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的年薪是18000貫,相當於如今的多少錢?一計算“嚇一跳”

广东 60℃ 0
摘要:寧廉潔正直以自清乎,將突梯滑稽,如脂如韋,以潔楹乎?大多數人對宋朝的第一印象就是富裕,但究竟怎麼才算有錢呢?但還是有清官存在的,今天要說的這個人家喻戶曉,後人把他的傳奇故事改編成了書拍成了電視劇,他就是包拯包青天。在大家眼裡,一個清官應該沒什麼家產,掙的薪水跟那些貪官比起來簡直是九牛一毛,估計大家都很好奇包大人一個月多少錢吧?放到今天又是多少人民幣呢?

寧廉潔正直以自清乎,將突梯滑稽,如脂如韋,以潔楹乎?——《卜居》

大多數人對宋朝的第一印象就是富裕,但究竟怎麼才算有錢呢?有資料顯示我國在一千年的時候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了二百六十五萬美元,占世界經濟總量的22.7%,而宋朝的財政收入最高的時候就超過了六千萬貫,光商稅就占了總數的70%左右。宋朝不光對商業很重視,農業也相當看重,很多農具都是在那個朝代被發明出來的,之所以這麼繁榮,都是因為宋朝開明的政策制度。

在這種大環境下自然少不了貪污受賄,對於那個時代,清官比那稀世珍寶還難得。但還是有清官存在的,今天要說的這個人家喻戶曉,後人把他的傳奇故事改編成了書拍成了電視劇,他就是包拯包青天。在大家眼裡,一個清官應該沒什麼家產,掙的薪水跟那些貪官比起來簡直是九牛一毛,估計大家都很好奇包大人一個月多少錢吧?放到今天又是多少人民幣呢?

為盡孝心,辭官回家

包拯這個名字對於人們來說就是清正廉潔的代名詞,上到老人下到孩子,應該沒有人不知道他,很多人對他的印象大部分還停留在清官上,但他還是個大孝子。包拯於西元999年在廬州合肥出生,父親名為包令儀,二十四的時候考中了進士,包拯在西元1027年也考上了官,一開始擔任了大理評事,職責就是判案。

可那個時候他的父母都上了年紀,不想讓包拯離開家,包拯為了照顧父親想都沒想就辭去了官職,要回家照顧年邁的父母,宋仁宗知道他家裡情况後表示可以給他調離職位,可包拯已經下定决心了,就這樣,一直在家待到父母去世。十年過去了,過了服孝期的包拯依舊沒離開,鄉親們看不下去都去勸他,才讓他回了京城任職,這樣的包青天怎能叫人不佩服。

包拯在官場的時間說不上早,可他一生卻任職過很多重要的崗位,慶曆年間的時候是在端州當縣令,到了慶曆三年又當上了中丞,同年又被晋封為察禦史,過了兩年就被派到了山西當三司戶部地獄判官,慶曆六年的時候又去了河南當轉運使,次年又回到了山西擔任尚書工部員外郎兼轉運使,皇佑二年又出任了天章閣待制、知諫院等等。總之,其他人大概這一輩子都沒有的機會,都被包拯當了個遍,就跟開了掛一樣,直接走上人生巔峰。

離職的時間雖然已經十年,可包拯一回朝廷就能得到官職,足以證明他能力過人。在他的職業生涯中,無論是判案還是辦事從不會看別人的眼色,囙此得罪了好多有權有勢的大人物,有人說他不識抬舉,有人說他公正無私,就算是皇室的人犯了錯包拯也不會手下留情。

清正廉明,深受百姓愛戴

大家都知道包拯是比特出了名的清官,公正廉明,誰都不例外。就比如他在擔任端州知府的時候,那個時候端州年年都會上貢固定的端硯給朝廷,而在這裡邊,有很多官員為了能獲得晋昇的機會,私底下會專門提高上貢的數量,用來賄賂上級官員。包拯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制止這種行為,規定誰也不能故意提高端硯的量,倘若被查出來後果嚴重,從那以後到包拯離開端州時都沒有再出現過用端硯走後門的情况了。

