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26歲男子上終南山當隱士,遭親爹踹回現實:沒錢學什麼陶淵明

山东 81℃ 0
摘要:終南山本來是一個隱逸聖地,古往今來,不少名人高士都隱居在終南山上,留下了一段段意味隽永的佳話。但是如今這座鐘靈敏秀的名山卻成了許多人逃避生活,自甘墮落的地方,比如曾就發生過山東一個年輕男子上終南山隱居,卻被緊追而來的父親喊話“沒錢,你學什麼陶淵明”而踹回現實的故事。

“莫買沃洲山,時人已知處”,劉長卿的這句詩措辭簡單,點到為止,卻言淺意深,既表達了對友人的囑咐,又隱晦表達了對假託風流而隱居的俗子的不滿。

隱居,本來是一個自在舒適的事情,但是將隱居變成了一種附庸風雅的管道,變成了一種許多人追逐的生活風尚之時,隱居所特有的野趣也就沒了。但是,值得歎息的是,這種故作瀟灑的假隱士不僅活躍在劉長卿那個時代,也活躍在當下。

終南山本來是一個隱逸聖地,古往今來,不少名人高士都隱居在終南山上,留下了一段段意味隽永的佳話。但是如今這座鐘靈敏秀的名山卻成了許多人逃避生活,自甘墮落的地方,比如曾就發生過山東一個年輕男子上終南山隱居,卻被緊追而來的父親喊話“沒錢,你學什麼陶淵明”而踹回現實的故事。

那麼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隱居非易事

在我們的觀念當中,隱居就是不問世事,遠離紅塵,自由自在的生活,但是現實之中,隱居卻沒有想像中那麼容易,

2016年,山東一個叫魏超的小夥神秘失蹤了。他沒有跟任何親戚打過招呼,就突然之間消失了。他的父親十分著急,到處尋找他的踪迹,最後終於在終南山一間破爛的民居裡面找到了魏超。

原來魏超並不是失踪,而是拋下紅塵俗務,一個人跑到終南山上隱居來了。但是來到終南山上他才發現隱居並不是自己簡單的事情。首先他得租一件房子,但是他身上並沒有帶多少錢,最後磨破了嘴皮才從房東那低價租到了一件能勉强住人的破爛房屋。

住房的問題解决了,更多的問題來了。魏超缺乏獨立生活的能力,他不會洗衣服,只得把換下來的衣服堆在一起,一段日子下來屋子裏惡臭難聞。他不會做飯,只能吃簡單的時候,沒過多久就把自己餓得面黃肌瘦。

而魏超選擇隱居的原因也不同於傳統的隱士,他並不是看透了紅塵紛擾,才决定跳出方外,相反,他是在世間呆不下去了,才跑到了山上。原來魏超大學畢業之後,曾經試過考取公務員,但是在考試失敗之後,他就頹廢了,26歲的大好年紀不去找工作,整日呆在家中啃老,後來日子過混下去,便跑到終南山上了。

魏超父親趕到終南山上,看見兒子這副頹廢墮落的樣子,也是氣不到一處來,忍不住一脚踢了過去,罵道:我們養你這麼大,你回報了我們什麼?一點錢沒有掙到,還想學陶淵明隱居。最後魏超還是被他父親拉回去了。

總之,魏超所謂的隱居實質上不過是沒有一技之長,又不肯努力上進的頹廢青年逃避現實壓力的藉口罷了。的確,如今城市生活的壓力太大,導致一些心理素質差的人紛紛逃離都市,想到山間田野尋找一處棲息的世外桃源。

所以,從某種角度來說,魏超並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群人。

終南多隱士

或許隱逸是中國人融在骨血裏一個無法擺脫的情結,從古至今,人們的心裡都有一個隱居的夢想。

終南山由於風景秀麗,氣候適宜,古往今來,就格外受到隱士們的青睞,相傳當年老子出關之時,被函谷關關令尹喜所攔,在終南關樓觀台傳下道德經,隨後翩然而去,隨後,終南山就成了隱居修道的聖地。

