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農科專家推動種質資源研究成果走向市場全國七成靈芝用“上海成果”

上海 66℃ 0
摘要:在全國赫赫有名的“上海靈芝”,恰是其生動寫照。不過,上海農科專家並沒有滿足,而是數十年如一日地研究靈芝,解决“種得好”的問題。靈芝再次成為典型案例。

  在農業占比並不高的上海,種質資源保護利用與產業化結合在一起,更與科技興農結合在一起。在全國赫赫有名的“上海靈芝”,恰是其生動寫照。

  早在1960年,上海市農科院食用菌所首任所長陳梅朋就利用組織分離科技,在國內首次獲得靈芝純菌種,培養獲得了靈芝子實體,解决“怎麼種”的問題,為開發利用藥用菌提供了新途徑。

  不過,上海農科專家並沒有滿足,而是數十年如一日地研究靈芝,解决“種得好”的問題。20世紀八九十年代,100斤靈芝只能出產1斤孢子粉;如今,部分“上海靈芝”品種可實現1斤靈芝出產1斤孢子粉的效率。現時,名叫“滬農靈芝1號”的品種憑藉孢子粉高產、抗病性强的特點,已佔據全國靈芝主產區70%左右的份額。

  “研究農產品的目的是讓更好的農產品為人類服務。”上海市農科院食用菌所相關專家覺得,農業科學家既要把論文寫在大地上,更要把論文寫深寫透,特別是把農產品的價值發掘出來。所以,市農科院組建了瑞豐農業科技公司和百信生物科技公司,致力於將圍繞食用菌的科研成果變成消費者身邊的商品,推動科研成果產業化。

  靈芝再次成為典型案例。最傳統的是切片後熬煮,服用靈芝水;進一步的是基於靈芝提取物生產的複合膠囊產品,吸收度更高;當農科專家發現孢子粉破壁後的吸收效果更好後,又多了破壁靈芝孢子粉產品;最新的產品,是用二氧化碳超臨界科技從破壁靈芝孢子粉中萃取出的靈芝孢子油。

  靈芝產品的深加工管道也沒有停留在上海。通過瑞豐公司和百信公司推動,外省市有不少企業借助上海成果和科技發展靈芝產業,相關產品年銷售額已達數億元。

  基於“上海靈芝”的研發成果,農科專家舉一反三,一邊繼續優化並拓展靈芝的應用場景,一邊“複製”到其他農產品上。在瑞豐公司門市部,有供消費者體驗的鹿角靈芝茶。這一品種切片泡茶,苦味大大減輕。基於猴頭菇的猴頭菇片、猴頭菇精粉及乾粉,基於大麥嫩苗的大麥若葉固體飲料等也相繼上市,成為大健康產業的一部分。

  “農業科研工作貫穿了從種子到種養、加工的全過程,目標不是為了科研成果、榮譽,而是為了服務百姓。”市農科院院長蔡友銘說,不能把這些成果藏在實驗室裏,而是要變成產品,既服務市場,又經受市場的檢驗。這樣,既能充分挖掘農產品的價值,也能發揮科技成果的輻射效應,讓上海的“小農業”服務全國的“大農業”。

标签: 靈芝 三農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