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德裏》成功背後的創作機制

上海 96℃ 0
摘要:一部劇碼能獲得觀眾認可,與劇本創作、編排表演等各個環節都密切關聯,但跳出劇碼本身,支撐《輔德裏》成功的,還離不開創新的創作機制。

  7月的一個傍晚,在上海文化廣場,紅色舞臺劇《輔德裏》正在激情上演,偌大的劇場裏幾乎座無虛席。這是《輔德裏》的第33場演出。

  《輔德裏》由上海靜安區委宣傳部與區文化旅遊局原創出品,是首部反映中共二大的舞臺劇。1922年,中共二大在上海輔德里625號召開,誕生了第一部中國共產黨黨章,第一次喊出了“中國共產黨萬歲”的口號……

  耐人尋味的是,這部紅色題材劇碼,並沒有什麼知名演員,卻從今年4月23日首演以來,以平均三天一場的頻次上演,演出密度足以媲美市場化劇碼;除組織組織上黨課的團體觀眾,每場都有45%的觀眾是自己掏錢買票來的;在120分鐘的劇碼時長內,很多觀眾被感動得流淚,不少人“二刷”“三刷”時仍然情不自禁……

  一部劇碼能獲得觀眾認可,與劇本創作、編排表演等各個環節都密切關聯,但跳出劇碼本身,支撐《輔德裏》成功的,還離不開創新的創作機制。

  探索劇碼市場化運作

  靜安區紅色基因浸潤,中共二大最具代表性。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922年,第一部黨章誕生。二大題材,不缺少感人的故事,但需要找到引人入勝的“打開管道”。為迎接建黨百年,從2019年開始,靜安區就萌生了創排一部以二大為題材的舞臺劇的想法,向建黨百年與黨章誕生百年獻禮。

  創排一部紅色劇碼並不難,難的是如何讓人記住。在確定創排之初,靜安區就定了演出100場的目標。“這意味著創排團隊可以在政府提供的啟動資金支持下創排劇碼,但後續演出等要進行市場化運作。”一比特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這頗有難度。因為走市場化,意味著劇碼要足够好看,至少好看到能讓觀眾心甘情願掏錢買票。但這是一個嚴肅的紅色題材,地區級政府提供的啟動資金,又不足以“砸錢”請大牌演員出演……

  作為一節好聽好看好懂的藝術黨課,《輔德裏》不僅要讓黨員走進劇場,更要讓觀眾,特別是年輕觀眾買票走進劇場。靜安區文化和旅遊局局長陳宏說:“這是我們從一開始就堅持的目標,因為只有市場化的劇碼才更有生命力。我們希望這部劇碼既要真實展現黨史,又要能真正走進觀眾的心裡。”

  創新創排“製片人制”

  懷着這樣的初心,2020年7月1日,靜安區開始為這部劇碼的創排“招兵買馬”。

  由地區級政府出品紅色劇碼,一般都是交給地方艺文院團來創排。對政府部門來說,這樣的做法既省力也保險,但是靜安區大膽創新。

  歐洲藝術劇碼創作產業發達,劇碼創排多採用“製片人制”,即找准一個製片人,以製片人為覈心來組建創作、演出、發行等團隊。靜安區文化旅遊局借鑒了這一做法。“海派文化,具有包容與創新的品格。我們希望能跳脫在本土以及體制內招募團隊的傳統做法,在全國範圍內攬才,吸納新的人、新的元素,產生新的衝擊,帶來新的格局。”陳宏說。

  得益於主辦了12年的“上海·靜安現代戲劇穀”所創造的影響力,靜安區沉澱下了濃厚的藝術底蘊,在業內人士中更是有口皆碑。很快,區文化旅遊局“鎖定”了中國國家話劇院製片人李東。他曾在話劇《德齡與慈禧》《紅玫瑰與白玫瑰》、舞臺劇《戰馬》等知名劇碼中擔任過製片人。幾輪面談下來,雙方一拍即合。“大家都對這部紅色劇碼滿懷著激情,想呈現出一些不一樣的東西。”