在終南山上隱居的名人真的是數不勝數,薑子牙在遇到周文王之前,隱居在終南磻溪垂釣。張良在扶保劉邦登基之後,急流勇退,在終南山上度過餘生。唐朝的詩佛王維也在臨近長安的終南山住過一段日子,還寫下了“太乙近天都”的句子。

到了如今,終南山的隱士們依舊沒有絕跡。20年前,著名的漢學家比爾波特不遠萬里來到中國,尋找傳說中的中國隱士,後來他把尋找隱士的經歷寫成了一本書《空穀幽蘭》,在書中,他不惜筆墨描繪了終南山的風光,並將終南山稱為真正修行的出家人居住的地方。

根據一些統計資料顯示,現時在終南山隱居的人數在5000人以上,這其中有《空穀幽蘭》中描述的真正修行的出家人,比如僧人和道士,以及上了年紀的老人,他們往往過著簡樸的生活,清心寡欲,一畝地,幾株果樹,便足以支撐起日常所需。

當然,5000多人的隱士裏,也不全然是這種飄逸出塵的人物,也有像魏超那樣迫於壓力而逃離城市的人。其實,在中國的文化傳統中,一直存在著一個悖論,鄉村的人拼盡努力也想去城裡過好日子,而城裡的人又想法設法想逃出去做閑雲野鶴。這種現象或許也算得上另一種圍城吧,裡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進來。

此外,還有一些物質富裕,而精神空虛的人,在都市裏玩得無趣了,便來山中尋找新的樂趣,而且在這些人的帶動之下,竟然還形成了一條隱居的經濟鏈,比如在山上租房,比如專門培訓隱居生活技能的學校。隱居原本是為了擺脫俗世羈絆,但是如今卻又囙此生活如此多的瑣事牽絆,也算一種無言的諷刺。

總是,終南山一直以來就是中國人心中隱居的首選,但是對於一個隱居之地而言,名聲大噪卻並非是什麼好事,如今5000多人住在終南山上,再清幽的山林也變成了鬧市,真應了劉長卿那句詩:“莫買沃洲山,時人已知處”。

那麼,名聲太響到底給終南山帶來了哪些影響呢?

山林似鬧市

2009年,《空穀幽蘭》出版,引起了一輪隱居熱,但是終南山卻在這股熱潮之下變了樣。

首先是山林的清淨被擾亂了,在隱居成為一股潮流之時,許多戶外愛好者也對隱居生活躍躍欲試,約上三五好友就跑上了終南山,但是這些興致勃勃的年輕人全然忘記了對山林的尊重,隨意喧嘩,亂丟垃圾,直把深山老林當成了菜市場。

其次一些隱士的正常生活也受到了嚴重的干擾,這些隱士隱居在終南山之上,本是為了過清淨的生活,但是背包客以及一些媒體的到來,卻打破了這份寧靜,他們把隱士當成了拜訪或者採訪的對象,卻全然沒有在意隱士其實並不想被打擾。

總之,終南山本來是一處世外桃源,是隱士們避居的理想之所,但是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到來,僻靜的山道上佈滿了遊人的足迹,終南山原本的寧靜逐漸被喧囂取代,這裡已經不再是曾經的隱居聖地,而漸漸被浮華的氣息佔領,成了百無聊賴的現代人的又一個秀場。

結語

首先,無可諱言,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隱居的夢想,每個人都想過隨心自在,不受拘束的生活,但是這並不代表每個人都要湧上終南山。

首先,隱居和逃避現實並不是一回事,所謂隱居是看透紅塵過後的淡然放手,而非面對生活壓力時的倉皇敗退,一個無法正確面對壓力的人,無論在哪兒壓力都會如影隨形,就像魏超一樣,只要心不够强大,就永遠無法獲得自由。

隱居應該是慎重思考選擇下的决定和追求,而不是一時腦熱或者太過空虛時的一場玩鬧,當隱居成為了現代人自我消遣的一場鬧劇,所有人都只是其中的小丑罷了。

總之,無法放下紅塵的人都好好呆在俗世,把終南山留給真正的隱士吧。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