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探訪青海枸杞的品質發展之路

青海 63℃ 0
摘要:有機、綠色、無公害是青海枸杞產品的優勢所在,也是適應市場的必然要求。近年來,隨著產業結構調整的深入,我省枸杞產業立足柴達木盆地特有的土壤、氣候等地域優勢,種植規模不斷擴大,生態經濟效益日益顯現——
 

 
 
用鮮嫩飽滿的枸杞果製成的凍幹枸杞產品。譚梅攝

有機、綠色、無公害是青海枸杞產品的優勢所在,也是適應市場的必然要求。近年來,隨著產業結構調整的深入,我省枸杞產業立足柴達木盆地特有的土壤、氣候等地域優勢,種植規模不斷擴大,生態經濟效益日益顯現——

枸杞,作為我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特色產業,因具有皮薄、肉厚、籽少、品質優良的特點而馳名中外,已成青海打造的一大特色經濟作物。

自2016年以來,青海引導產業從擴面增收向提質增效轉變,在全國率先啟動有機枸杞標準化基地認定管理,全省有機枸杞種植規模不斷擴大,逐步形成以市場主體引領枸杞產業發展,培育和壯大枸杞產業新型經營主體,充分發揮枸杞種植加工龍頭企業、合作社的引領作用,推進枸杞產業化經營,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效益日益顯現……

連日來,記者走訪海西州各地枸杞生產基地、合作社和經營企業,探訪都蘭(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深刻瞭解我省枸杞產業的發展變化。

  科學種植,走向綠色發展

時值盛夏,歷經冬歇、春生之後,頭茬枸杞紅了!海西州枸杞陸續進入鮮果採摘旺季。7月29日,記者來到地處青海柴達木(國家級)迴圈經濟實驗區都蘭縣諾木洪枸杞產業園區內青海昆侖河枸杞有限公司有機枸杞種植基地,獨特的自然條件孕育出了別樣的枸杞:一望無際的枸杞園裏,棵棵枸杞樹枝繁葉茂、整齊劃一,紅豔豔的頭茬枸杞鮮果壓彎枝頭,在晨露的沐浴下熠熠生輝。

摘一顆枸杞鮮果咀嚼,入口即破,豐富的汁液帶來滿口甘甜。依靠優勢地理條件,該基地持續發展現代種植技術,實行產區精細管理,為優良枸杞品質保駕護航。

據公司負責人蒲青介紹,為確保從田間到舌尖的安全,枸杞採用有機標準種植,病蟲害綠色防控、測土配方施肥、水肥一體化等栽培技術,粒粒手工採摘。公司現有433.3公頃標準化種植的有機枸杞,其產品遠銷新加坡、英國、加拿大等國家。

“苗種培育是枸杞產業的第一環,也是枸杞種植中最基礎的一環。”生產優質枸杞,還要靠後期的精細化種植。站在青海諾木洪枸杞產業園區科技示範園裏,大片鮮紅的枸杞長勢茂盛,還有一些“黃枸杞”點綴其間。諾木洪農場農科所所長謝守忠捧起一串鮮果:“好枸杞是種出來的,要想保障產量和質量,溫度、濕度、通風量,樣樣都得達標。”

現時,科技示範園收集引入了32個優良枸杞品種(系),加快野生枸杞資源的人工馴化,引進、培育野生枸杞苗木6種,改良原生黑果枸杞林1.33公頃,通過雜交和航太育種選育的黑果枸杞實驗田0.2公頃,建立了1.2公頃的優良枸杞種苗繁育基地,扡插培育枸杞品種(系)12個。

培土、剪枝、除蟲……憑藉十多年的種植經驗,謝守忠樣樣都是科技能手。“這兩年,我們培育了枸杞新品種青杞1號,果粒比它的母本更大,更好。種植上我們也在逐步增大枸杞植株之間的距離。多出來的這些地方,不僅讓種苗有了生長空間,也預備給未來施肥、澆水的機械化留足了餘地。”

近幾年,都蘭縣大力推廣科學種植,現已建成全國集中連片種植規模最大、組織面積產量最高、產品品質上乘的枸杞種植基地,也是有機枸杞生產基地。全縣1.5萬公頃枸杞田中實行產區精細管理,集成推廣病蟲害統防治、節水滴灌等配套科技,為枸杞高品質種植保駕護航,走上了綠色發展道路。這裡的枸杞果品品質、營養成分、功能活性物質積累以及口感和外觀均優於其他省區。

