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中宣部“吃生態飯、做牛文章、念文旅經”的戰畧定位指導下,科右中旗一邊加足馬力改良當地肉牛品質、培育優質高檔肉牛,一邊積極實施數量倍增工程、壯大優質肉牛規模,按下了肉牛產業高品質發展的“快進鍵”。
品種改良牛產業不斷向高端挺進
養了不到六個月的西門塔爾小牛犢賣了1.4萬元,這讓趙全勝的心情格外好。趙全勝是科右中旗巴彥呼舒鎮王魯嘎查的改良員,也是布和琴養殖場的負責人。趙全勝介紹說,他賣掉的牛犢是經過“凍精”授配後產下的品種牛,生長速度快、體型高大、抗病性强,價格也更高些。
這已經不是趙全勝第一次嘗到牛品種改良的甜頭,自2016年開始,趙全勝就把養殖的本土黃牛全都換成了西門塔爾牛,收益也從之前的每年10萬元左右提高到30萬元。而他改良所使用的優質“凍精”,就產自科右中旗的國家級種公牛站——內蒙古中農興安種牛科技有限公司。
在內蒙古中農興安種牛科技有限公司實驗室,科技人員正忙著檢測種公牛精子的活力和密度,檢測合格的公牛精子經過稀釋、罐裝、噴碼、冷凍等工序,將陸續送往儲藏室儲存。作為興安盟唯一的國家級種公牛站,這裡每天都能生產1萬劑以上優質凍精,為科右中旗肉牛產業發展提供了優質的種源保障。
同樣嘗到改良甜頭的還有科右中旗巴彥茫哈蘇木葛根敖日都嘎查烏力吉圖艾裏的溫都蘇,自從2016年開始改養高端西門塔爾牛,效益就一年比一年好。2020年,溫都蘇養殖的160多頭乳肉兼用西門塔爾牛年收益達200萬元。2020年,溫都蘇採用冷凍精液培育西門塔爾牛人工授精技術,為周邊嘎查的300多頭牲畜進行品種改良,有效提高了當地牲畜品種質量,採用改良配種科學技術的農牧戶數量逐年遞增。
近年來,科右中旗積極採取有效措施,引進了西門塔爾、安格斯等優良種畜凍精細管,推進無公牛全冷配改良工程,同時通過舉辦改良員技術培訓會,農牧、獸醫站等部門上門服務等管道,及時把品種改良和養殖技術送到農牧民手上。現已培訓農牧民改良員900名,累計設定冷配網站885處,基本實現全旗12個蘇木鎮無公牛全冷配工作全覆蓋,肉牛人工授精覆蓋率達90%以上。
數量倍增 牛產業不斷向集聚靠攏
在科右中旗百利舸扶貧產業園區肉牛育肥基地內,“哞哞”的牛叫聲響徹牛場,獸醫和飼養員忙碌於各棚舍之間。2018年,在中宣部的幫助推動下,百利舸扶貧產業園區先後引進山東陽信鴻安集團、華陽、億利源公司、呼市儈牛等知名龍頭企業, (下轉第三版)(上接第一版)打造產業集聚平臺,開展集中育肥養殖。現時,四家公司在園區肉牛存欄規模達5000餘頭。
從育種到育肥,科右中旗堅持數量和質量並重,隨著一系列促產業發展舉措的實施,全旗肉牛存欄從2018年的23萬頭增長到現在的36.5萬頭,肉牛養殖戶達3萬戶。同時,牛產業合作社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現時全旗肉牛合作社達300家,現代牛產業發展已經成為科右中旗的亮麗名片。
與此同時,科右中旗將實施“减羊增牛”總體思路定為實現高品質發展的科學路徑,製定了肉牛產業種養加一體化專案規劃,爭取3年內實現年交易量達100萬頭目標,讓農牧民所養的肉牛實現本地銷售,新增農牧民養殖效益。
代欽塔拉蘇木茫來嘎查的額爾敦寶力高和老伴兒白蓮花一改30年養羊的傳統,把家中的600多只羊全都賣掉,換了60頭牛回來,“養牛可輕鬆多了,勞動強度沒有養羊大。過去雇傭羊倌一年需要5.5萬元的費用,草料每年也得5萬多元,這些錢現在省了不少。現在有了交易市場,買賣也方便!”
2020年5月,科右中旗鴻安大廟牛羊交易市場開集營業,極大地縮短了農牧民運輸路程,降低交易成本和風險,帶動農牧民養殖的積極性。開市以來,累計交易額達14億元,輻射科右中旗500公里內的農牧民。在肉牛主導產業的拉動下,科右中旗農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8年的9700元提高到10835元。
一個種公牛繁育基地、一個產業園育肥基地,借助水草豐茂的天然優勢和產業群的集聚,科右中旗一步步建立起現代肉牛全產業鏈發展雛形,推進肉牛產業向高品質發展邁進。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