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黃浦44街坊迎來第二輪徵詢,首日簽約比率達到97.62%,意味著這幅舊改地塊徵收高比例生效。
44街坊是“零星地塊”,縱深不過百米,乍看上去,完成舊改不算難事。但對負責羣衆溝通的工作人員來說,這個數位來之不易——
因為是小地塊,權證只有84個,所以徵詢居民意見時,一個權證的一張票就占到1.2%,居民們個個清楚自己的“聲量”很大;因為是小地塊,所以街坊鄰里消息傳得快、透明度高,容不得半點偏差;因為是小地塊,所以家家戶戶的房屋評估面積都得算精細,每筆帳目都得分毫不差……小地塊,更是“老大難”。
二輪徵詢開始前,一些居民的情緒便集中顯露出了。不滿、抵觸、烦乱、反悔、質疑……這些複雜情緒如何撫平,考驗著舊改工作的精細度和服務水平。
0.3平方米的糾葛
73歲的强大爺反悔了。
在第一輪“是否願意改造”徵詢時,他毫不猶豫投了贊成票,但在7月25日第二輪“是否接受改造方案”徵詢預簽約啟動當天,他沒有出現在現場。
這一天,剛好颱風“煙花”侵襲上海,復興居委和黃浦一征所的經辦人冒著風雨上門為大爺提供簽約服務,卻吃了“閉門羹”。“別來蹚這渾水!”因為有抵觸情緒,他在給居委工作人員的回復中寫道。
起因是0.3平方米的面積差。最近,大爺家的評估面積出來了,結果是12.2平方米,和大爺自認為的12.5平方米不符。這下大爺不答應了:別看差值小,按照評估均價算,等於少了2.7萬元。
徵收人員自然不能怠慢。
為什麼會有“誤差”?經辦人反映問題後,44街坊一征所見習專案經理嚴冰和大爺聯系了多個部門組織,一番徹查才找到原因。
“44街坊是使用權公房,年代久遠。大爺最開始拿的白色房卡是手寫版。當時,一個記錄員筆誤,把小數點後面的2寫成了5。許多年前,在換藍色房卡時,面積又改回了12.2。”嚴冰說,雖然大爺一直按照12.2平方米繳納租金,但12.5這個數位在他印象裏根深蒂固幾十年,才導致這一場誤會。
雖然徵收人員反復做工作,但因為這個細小的“誤差”,他一直耿耿於懷,不肯簽字。於是,經辦人也給他詳細算了筆賬:徵收安置款由“三塊磚頭”和簽約、搬遷等各類獎勵組成,大爺家面積不大,與面積掛鉤的評估價格、價格補貼和套型面積補貼“三塊磚頭”補償總額不高,但簽約、搬家等各類獎勵費用數額不菲,占了整個徵收補償款的近一半:“在10天的預簽約期同意簽字,每天還有400多元的利息獎勵,您算算,是不是要優先爭取最大的蛋糕?”
一番細帳算下來,大爺不作聲了。在預簽約的最後一天,他來到徵收基地,在契约上寫下自己的名字。
半個月的奔波
8月3日是第二輪徵詢預簽約的最後一天。晚上,徵收基地燈火通明,工作人員全部到崗,要在這裡駐守到淩晨。
夜色裏,年逾七旬的宋來寶走了進來。作為一名回滬退役老兵,大爺一直十分配合徵收,兩輪簽約都是首日完成。這次來,是想請對接的經辦人樂文豪幫忙找租金便宜的房子來過渡,但心頭烦乱的頭等大事,是要不要申請居住困難。
“我能不申請嗎?”大爺小心問道。“當然,您來决定。”樂文豪回答。“那我8月底給你個答覆。”大爺滿腹心事地離開了。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在徵收基地裏,即使是簽約居民,也會因為特殊的家庭情况,平添不少煩惱和衝突,少不了徵收人員一對一的諮詢服務。
宋大爺一家5口,只有這一處13.5平方米的房子,便想申請居住困難。準備資料,包括申請人從出生到現在的所有戶籍地址,以及相關產權資訊,老人自己忙活不過來。樂文豪和他的搭檔主動請纓,前後忙了快半個月。大爺早年涉及一起產權對換官司,樂文豪和同事還去自己公司開介紹信,跑了好幾家組織調取資料,才把產權關係分清。
但如今,大爺猶豫了。
宋大爺夫妻住的房子落了9個戶口,4個親戚因為在外有房,“居困”稽核通過的可能性不大。自家5口如果通過審核,約莫還能補貼20來萬元。但舊改同時申請“居困”,就得重新簽合同、結算、稽核,程式十分複雜。老人要拿到徵收補償款和“居困”補貼,要比不申請“居困”多等上幾個月時間。
一心想要趕緊買房改善條件的大爺動搖了:“等到明年買房,還不知道是個什麼光景呢。”但前期工作都做好了,怎麼辦?
“我們也不是白做工作,我們有義務告知居民可以申請居住困難,但要不要申請,劃不划算由居民自己决定。况且,宋叔叔一直很配合徵收工作,雖然跑得很辛苦,但將心比心,我們一定要幫一把的。”樂文豪絲毫不氣餒,正說著,又有居民來諮詢水電煤註銷等瑣事,他一一耐心解答。
最後2.38%的堅持
臨近21時,經辦人餘永鑫和新搭檔帶著契约準備出發。臨行前,他們來到嚴冰的辦公室,一道研究商量了很久。這一次,他們要去拜訪一對母女,也是二輪徵詢裏沒有簽約的最後2.38%。
母女倆名下均有一個商鋪,對應兩張權證。在第一輪徵詢簽約時,女兒已經同意,到了第二輪,兩人又都不願簽約,還在商鋪門前貼上了“旺鋪招租”的告示。徵收人員三個月內多次上門溝通,但居民依然沒有簽約的意願,帶去的契约也作廢了好多份。
一時間,彼此僵持。“我們請了老師傅來把把脈。”嚴冰告訴我,在全國勞模、黃浦一征所徵收總監張國梁帶領下,一征所慢慢形成了一個傳統:不同的徵收基地之間會相互幫忙,換個思路、換個溝通管道,或許就能打開局面。
餘永鑫的新搭檔,正是來自附近地塊的一名徵收員,經驗老到。“有可能是對現在的徵收政策不認可。”大家猜測。
如今,二輪徵詢已經生效,但徵收人員還保持著一周無休的工作强度,為這最後的小比例而努力著。
有可能為她們改變補償條款嗎?“不可能的。”大夥兒回答一致。“契约上能改的只有日期。現在是陽光徵收,全過程透明。44街坊又是小街坊,鄰居們都看著,也會相互打聽,我們必須要做到一視同仁,保證公平公正,大家才服氣。”經辦人柴燊說。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