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企業爭相給農產品“上鏈”農產品的生產加工流通銷售全程留痕

上海 86℃ 0
摘要:京東“智臻鏈”則切中疫情下對冷鏈商品溯源需求,現時已服務國內近300個商家超過400萬件生鮮商品。有了區塊鏈科技的全程留痕、集體維護,有望使各農產品的困惑迎刃而解。

  甘肅定西是我國洋芋主要產區,每年有大量洋芋銷往上海。如今,這顆洋芋的一生上了區塊鏈。

  繼淘寶、京東、拼多多等互聯網平臺推出數位助農戰畧後,騰訊近期成為新入局者,其“騰訊安心平臺”旨在通過一物一碼和區塊鏈科技,實現農產品全連結數位化管理,並計畫扶持全國10個地標農產品品牌,其中一個現成案例便是定西洋芋。

  長期以來,定西洋芋面臨三大痛點。其一,當地農民拿著紙筆在田間以人工管道收集種植數據,這些數據並未歸入統一管理,也難以反向指導生產;其二,當地缺乏統一的洋芋質量監管平臺,部分質量未達標產品難免會流入市場;其三,產業鏈上各數據真實性存疑,尤其在加工、流通、分銷環節串貨不絕。

  依託區塊鏈科技的數據不可篡改等特徵,則可實現農產品一生的軌跡實时上鏈,並擁有獨一無二的二維碼,消費者可通過微信掃碼管道,瞭解洋芋何時施肥、澆水、在哪裡質檢、包裝等幾乎所有資訊。“一個最典型的場景是,洋芋保質期上鏈後,避免了不良商家在終端零售環節蓄意篡改生產資訊情况,消費者終於可以放心購買。”騰訊安心平臺負責人時吟雪說。

  在騰訊之前,使用區塊鏈科技介入農產品上游的互聯網企業還包括螞蟻、京東等。螞蟻區塊鏈現已應用到安徽碭山梨、景德鎮瓷器等商品的鑒別場景,其中安徽碭山縣良梨村作為碭山酥梨發源地和覈心產區,如今已被貼上“中國區塊鏈第一村”的百度詞條。京東“智臻鏈”則切中疫情下對冷鏈商品溯源需求,現時已服務國內近300個商家超過400萬件生鮮商品。

  據悉,區塊鏈科技最早應用於虛擬貨幣中,現應用場景已延伸至公證、契约、證券、社會事務等多個領域。“給農產品上鏈”之所以被互聯網企業盯上,在於其關乎民生、市場容量巨大,但同時“數據孤島”等行業難點長期存在。

  如山東聊城莘縣,素有“中國蔬菜第一縣”之稱,南下北上,主要供應上海等國內一線都市。該縣農村農業局副局長孫洪錄坦言,在產業鏈前端,莘縣基地農民已投入大量感測器設備、無人機和AI科技,以確保農作物的最佳生長。在中端,政府部門購入大量檢測設施,用於蔬菜品質把控。“然而,我們耗費如此巨大的成本,末端的消費者仍不停對我們的產品發出質疑,覈心在於我們辛苦打造的區域農產品品牌,存在著供應鏈數據斷裂的痛點,鏈條上各方投入的數位化設施並未打通和串聯起來。這也是陽澄湖大閘蟹、五常大米、西湖龍井、贛南臍橙等區域標誌性農產品共同的困惑。”

  有了區塊鏈科技的全程留痕、集體維護,有望使各農產品的困惑迎刃而解。但是,區塊鏈的介入會否抬高各環節成本?在業內人士看來,這要算一筆綜合賬——對誠信的農民和加工廠來說,使用區塊鏈科技明確其“正身”,將使產品價格真正具有溢價的底氣;對消費者而言,有區塊鏈加持的農產品“行程碼”,降低了甄選正品的決策成本;而在政府端,能從海量商品中明確鎖定問題產品,减少產品投入社會後造成的損害,市場監管的價值會被進一步放大。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