  深研生產,走高品質之路

在青海海西,枸杞不僅作為單一產品銷售,還衍生出枸杞汁、枸杞凍乾果等精深加工產品。

經過嚴格消毒及武裝程式後,走進青海大漠紅枸杞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在這裡記者觀看到了“凍幹枸杞”的製作工序:經過採摘、手檢、目檢、機選、清洗、三次槽漂洗、二級迴圈水清洗的“考驗”,再經過預凍、速凍、真空脫水,一顆顆鮮嫩飽滿的枸杞果最終被製作成凍幹枸杞,成為生產車間裏的“藝員產品”,豔紅的鮮果帶著冰碴,鮮紅的乾果發出脆香,抓起幾顆,放進嘴裡:“這樣的枸杞乾果品質更高了!”品嘗人員滿意地讚歎。公司董事長邱雪梅介紹:“要做這樣無任何添加的凍幹枸杞,對枸杞生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光前期種植需要做到多項農藥無殘留,在加工中也要層層把關,全程做到無菌處理。現在公司生產的凍幹枸杞不僅行銷國內市場,還擴展出海外市場,在一些國家和地區大受歡迎。”

高標準帶來了高價值,原價40多元一公斤的枸杞,經過這樣的“洗禮”賣到上百元一公斤還頗受消費者喜愛。

在省林業和草原局改革發展處處長才讓旦周看來,產業要發展必須有所創新。“我們要注重產品精深加工,注重科技合作,如果只蒙著頭做乾果,就把發展的路堵死了。”

除了凍幹枸杞,還有枸杞乾果、枸杞酒、枸杞花蜜、枸杞芽茶、枸杞生態雞、有機枸杞……在海西,枸杞加工流通企業、專業合作社有161家,建成生產、保鮮等生產線900餘條,機械制幹能力達5萬噸,約百餘種枸杞系列產品從這裡走向世界。近幾年,海西建立起種、產、銷協同的產業體系,走上了一條有地方特色的綠色發展之路。

7月30日,在位於格爾木市大格勒鄉的康普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枸杞原漿生產車間裏,工人正重新調整著廠房,新增生產器械,為即將到來的生產旺季做準備。“生產枸杞原漿,拼的就是時間。”企業副總經理賈建平介紹,將鮮果製成原漿,生產工序比制乾果少,價格卻是同等數量鮮果製成乾果的3-4倍左右。這種新的枸杞產品具有即開即飲、方便快捷的特性,在國內外年輕人、上班族中受歡迎度較高。

不過在採訪中,記者也瞭解到,我省在枸杞精深加工、功效物質開發、高附加值系列產品研發、加工工藝、質量監控及農機農藝融合等方面還存在明顯短板,需進一步探索提升。

 吸引外資,創造特色品牌

“我們公司是2020年通過青洽會招商引資,與都蘭縣政府簽訂招商引資協定,落戶於都蘭縣的。現時,年出口有機枸杞乾果2000噸”。得益於青海枸杞的高品質,青海守正枸杞開發有限公司經過不斷地開拓發展,現時公司已與歐盟、日本、美國等地客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枸杞出口業務發展前景良好。

據公司總經理王濤介紹:“今年上半年公司以德國市場為突破口,完成枸杞出口三個批次,合計實現出口銷售46萬餘美元,三批次全部一次性順利通過德國六百多項農殘檢測,產品品質獲得客戶高度認可。”

公司現時已建成電解水有機枸杞鮮果清洗烘乾道兩條,有機枸杞專用電熱風烘乾房6套,有機枸杞乾果色選分級生產線兩條,每年可消化都蘭縣18000噸枸杞鮮果,解决約1333公頃枸杞種植戶的產銷問題。

枸杞作為都蘭縣的紅色名片,成為當地重點特色產業之首,在帶動農戶致富的同時,肩負著將海西的“紅色名片”打造成為“金字招牌”的重任。近年來,都蘭(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積極推進深加工精細化發展,在打造產品品牌和質量建設上持續發力。

據瞭解,產業園通過品牌推介、招商引資政策文宣,不斷引進競爭力强、帶動作用明顯的企業入駐。2019年引進“都蘭唐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實施白刺及枸杞精深加工項目;2020年至2021年引進“青海守正枸杞開發有限公司”、“高原農婦(青海)食品有限公司”等4家企業入駐。產業園現已建成濃縮汁生產、保鮮、色選等生產線40餘條,開發生產不同類型、不同包裝的鮮乾果、籽油、枸杞原漿、果酒、泡騰片等系列產品40餘種。

據都蘭現代農業產業園管理委員會主任張忠鴻介紹:產業園將繼續在基地建設以及枸杞產品的精深加工這方面做足功夫,爭取把都蘭縣的枸杞產業做出特色,做出自己的亮點,通過枸杞產業的發展帶動其他產業的融合發展,能够助力都蘭縣縣域經濟高品質發展。(譚梅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