緊的游離統治。

清朝繼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的努力終於平定了准格爾蒙古,乾隆皇帝第一次站在西域的土地之上發現這裡早已經不是漢唐史書之中記載的那般漢風凜冽了,這裡明顯充滿著一種來自於中亞的伊斯蘭色彩,乾隆皇帝雖然有心但卻沒有這個力,過去的漢傳佛教橫跨西域三千里的盛况也不復存在。

這個時候的乾隆皇帝繼安史之亂之後西域陷落已經過去了一千年,但因為西域從秦漢時期就是中國的領土,所以乾隆皇帝一邊感歎“新復舊疆”,一邊感歎西域一別一千年,再見已是伊斯蘭。所以他回去之後將西域更名為新疆,其最終目的就是為了將西域緊緊的團結在祖國母親的懷抱之中,使中國天下完整一點都不能少。

人世間風雲變化,短短的幾十年人生在自然之前什麼都不是,歷史的長河依舊滾滾向前。電影《高山下的花環》裡面有一句名言說:中國是我的,可也是你的。從秦漢以來兩千年的時光裡面,無數的中華好兒郎為了之祖國的大一統前赴後繼,許多無名之士的屍體葬身大漠才造就了今天中國的局面。無論是漢族還是少數民族都應該拋弃己見,為中國的再次復興而努力!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