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KTV消亡史:不去KTV的年輕人都在玩什麼?

北京 73℃ 0
摘要:2005年,一本名為《如何在KTV出人頭地》的書出版了。如何K好歌,對當時的年輕人來說是件值得重視的事。十多年過去,現在的年輕人已經不在乎如何在KTV出人頭地,更別說充滿儀式感地在KTV唱一下午了。KTV與我們的距離,越來越遠。KTV為什麼不再受歡迎了?不去KTV的年輕人們,都去了哪裡?今年已經是卡拉OK在中國的第三十三個年頭,回望KTV在中國的發展起伏,令人唏噓。不少KTV迫於形勢進行轉型。你最近一次去KTV是什麼時候?

創投圈大小事,你都能盡在掌握

騰訊創業| ID:qqchuangye

“K歌之王們消失了。”

本文來源“DT財經”(ID:DTcaijing),騰訊創業經授權後轉載。

作者/龍龍龍

編輯/唐也欽

設計/張燦鄭舒雅

2005年,一本名為《如何在KTV出人頭地》的書出版了。如何K好歌,對當時的年輕人來說是件值得重視的事。昏暗包厢裏的周傑倫大聯播、林俊傑演唱會、陳奕迅電臺組成了一代人的青春,也是屬於那一代人的集體記憶。

十多年過去,現在的年輕人已經不在乎如何在KTV出人頭地,更別說充滿儀式感地在KTV唱一下午了。KTV與我們的距離,越來越遠。

KTV為什麼不再受歡迎了?不去KTV的年輕人們,都去了哪裡?

1

KTV在中國的三十餘年

1988年,第一家卡拉OK在廣州東方賓館開業。今年已經是卡拉OK在中國的第三十三個年頭,回望KTV在中國的發展起伏,令人唏噓。

20世紀80年代上半期,改革開放在中國大陸全面展開後,流行音樂迎來了發展的春天,為滿足羣衆的演唱熱潮,20世紀80年代末,現代科技下的文化娛樂形式——卡拉OK在中國大陸出現。

在之後的十年,卡拉OK以廣州、上海這樣的開放都市為根據地,迅速出現在各大城市,一步步改變了當時人們的休閒生活。

最早的時候,去唱卡拉OK是一種奢侈的消費。

根據1995年的一份報導,中關村電腦公司的沈先生,在東四南大街的一家夜總會唱卡拉OK,結帳時共消費了1314元——2聽可口可樂76元,一瓶可賽礦泉水28元,一聽啤酒45元,一壺紅茶78元,一個果盤198元,外加15%的服務費以及包廂費。

2聽76元的可樂讓人覺得魔幻,要知道,當時北京職工的月平均工資也只有679元左右。走高檔路線的卡拉OK們不可避免地開始走下坡路,1995年4月,北京豪華歌舞廳的上座率普遍已不足4成。

就在這個節點,臺灣量販式卡拉OK品牌錢櫃飄洋過海,進入大陸市場,第一次向大家普及了“量販式”的概念。相較於傳統KTV,“量販式”強調的是薄利多銷。

量販式KTV的普及發展,進一步推廣了KTV,一時間,各種頂著金櫃、銀櫃的本土山寨KTV也競相出現,在包厢裏放聲大唱不再是小部分人的權利,平價的量販式KTV逐漸成了主流。

時間來到2015年的冬天,行業老大哥錢櫃宣佈關閉北京朝外店。這家曾經的京城KTV龍頭,最巔峰時期一天收入能達到80萬元以上,如今只剩下了惠新東橋最後一家門店。

曾經霸佔許多人青春時光的KTV,一個轉身就開始落魄了。

2

KTV為什麼不行了?

KTV們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主要問題在於經營成本高昂,賺錢的能力卻逐漸下滑。

2020年2月10日,北京“K歌之王”與員工解除勞動合同,內部信中寫到:2019年度的效益與前幾年相比,差距之大,令人咋舌。

租金,是KTV高昂成本的最主要貢獻者。KTV火熱的這些年,地產行業也在高歌猛進,無論是北上廣深還是三、四線都市,商鋪租金都水漲船高。而量販式KTV單個門店動輒就有上千平,租金自然非常可觀。

另外,音樂版權費用的支出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以《關於2008年卡拉OK版權使用費收費標准的公告》為例,上海的價格是11.1元/天/終端(包廂),而當時上海總共有卡拉OK經營場所的包廂數量逾29000間。即使上海按照廣州得以“優惠”後的最低收費標準即8元/天/終端計算,一年的繳費額也將達8400多萬元。

