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老舊社區改造工程在各地市如火如荼進行中,但自家的社區到底按什麼標準改,居民也不知道。為加强對城鎮老舊社區改造的規範引導,提高改造工作的質量和水准,12日,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編制了《黑龍江省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技術導則》(以下簡稱《導則》),改造啥標準居民按內容看。
基礎類改造——
屋面做防水增設燃氣管道
對沿街建築物較完整的外牆飾面宜進行清洗或重新粉刷,並與周邊環境風貌相協調。屋面保溫及防水應包括屋面防水層、水落口、出屋面筦道孔口修繕,女兒牆及伸縮縫裂縫維修、挑簷或造型等存在鬆散脫落隱患部位的處理等。
供氣設施方面,、社區未通管道燃氣但具備條件的,應增設燃氣管道。新增燃氣管道佈置應符合防火、防爆等安全要求。社區燃氣管道、管件、調壓設施等有損壞、超期使用的應進行維修或更換,筦道、管件、調壓設施應符合國家現行相關標準的規定。社區燃氣改造應實現“一戶一表”。
供熱排水跑、冒、滴、漏都要修復或更換
供熱設施方面,供熱筦道使用年限較長,存在跑、冒、滴、漏現象,閥門銹蝕、漏水等應進行修復或更換。對供熱入戶檢查井至公共空間分戶計量錶之間老化、破損、跑漏嚴重的筦道應予以更換;對供熱入戶檢查井至公共空間分戶計量錶之間保溫層脫漏、破損的筦道保溫層應予以更換。
給排水設施方面,供水設施、管材材質等不符合國家衛生標準和相關規範要求的;給水筦道使用年限較長,存在跑、冒、滴、漏現象,閥門銹蝕、漏水;對給水入戶裝置至公共空間分戶計量錶之間老化、破損、跑漏嚴重的筦道應予以更換。
樓道公共部位也要整修
破舊、黑暗、雜亂的樓道應進行修繕、清理和粉刷,達到安全、明亮、整潔的標準,樓道內公共設施應能正常使用。應修繕樓梯間、樓道的老舊內牆、頂棚、樓地面、踏步、踢脚。樓道及室外公共走道護欄及扶手缺失、損壞及影響正常使用的,應進行整修且不應减小原有通道有效寬度。樓道內採光窗缺少玻璃的,應配齊玻璃;缺扇、沒有維修價值及達不到節能要求的外窗,應進行整體更換。並應滿足採光、通風、排烟等現行國家及黑龍江省規範規定。
社區道路拓寬滿足消防救護要求
社區道路改造時結合現有條件優化社區路網系統,宜打通斷頭路、瓶頸路,改善交通狀況。社區路網系統應與城市道路交通系統有機銜接,社區道路應能滿足消防、救護等車輛的通行要求。社區道路改造時應根據路面破損評定情况進行罩面、局部修補或翻建,社區道路結構根據地方市縣情况而定,宜採用瀝青路面,宅間路可採用水泥混凝土路面,人行道宜採用透水性資料鋪裝。
社區要設立門禁系統
社區門禁系統應符合下列規定:社區應設定門禁系統,社區原設定的門禁系統,需要進行檢查維護。有條件的社區可選用可視對講,訊號可接入物業管理中心。社區車輛出入口設定道閘管理系統。
完善類改造——
景觀綠化座椅、花架、廊架、景亭都要有
改造後綠地面積不宜减少。整治現有綠地,清理占綠、毀綠的違章建築物(構築物),恢復原有綠化用地,保障綠化設施完善。可適量新增座椅、花架、廊架、景亭等景觀短劇。社區宜根據現狀條件,結合建築採光、季節變化,優化綠地空間佈局,合理調整、設定喬灌木配比和常綠植物比例,提升植物景觀空間效果,改善居住環境。
可加裝電梯
未設定電梯的住宅,以業主自願的管道,在不影響消防安全、日照、採光、通風、樓體安全的情况下,可考慮增設電梯,並符合黑龍江省地方標準的有關規定。加裝電梯應在滿足嚴寒地區的氣候條件下採取防寒保溫措施、防水措施,不應降低既有建築的節能效果。電梯電源應以專用回路供電,並設定專用的計量裝置。
設定停車地兒還可建立體的
結合社區道路交通條件,合理設定機動車、非機動車停車位,增設交通標誌,最大限度滿足居民停車需求。對用地緊張的社區可考慮建設立體停車場。宜利用架空層、半地下空間、優化地面車位佈局等多種方式增建機械車庫,緩解居民的停車需求。通過綠化占補平衡,改造綠地用於新增停車位。
體育健身設施還可配助老呼救系統
老舊社區改造應堅持因地制宜、建管並重、服務羣衆的原則,適當增設室外健身設施和公共活動場地,以提高公共空間的使用效率。室外公共活動場地應地形平坦,自然環境良好,排水通暢。場地鋪裝資料的抗壓強度、抗折强度、防滑等級及防滑性能指標應滿足嚴寒地區的特殊要求。
此外,老舊社區庭院還可進行無障礙及適老設施改造,配建無障礙通道,包括無障礙坡道、盲道、輪椅坡道及緣石坡道等。主要出入口、住宅出入口增設無障礙設施,方便老年人、殘疾人等特殊群體的出行。適老性社區向智能化轉變。可結合光纖入戶工程實施,新增居民家庭老年人助老呼救等系統。
提升類改造——
服務設施到位幼儿園、家政都配上
結合社區規模及社區實際情況,通過改造增設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公共衛生設施、幼儿園、周界防護等智慧感知、5G設施、助餐、家政、便民市場、便利商店、公共服務用房等公共配套服務場所,增强社區服務功能,改善提升社區的文化氛圍和文化氣息。養老、托嬰設施改造應遵循易識別、易到達、無障礙、保安全的原則。如增設養老配套用房,按每百戶15-20平方米標準,通過購置、置換、租賃、改造等管道設定。
大數據互聯網建成智慧社區
健全周邊防護等智慧感知設施。利用大數據、互聯網等科技手段,完善智慧社區建設。建立或引進成熟的智慧社區信息化平臺,將與社區有關的政府職能、物業管理、業主服務、社會服務資源、區域經濟資訊通過平臺融為一體,進行全方位綜合和充分利用。建立“人、車、物、事”的資訊資源庫及立體動態的關聯式資料庫,為社區的管理和服務提供信息化支撐,並進一步實現公共服務平臺的聯動。
記者:張立梁晨攝影:張立梁晨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