政治方面,包拯在那個時代絕對算得上一股清流,他用了二十多年從正四品的芝麻小官昇為正二品的三司使,在這期間他廉潔奉公,不僅嚴格要求自己,對手底下的人同樣也很嚴格。包拯一生光明磊落,不逢迎無偏私,見不得一點作風不正的現象。

當時有個人叫王逵的人,平日裏四處搜刮錢財,使一些原本就貧困的百姓更加困苦,百姓們忍無可忍發起了暴亂。王逵根本不從自己身上找問題,還下令派衙門的人抓捕那些為百姓出頭的人,為此包拯曾七次對他進行了彈劾,可一直無果,最後一次他直接把源頭指向了當朝的皇帝,把所有朝廷嚇了一跳,官員們都對包拯刮目相看,誰也想不到他能為百姓如此下功夫。

包拯執政期間多次為百姓做事,沒有一個官員敢從老百姓身上撈好處,他重整民風,把訴訟制度改革的更親民化,减少百姓們辦案的麻煩。當他在三司使負責全國的經濟工作時,為了避免一些官員克扣百姓的糧食錢,他改變“折變”的標準,提議用市價作為百姓用糧食換錢的標準,包拯之所以深受百姓們的愛戴,就是因為他一心為百姓著想,不可否認,這樣的清官值得所有人去擁護。

年薪水高達一千多萬

包拯用行動贏得了百姓的愛戴,歐陽修都誇他“晚有直節,著在朝廷”。大家都知道北宋的經濟相當繁榮,自然北宋的官員的俸祿也低不到哪去,那麼包拯一年能拿多少呢?要想知道包大人一年領多少薪水,首先得看看北宋的薪水標準,從《宋史》上看,北宋的俸祿由三部分組成。

第一部分就是基本工資。官位不一樣肯定基本工資也不同,就比如王安石,他是宋神宗的宰相,一年能領三千六百貫錢,包拯因為是樞密副使,所以他的年薪為三千貫;第二部分就是福利費。像衣料錢、車馬費等等都有補貼,包拯能領五千貫;最後就是職官田了。北宋的土地可以購並,朝廷也會再分一些土地給官員們,包拯一年能領一萬貫的地租,總的算下來,一年就是一萬八貫錢,

直到包拯在北宋一年的薪水之後,我們再看看把這些放到現在是多少錢,就用大米作為折算組織。根據《食貨志》的記錄,北宋時候的一石大米是0.5貫,按一萬八貫的年薪就能買三千六百石,放到今天一石大米大概是四百塊錢,由此就能得出包拯年薪為一千四百四十萬元,估計這麼高的俸祿說出來都沒幾個人相信。

這麼高的俸祿,明朝的丞相都會眼紅,但宋朝實行這種高薪制度也是有原因的,一方面是告訴大家當官比商販的地位高,另一方面就是想培養大家廉潔的美德。數位表面上看似龐大,但實際上反映出了當時社會“重文輕武”的現象,文官在當時十分受歡迎。

結語:

西元1062年時,包拯因患病不幸離開了,百姓們將他的故事一代又一代地流傳了下來。雖然宋朝沒有幾個貪官,可因為豐厚的薪酬讓很多人都眼紅了,出現了享樂式的作風。

在那個時代,不管是錢多錢少,能做到像包拯這樣的人真的太少了,可怕的不是金錢,怕就怕人對金錢的欲望太强。包拯一生勤勤懇懇,實打實地為百姓造福,他舉薦賢者,任用能人,對生產方面格外重視,是我國歷史上清官的代表,包拯這個名字,就是廉潔的象徵。

參考文獻:《宋史·包拯傳》、《曆史的包公》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