但更重要的是,沒有那麼多年輕人願意去KTV花錢了。

《商界》在2014年刊登了一份關於KTV消費的調研報告。報告資料顯示,從消費能力來看,去KTV的90後會花更多的錢,佔據了KTV消費500元以上人群的4成。但是,這些能為KTV貢獻利潤的顧客,數量並不多。

60後是佔據KTV包廂更長時間的消費者。KTV的高頻消費者中,近7成是60後。可惜的是,中老年群體的消費有限,在500元以上的消費人群占比中只有9%。

在廣袤的下沉市場,KTV成了中老年群體鍾愛的社交場所,這門生意在許多地方仍舊紅火,只是曾經是潮流象徵的KTV,如今頗有幾分“夕陽產業”的落寞。

不少KTV迫於形勢進行轉型。好樂迪、錢櫃等KTV企業嘗試推出“音樂+火鍋”的創新形式,但效果並不盡人意。

3

年輕人為什麼不願意去KTV了?

KTV引領先鋒潮流的時代一去不返,把頭埋進手機的我們,早已不再是那個握著冰涼的麥克風,興沖沖地喊著“切歌”,一直唱到嗓子嘶啞的自己了。

到底是什麼原因使得年輕人不去KTV了?

我們統計了知乎問題“為什麼新一代年輕人不唱KTV了?”“有沒有不喜歡去KTV的人?”問題下的答案,總結了一些主要的原因。

KTV作為一個集體性的娛樂管道,個體行為是會影響他人參與熱情的。“一兩個人唱,其他人低著頭玩手機”“全在喝酒”類似的情况被提及很多,說好一起來唱歌,結果大家各玩各的,熱情被澆滅,冷場實在難免,體驗不好也是在意料之中。

而在KTV服務方面,也需要優化陞級。一個大包厢只有兩三個麥克風,碰上個麥霸,五六個人爭一個麥的情況屬實沒轍,而歌曲曲庫不全、酒水價格太貴、消費性價比低,這些亟待解决的問題都讓消費者不願去選擇KTV了。

拋開KTV本身,唱歌本身是一件需要門檻的事,對不愛唱歌的人來說,被拉進KTV被逼唱歌簡直就是當代酷刑。一個人在角落孤獨玩手機,還會面臨來自朋友熱心的勸唱,無論最後唱或不唱都極為尷尬。“活像個孤獨患者自我拉扯”,這樣的苦,誰又懂。

而且,現如今年輕人有太多娛樂活動勝過KTV了。

在對知乎相關問題進行詞頻分析後,我們提煉出了回答中提到的娛樂管道,KTV的對手來自四面八方。

相較於將聚會、唱歌、喝酒等各種娛樂功能集合為一體的KTV,越來越豐富的線下娛樂場所,正努力在不同的垂直賽道上,將滿足細分需求這件事兒做到極致。

想喝酒玩樂,可以直接去酒吧;在朋友聚會時,桌遊可以提供更强的參與感;密室逃脫的沉浸式體驗,娛樂性更强;而网咖和電影,對於似乎在空閒消遣娛樂時更受青睞。

移動互聯網,更是提供了豐富的選擇。手機使他們可以在賽博空間隨時相聚交流,線上K歌軟件的興起,滿足了年輕人線上上酣唱的需求,去線下專門K一次歌顯得麻煩又無聊,而過於複雜的人際勾連,顯然已經成為當代年輕人想要拋弃的負累。

在擁有了更多選擇的時代,再難用一種大一統的管道粗暴觸及到大部分人。爭奪人們休閒時間的娛樂行業,也被推著用更多碎片的管道,不斷增加與各種人群和各種情緒的觸點。

又一個週末的晚上,街角的KTV燈光昏暗,而在不遠處,有人呼朋引伴殺個痛快,有人伴著遊戲入眠。

參考資料:

[1]王韡.(2018).20世紀80年代下半期中國大陸流行音樂的相關史料及其分析.當代音樂(12),23-25. doi:CNKI:SUN:DDMU.0.2018-12-009.

[2]1995年4月12日《北京日報》2版,《歌舞廳應面向大眾》

[3]本報記者張裕(2008-08-08).卡拉能否OK?.文匯報,005.

END

你最近一次去KTV是什麼時候?

歡迎評論區留言,與大家分享。

标签: ktv 上海 北京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