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年來,青海如何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訓示?進行了哪些探索?取得了怎樣的成效?
信長星: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青海生態環境保護一直高度重視、念茲在茲,多次發表重要講話、多次作出重要指示。特別是兩次參加全國兩會青海代表團審議、兩次考察青海,都對保護好青海的生態環境提出重大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訓示,為我們做好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是“國之大者”,是我們一直在傾注主要精力抓落實的大事要事。工作中,主要抓了四個方面:其一,在生態項目實施上,注重統籌“五大生態板塊”。也就是突出三江源、環青海湖、湟水流域、柴達木、祁連山五個主要區域,因地制宜實施生態修復治理工程。經過努力,全省生態環境持續向好,濕地面積穩居全國首位,森林覆蓋率提高1個多百分點,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57.4%,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普氏原羚從上世紀末的300多只恢復到2700多只,藏羚羊從最低時的不足2萬只恢復到7萬只。其二,在生態制度建設上,著力構建“四梁八柱”制度體系。以總體方案、專項規劃、協調機制、生態立法、責任制度為支撐,形成了生態文明制度的基本框架。全國首個國家公園——三江源國家公園試點成效顯著、引人矚目,成為展示美麗中國和大美青海的重要視窗,生態補償機制、生態管護公益崗位機制、排汙權交易等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取得突破。其三,在國土空間管護上,全面落實“三線一單”管控措施。科學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三條控制線,編制重點生態功能區產業准入負面清單,初步形成了佈局合理、集約高效、生態安全的國土空間格局。其四,在生態環境改善上,扎實開展“藍綠空間”打造行動。全省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達到97%以上,西寧市空氣品質連續五年居西北五省區省會城市榜首;三大河流幹流出省斷面水質保持在Ⅱ類以上,湟水河出省斷面Ⅳ類水質達標率100%、Ⅲ類水質占比超過50%,“藍綠空間”占比超過70%。
把青藏高原打造成為全國乃至國際生態文明高地,是習近平總書記2020年8月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提出的重大要求。青海省委全會就此作了全面部署,審議通過了“行動方案”。主線是: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統領,把青海建設成為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實踐新高地;主題是:深入推進青藏高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走出一條生態友好、綠色低碳、具有高原特色的高品質發展之路;路徑是: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統保護和治理,圍繞築牢生態安全屏障、推進綠色發展、建設國家公園示範省等重點特點亮點,打造若干新高地;目標是:通過不懈努力,將青海建設成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全球典範、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先鋒、生態經濟創新發展的特色模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的先行標杆、生態文化傳承弘揚的展示平臺。
記者:青海在打造基地、高地、目的地、輸出地方面有哪些思路?作出了哪些探索?今後有什麼考慮?
信長星:今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青海考察時指出,要立足高原特有資源稟賦,積極培育新興產業,加快建設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國際生態旅遊目的地、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建設和打造“四個地”,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在青海實踐的具體化,為我省走生態友好、綠色低碳高品質發展之路指明了前進方向,是我們堅持生態保護優先的主抓手、推動高品質發展的新引擎、創造高品質生活的新途徑,我們將堅定不移、扎扎實實、穩紮穩打抓好落實。
青海建設和打造“四個地”,有優勢、有基礎,當然也有挑戰,但我們更有信心和决心。圍繞建設和打造“四個地”,省委省政府已經作出頂層設計,分別編制了行動方案。在建設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方面,總的考慮是穩定鉀,發展鈉,擴大鋰,突破鎂,開發稀散元素,全面提高鹽湖資源綜合利用效率,推進鹽湖產業向新材料領域拓展,建成鹽湖優勢產業聚集地、重要產品生產地、技術創新策源地、產業人才培養地、迴圈經濟示範地。在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方面,總目標就是把青海的清潔能源優勢發揮好,為提高全國清潔能源占比,服務全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作出青海貢獻。具體考慮是,推進清潔能源集約化發展,力爭到2030年全省新能源裝機達到1億千瓦以上,占到全國總量的10%;到2030年光伏製造業、儲能製造業產值分別過千億元;力爭率先建成省域零碳電力系統,率先建成零碳產業園,率先實現全省供暖清潔化。在打造國際生態旅遊目的地方面,前提是把握好生態保護與生態旅遊的關係,在保護好生態的前提下,深入挖掘生態保護、自然景觀、歷史文化的價值,做好融合發展文章,展示生態高地大美,讓青海生態資源的寶庫、生態安全的屏障成為更多人嚮往的詩和遠方。在打造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方面,堅持提質、增量、補鏈、擴輸並舉,突出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加快培育犛牛、藏羊、青稞、枸杞等一批物種獨特、種養天然的農畜產品,逐步建成具有鮮明特色的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
記者:在保護生態是青海最大責任的要求下,怎樣才能實現生態保護和民生保障相協調?
