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的雷公山深處,苗家阿媽任普裡正在家門口的九豐生態農業園大棚裏給黃瓜落蔓。
任普裡的家在雷山縣大塘鎮新塘村,2017年九豐生態農業園投入使用時,她就成了一名員工。在這裡她學到了和以前務農“大不一樣”的種菜科技,“這裡的蔬菜不打藥,用的是防蟲燈,施肥也很講究,我剛進來的時候不太懂科技,都是這裡的小夥子教我們的。”淳樸的任普裡用苗語和漢語向記者講述自己的工作。她還不知道,自己精心種出的蕃茄,已成為上海市場上的“香餑餑”。
在占地110畝的大棚裏,十幾個迴圈風扇和水簾系統智慧調節溫、濕度,種植操作步道上鋪滿了稻殼。“這個稻殼能保溫保濕,最重要的是還能除草,避免使用除草劑等,讓我們的蔬菜更加綠色健康。”九豐生態農業負責人李效忠說。
“當初選擇在雷山發展蔬菜基地,看重的就是這裡的好生態、好水質。”李效忠說,時下進入採摘期,平均每天有2噸新鮮蕃茄從這裡走向市場。
貴州發展綠色食品,有利於培育和壯大主導產業,延長產業鏈條和價值鏈,對推動農業標準化生產,提升農產品品質安全水准,保障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業綠色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近年來,貴州深入推進綠色食品一體化發展,做大做强綠色種養業、農產品加工流通業、鄉土特色產業,做特做新具有地域特色的農業產業和綠色環保特色產品,通過龍頭企業規模化經營、集約化生產、品牌化發展,有力帶動上下游產業鏈和相關配套產業發展,形成產銷一體化、農工貿一條龍發展新格局,打好“綠色食品牌”。
不僅在種植端堅守綠色生態理念,在加工端,這條綠色發展之線也一直在延續。
一根金針菇,經過9道工序才能作為成品銷售,每天產量20噸,銷往遵義各地……位於遵義市匯川區遵義科技城的貴州光明臨港九道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通過集成生物技術、自動化工程技術、信息科技、生態科技、加工保鮮技術進行食用菌標準化生產,計畫年產量2.5萬噸以上,年產值達1.8億元以上。
近年來,匯川區引入大批綠色食品加工企業落戶園區,並積極採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提升市場佔有率。
截至目前,匯川區共有綠色食品加工企業201家,其中規模以上12家,包括以白酒、啤酒為主的酒產業,以麵粉加工、發酵、凍幹加工工藝為主的方便食品產業和以萃取、食用菌、調味品、肉製品加工為主的特色食品產業。
當前,貴州正搶抓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畧機遇,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不斷提升綠色優質農產品的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水准,不斷擴大美譽度、知名度、影響力,不斷豐富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讓更多綠色優質農產品走出大山。
前不久,在上海對口幫扶地區特色農產品展銷會活動現場,來自遵義桐梓的大婁山方竹笋、花秋辣子雞等優質綠色農特產品,吸引了大批上海市民購買。
桐梓圍繞“野”字做文章,打造“婁山關”品牌,組織農戶栽植方竹笋、食用菌等,統一收購加工,統一線上線下銷售。對內構建電商服務體系,對外發力農產品上行,積極推進綠色食品進機關、進醫院、進企業、進軍營、進學校、進商超、進社區“七進”活動,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力。
去年,桐梓縣與上海相關企業簽訂農產品訂單達1.44億餘元,僅新鮮方竹笋銷售就達450噸,銷售額達810萬餘元。
“我縣農商會會員從事農產品生產及綠色加工企業達30餘家,合作社124個。加工企業帶動合作社發展,合作社又帶動農戶從事種養業,形成完整產業鏈。全縣農商會會員每年銷往上海、廣東、成渝地區的產品總銷售額在10億元以上。”桐梓縣農商會黨支部負責人謝同明說。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