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白山不僅風光美麗迷人,而且資源豐富,動植物種類繁多,是歐亞大陸北半部最具有代表性的典型自然綜合體,是世界少有的“物種基因庫”和“天然博物館”。
長白山發現珍稀植物
近日,東北師範大學自然博物館和長白山地理過程與生態安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的老師們,在對長白山夏季物種多樣性進行年度常規科研調查的過程中,發現了珍稀植物毬果假水晶蘭。
毬果假水晶蘭又稱“長白擬水晶蘭”“水晶蘭”,為多年生腐生草本,對自然環境要求苛刻,分佈在中高海拔的針闊混交林和闊葉林下。該植物屬於特殊的非綠色植物,植株不含光合色素,通體潔白,又被戲稱為“冥界之花”。
本次調查歷時20餘天,步行樣線200多公里,科研人員積累了詳實的物種資訊和科研數據,並拍攝了大量珍稀動植物影像資料。針對較為少見的毬果假水晶蘭,東北師範大學自然博物館專門製作了單一物種的科普微視頻《球果假水晶蘭》。
長白山歷史悠久,這其中又以長白山人參最為知名,這不,又添一“歷史見證”。
吉林發現“長白山人參”石碑
刻有“長白山人參”的一方石碑近日在吉林長白山區被發現。專家認為,這塊石碑對長白山歷史文化特別是人參文化研究具有重要價值。
據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館員徐廷介紹,今年7月,他們在長白山北麓發現一方石碑。碑的正面縱向陰刻“長白山人㕘”五字,漢字楷書,字體工整。背面墨書兩字,漫漶不清,已無法辨認。碑中正體字“長”和“叅”的簡體為“長”和“參”。結合石碑形態、字體特徵以及伴出文化遺物推測,考古專家判斷“長白山人參”石碑的豎立年代不早於金代晚期,最晚可能到民國時期。
在長白山北麓出土的“長白山人參”石碑(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
據介紹,這方石碑為白色大理石質,通體高88釐米。碑體呈長方形,碑首為方首,上部略寬,下部稍微束窄。寬50至45釐米,厚度在11至13釐米之間。底部兩端為直角,底部中間有榫頭,呈梯形,高度為10釐米,原應有碑座。
6月17日,當地村民在修建“藥水泉”水井排水溝的過程中在附近發現了一塊石碑,石碑大部埋藏於地下,僅露出“長”字。安圖縣文物管理所接到報告後立即派專人對石碑發現地點進行了看管,並上報給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受連續陰雨天氣影響,7月2日,在安圖縣文管所所長金哲陪同下,省文物考古所徐廷、石玉鑫進行了現場調查。
徐廷說,這方石碑地點在安圖縣兩江鎮白河村西南約520米的山脚下,發現時其大部分埋於地下,地下積水嚴重,未見明顯的文化堆積。同時在淤泥中發現了部分青磚,青磚多呈長方形,寬度一般在15釐米左右,有的上面還見有手印痕迹,專家推測應為碑座的砌磚。
與“長白山人參”石碑一起出土的青磚塊(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
據有關專家介紹,長白山地區是我國野生人參主要產地,歷史上人參就是東北地區向中原地區進貢、交易的重要物產。考古專家走訪附近村民得知,石碑發現地附近曾經挖掘到過野山參,現在周邊仍有山參分佈,推測石碑應與長白山人參采挖紀念或交易活動有關。
“長白山人參”碑發現於長白山北麓,東南距金代長白山神廟遺址14公里,南距長白山天池61公里。長白山人參是吉林省特產,也是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2002年原國家質檢總局準予對“吉林長白山人參”實施原產地域產品保護。“長白山人參”碑是人參文化的歷史見證,對助力吉林人參產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來源:彩練新聞綜合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