  通過李東,《輔德裏》最大化地連結到來自天南海北的優質創作資源:聘請到了中國美院教授、先鋒戲劇導演牟森擔任總導演,連結到中國美院跨媒體藝術學院媒介展演系和敘事工程研究院師生組建了主創團隊,挖掘出90後的年輕編劇吳冰撰寫劇本,邀請到上海大學音樂學院青年作曲家李京鍵為劇碼譜曲……

  舞臺上的演員更是來自四面八方。牟森一開始就為這部劇定了個目標:要讓觀眾在120分鐘內能坐得住。他認為,音樂將是調劑良方。所以,這部劇對演員的要求非常高:要能唱、能跳、能演,還要會樂器演奏,此外當年參加二大的共產黨人都是20多歲,為契合他們的年紀,對演員年齡也有一定要求。在全國海選招募中,有200多位年輕專業演員報名,最終選出了28比特,都是90後且“一專多能”……

  搭建創新創造的平臺

  一個優秀的創排團隊搭建成了,來自不同地方的藝術家在靜安區提供的“舞臺”上碰撞,迸發出一個個創新火花——

  如何用藝術來表現歷史?創排團隊最初考慮過虛構,但當他們紮進厚重的史料後發現:無論怎麼去創作、去虛構,都不如歷史真實來得更為感人。於是,《輔德裏》被定位為“非虛構戲劇”,呈現最真實的歷史瞬間。

  《輔德裏》主題宏大,以至於青年編劇吳冰開始覺得“無從下筆”。但當她實地走進輔德里,突然發現:早期的黨員們幾乎都是100年前的90後,與現在的她正是同齡人。於是,她找到了創作的關鍵字:“情”——講述這群人與父母、與朋友、與愛人、與孩子的情感聯系,也讓觀劇的年輕觀眾產生了共情。

  舞臺上的演員們,白髮白衣亮相,人物造型如浮雕一般有質感;音樂歌曲響起,既具敘事性又情感豐沛,如電影音樂般;天幕上閃動的視頻,是情節解說,也具視覺衝擊……這些別處不多見的視覺創意,都是在創排成員一次次頭腦風暴中誕生的。“百年建黨歷程的敘事,需要尋找與時代同步的嶄新敘事管道;滿足新時代觀眾的審美需求,需要創新的藝術樣式與藝術語言。”牟森說。

  在藝術家們自由創作的背後,靜安區提供了“保姆式服務”:為讓年輕演員能瞭解角色、進入角色,劇組組織了為期三個月的聲樂肢體培訓,靜安區全程給予了場地、師資等支持;《輔德里》作為“非虛構戲劇”,意味著細節、臺詞都要真實、有出處,靜安區邀請了黨史專家對劇碼的黨史內容進行了全程把握與指導;數場臺詞研討會上,靜安區請來業內大咖,對演員們的臺詞逐句逐字進行指導;劇碼上演後,一散場,靜安區就徵詢創排主要成員的意見,不斷對演出中的細節進行打磨完善……

  今年4月23日,作為“上海·靜安現代戲劇穀”的開幕大戲,《輔德裏》首演,驚豔四座。很多觀眾說:“沒有想到,一部紅色劇碼竟會如此感人”“這是一部‘好聽好看好懂的藝術黨課’”。《輔德里》還走出上海,到南京、杭州、合肥、煙臺、馬鞍山等地展開了十餘場巡演,所到之處皆好評如潮。

  《輔德裏》不僅是一部有著時尚審美的紅色劇碼,還是一個紅色IP。而圍繞“輔德里”紅色IP,靜安區打造了一個“五星計畫”——這個紅色五角星的五個點,構成了輔德里IP品牌文化的五大要素,即一部舞臺劇、一部同名高清戲劇電影、一個紅色文創市集、一個微縮模型展、一本出版品。

标签: 藝術 演員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