信長星:今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到青海考察時,強調“妥善處理生態和民生的關係,實現生態保護和民生保障相協調”,為我們探索生態環境保護與生態經濟協同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良性互動、相輔相成的新路子指明了方向。
總結以往實踐,我們考慮,要在四個方面繼續著力:一是賦予高原美麗鄉村建設新內涵。青海從2014年開始實施高原美麗鄉村建設行動,現時已建成高原美麗鄉村2100餘個,占全省村莊總數的一半以上。在鄉村建設行動中,我們將大力培育農牧區互補、種養業結合的特色產業,全面啟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更加注重提升農牧民貭素、繁榮農牧區文化,努力打造生產强產業美、生態優環境美、生活好家園美的高原美麗鄉村。二是拓寬農牧民穩定增收新通路。多年來,青海農牧民收入增幅連續高於城鎮居民收入,但也存在政策性、補貼性收入占比高,生產經營性收入占比低的現象,今後要加快發展綠色富民產業,引導生態功能區羣衆因地制宜發展生態文化旅遊、生態畜牧業、林業經濟等特色產業,增强農牧區造血能力,拓寬農牧民增收通路。三是探索完善生態管護公益崗位新機制。這是青海的一項創新性舉措。現時,全省設定草原、森林、濕地生態管護公益崗位14.51萬個,其中脫貧攻堅階段在三江源國家公園設定“一戶一崗”生態公益崗位1.72萬個,人均年收入達2.16萬元,這些祖祖輩輩生活在三江源地區的牧民羣衆收起牧鞭,從放牧者成為草原的“守望者”,建設國家公園的參與者、獲益者。下一步,將結合規範管理,完善以公益崗位為主體,河湖管護、生態管護、執法、監測、動物救治等多崗位有機融合的管護隊伍體系,實現生態保護與農牧民增收互融共促。四是探索實現高品質生活新路徑。通過脫貧攻堅,全省農牧區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明顯改善。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新背景下,我們將持續推動典型生態脆弱區、環境敏感區、嚴重退化區和“一方水土承載不起一方人”地區的農牧民轉產轉業,同步實施農牧民居住條件改善工程,統籌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基礎設施配套提質,加强就業後續扶持,鼓勵農牧民進城,提高農牧民生活質量,加快農牧民融入現代文明的步伐。
記者:青海如何打造“高原美麗城鎮示範省”,實現綠色多元融合發展?
信長星:共建“高原美麗城鎮示範省”是青海省和住建部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推進新型城鎮化重要論述的具體實踐,旨在通過形成共建機制、完善城鎮格局、推進試點示範等舉措,轉變城鎮發展方式,推動城鎮提質增效,促進城鄉統籌發展。
打造“高原美麗城鎮示範省”,最根本的是要把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城鎮建設的重要訓示和考察青海時的重要講話結合起來學習、融會貫通落實;最關鍵的在於準確把握“高原美麗城鎮示範省”建設與“生態文明高地”打造、“四個地”建設打造的內在邏輯,堅持高原内容,以美麗為魂脈,以城鎮為載體,以示範為機遇,塑造高原城鎮的綠水青山格局,讓城鎮成為服務都市、帶動農村的宜業宜居宜人之地,努力走出一條具有時代特徵、高原特色、青海特點的城鎮發展新路子。
真誠感謝經濟日報一直以來對青海發展的高度關注和文宣,祝願經濟日報越辦越好,青海的各級幹部始終是經濟日報忠實的讀者。(經濟日報記者馬玉宏)
(轉自8月13日《經濟日報》)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